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前Google執行長掌舵,太空新創Relativity Space用3D列印挑戰SpaceX

創業小聚

更新於 03月14日07:01 • 發布於 03月14日07:11 • 曾令懷

前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將擔任太空新創Relativity Space的新任執行長,是Relativity Space在籌備2026年Terran R火箭發射之際的重要人事變動。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Eric Schmidt不僅投入了大量資金,還獲得了公司的控制權,原先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Tim Ellis則將以董事會成員的成分支持公司。

Relativity Space最特別之處,就是利用「3D列印技術」重新定義傳統航太製造過程,而他們也成功了——在2023年成功發射了火箭Terran 1,號稱火箭95%的零件都是靠3D列印製作。

儘管最終沒能成功進入軌道,但是證明了3D火箭是可行的。成立至今9年,Relativity Space已經從知名企業家Mark Cuban、加速器Y Combinator等獲得13.3億美元,估值達到42億美元。

這次的變動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科技創業家把目光放到了太空上,包含Elon Musk的SpaceX、Jeff Bezos的Blue Origin,現在Eric Schmidt也加入了這個行列,那他又相中Relativity Space什麼?

Relativity Space:從SpaceX、Blue Origin中學習的3D創新

Relativity Space的創業故事起點,是2位共同創辦人Tim Ellis和Jordan Noone在南加州大學(USC)學習航太工程期間的相遇。他們曾在沙漠建造並測試了一台火箭發動機,並成功發射出去,成為當時第一個突破地球大氣層和外太空的分界線「卡門線」的學生團體。

Relativity Space共同創辦人Tim Ellis 9年前對創業點子的手繪手稿。

「當時我其實不太確定會發生什麼事,發動機測試大約持續了7秒,這是我一生中經歷過的最緊張的事情⋯⋯但是我們成功了,我學到一件事:工程學可以讓物理變得更具創造力。」Tim Ellis說。

帶著這份信念,Tim Ellis來到貝佐斯的Blue Origin擔任暑期實習生並在畢業後成為正職員工,還開設了公司的金屬3D列印部門,運用3D列印部分火箭元件。

與此同時,Jordan Noone在SpaceX擔任工程師,這對搭擋就在他們未來的競爭對手中學習,但是也發現一個問題:製造火箭的速度並不夠快,所以他們決定辭去工作,在2016年創立了 Relativity Space,希望利用3D列印重新定義傳統的航太製造過程,這個大膽的假設更吸引了Mark Cuban馬上投資50萬美元。

其實3D列印火箭的蓋面並不新穎,SpaceX創辦人Elon Musk早就有這樣的構想,近10年來也有不少業者嘗試。

Relativity Space結合了3D列印、AI和自動化機器人等技術,透過近三層樓高的巨大3D列印機印處火箭零件,從推進器開始設計和測試,最終打造了Terran 1。

Relativity Space宣稱Terran 1的零組件較傳統火箭可減少100來個,並且只要花短短60天,就能製造出一艘火箭。這個快速迭代的能力不僅降低了成本,也縮短了生產週期。Tim Ellis表示,這種技術能夠讓公司在不鎖定設計的情況下進行調整,從而打造出性能最佳的產品。

Relativity Space運用3D列印等技術打造Terran R。

Terran 1打造出來後也成功升空,但沒能進入軌道,Relativity Space隨後便轉向了更大的Terran R發射計畫,目標打造出可以回收、重複使用的3D列印火箭,可以拖動超過20公噸的物品拖到近地軌道,將與SpaceX Falcon 9競爭運載型火箭的市場,目前已經與客戶簽訂了近30億美元的發射合約。

Relativity Space Terran 1成功發射。

Eric Schmidt的加入,就好像24年前的Google

可以說Relativity Space現在來到成的關鍵期,Eric Schmidt的加入對Relativity Space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

Eric Schmidt不僅帶來了資本和經驗,還可能幫助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太空產業中站穩腳跟。Eric Schmidt在Google的成功經驗,將有助於Relativity Space在面對來自SpaceX、Rocket Lab和Blue Origin等公司的競爭時,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同時Eric Schmidt在科技界的人脈和影響力,特別是在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中的影響,將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額外的支持和資源。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當年Google找Eric Schmidt的情況。2001年,Eric Schmidt被任命為這家快速成長的搜尋新創的負責人,因為Google董事會向年輕的創辦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施壓,要求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商業領袖掌權以加速公司成長。

總結來說,Eric Schmidt的加入標誌著Relativity Space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這家以3D列印技術為核心的火箭公司的故事還在繼續,看看Tim Ellis和Eric Schmidt會如何為其寫上完美結局。

資料來源:《TechCrunch》、《LA Times》、《Fast Company》、《Y Combinator

本文初稿由AI撰寫

延伸閱讀

「移動的未來不該只限於地球!」TOYOTA投資日本火箭新創70億日圓
是瘋狂還是成就?Starcloud把「資料中心」送上太空,200家創投爭相下注!
中年賭上積蓄當「太空清道夫」,日本Astroscale要做NASA做不到的事
市值相當於Intel、迪士尼!SpaceX怎麼從連兩年虧損,到幾乎壟斷市場?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5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