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啃老就是懶惰?年輕人為何不離家?

換日線

更新於 4小時前 • 發布於 4小時前 • 黃心屏/心理師外國生活日記
啃老就是懶惰?年輕人為何不離家?

7 月 15 日,國科會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公布一項關於「啃老」現象的調查,引發網路熱議。

調查中將「啃老子女」定義為 25 歲以上、無工作且與父母同住的成年人,不少輿論紛紛指責這些年輕人懶惰、不上進、不獨立,彷彿「啃老」是個人失敗的烙印。然而,若從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事實的「真相」其實更為複雜。

表面上,「啃老」被單純視為年輕世代的安逸選擇,實則卻反映出現代社會壓力、資源分配及家庭功能的多重轉變。當努力未必換得回報、競爭與內耗成為社會常態,家庭反倒成了越來越多年輕人最後的「安全基地」。或許,「啃老」標籤之外,其實藏著另些值得深思的現實。

資本主義下的價值迷思:從「產值」定義個人價值

在資本主義盛行的社會脈絡下,一個人的價值往往與經濟價值綁在一起,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為市場創造多少經濟效益,會被視為其存在的價值。這種將人簡化為生產單位的邏輯,不顧個人內在狀態、生命階段、身心健康或人生選擇,只要「沒有產出」、「無法自給自足」,就會被視為「失敗」。

這種思維滲透至家庭,只要成年子女沒有穩定工作,就會被社會和家庭視為失敗的「不合格產品」。由於資本主義導向的社會只認有形產出,年輕人若暫停工作、回到家中休養、創作或探索人生方向,就會被視為「不做事」、「不貢獻」,卻忽略了人的心理與靈魂也需要修復、重建與過渡的事實。

在這種社會風氣下,許多人總是競競業業地工作,甚至為了證明自己比他人更好、更有能力,而陷入極度內耗和過度競爭的工作模式,並將不注重這套遊戲規則的人視為「失敗品」。

例如:我曾聽說有位知名大學的教授為了想快速成名,要求每位研究生一週工作 70-80 個小時以上,若無法做到,就會被貼上「蠢」、「懶」等負面標籤並惡意解雇,甚至在個人實驗室官網上貼上牛和馬的照片,藉此「教育」博士和研究生們應默默耕耘,不求回報地服從職場壓榨,否則就是「不稱職」。

這位教授澈底將學生「資本化」,要求他們無條件服從與高效率產出,反抗即是「不敬業」。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尊重權威、不敢反抗的學生們只能長期被剝削,成為滿足教授一己私慾的工具。

社會如劇場,人人皆被逼「站起來」

在績效至上的社會裡,「成功」彷彿成一場劇場,每個人都得站上舞台、表現出自己「有產值」、「夠努力」、「不落人後」的一面。只要有人加班,其他人也不得不加班;一個家庭送孩子補習、累積實習經歷,其他家庭就不敢停下腳步。

有學者以「劇院觀眾站立比喻」(The Theater/Audience Effect)形容這種社會現象──當有人站起來看表演,後排的人也被迫站起來,否則就「看不到」。結果,所有人都站著,但每人都看得不清楚,只是變得更累而已。

這幾十年來,社會上這種「位置競爭」(Positional Competition)現象更劇烈。許多人拼盡全力也享受不到更好的生活品質,最後索性選擇放棄。但這套遊戲的既得利益者,卻不斷地強調遊戲的公平性,攀比心態下,適應不良者產生極大挫敗和自卑,因此患上憂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問題,最後黯淡離開職場,加速躺平和啃老等社會現象。

在這樣的高度競爭和資本社會環境中,「啃老」自然被視為「坐著不動」的異類。這些人因未跟上加速的節奏,而被貼上「懶」、「不夠積極」或「無用」的標籤,但事實上,他們或許只是暫時沒站起來,或有能力但選擇不站。劇場效應不只描述群體中模仿與焦慮的擴散,更是對「效率焦慮社會」的深刻諷刺──我們害怕落後、怕成為最慢的那一個,即便不知為何而跑。

零和競爭下的「躺平」與「啃老」

若從零和賽局的角度觀察當代社會,除非科技創新或社會努力創造共贏價值,否則大多數的社會子系統仍屬於零和價值──意指資源總是有限,一旦「餅」被分光,剩下的人只能過度競爭,甚至在「內卷」中苟延殘喘。

「躺平」與「啃老」的現象並非單純的價值崩壞,而是有人在零和結構下選擇戰略性離開的結果。在一個有限、不可共享的資源體系裡,這其實是過度競爭社會裡必然的結果,強者過度競爭、壟斷機會,使其他參賽者陷入邊緣化處境。

當個人努力成本遠高於潛在回報時,社會下層或中間群體便可能選擇放棄,轉而尋求低風險的生存策略,如依賴家庭支持系統、降低物質欲望等,形成「啃老」與「躺平」的現象。這既是零和競爭下的副作用,也是一種心理學「學習性無助」與社會學「結構性退出」的交叉結果。

此外,在台灣,長者佔據社會財富比例較高,也就是說房地產、儲蓄與投資多以長者為主,為啃老提供經濟基礎。高齡社會中,年輕世代面臨工資停滯與高資產門檻,需依靠家中父母資助──這不是單純的代際倒退,而是與社會經濟、人口變化、資本分配、大環境變遷密切相關。早期農業社會資源有限,家庭多子女且平均壽命較短,「啃老」空間相對小;但如今高齡化及資本集中化,讓「啃老」成為結構性的可能,這並非偶發現象,而是現代社會變遷下的必然成果。

家庭庇護與延遲成熟,讓「啃老」成退場的唯一選擇

當代社會中,高壓與競爭幾乎成普遍結構。對那些努力與回報難以對等、失敗常被羞辱或在職場中反覆受挫的人來說,「退出競爭場域」成為一種自我保護。他們選擇回到家中,不只是為了躲避壓力,更是一種心理上的「退行」(Regression)──讓自己待在熟悉、安全、無需面對挑戰的環境。

在少子化趨勢下,家庭資源集中於少數子女身上,父母成為孩子的「避風港」,不僅提供經濟支援,也在情感方面提供包容與理解。在這樣的庇護結構下,年輕人得以不用面對職場的壓力、績效焦慮或人際衝突,繼續過著低風險、低挑戰的逃避式生活。

於是,他們不需從困難中成長,也不必面對心理或人際困擾,久而久之,這些人可能逐漸喪失獨立生活的動機與信心,進而形成「延遲成熟」(Delayed Adulthood)。這並不代表他們缺乏能力,而是在長期避開挑戰的情境下,無法建立長期有效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個人透過完成想像中的目標而建立起的自信)。換言之,當一個人啃老越久、越加逃避,他們的自我效能就會越來越低,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更難回歸社會。

此外,長期避開壓力與關係衝突,還可能發展出回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或逃避型因應策略(Avoidant Coping Style),在人際互動中出現疏離、防衛、不信任等傾向,加上社會對啃老的污名化,進一步削弱他們重返社會的可能性。

以系統觀來看,啃老現象不是單一個體的選擇或失敗,而是家庭結構、社會制度與心理機制交互作用下的結果。當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競爭邏輯宰制一切,而家庭又成為唯一的緩衝地帶時,啃老就不再只是「懶惰」和「不求上進」,而是一種無法承受外界挑戰和壓力的「退場」。

重構啃老現象的新意義

如今,人際關係逐步從「熟人社會」轉為「生人社會」,人與人的連結不再奠基於長期信任或情感,而更側重於角色分工與利益交換。

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職場與公共生活場域不再是一個可長久歸屬的空間,而是充滿風險和排斥、難以建立穩定連結的競爭場。尤其對那些在學業、就業、心理健康與人際互動中屢屢受挫的人,外界的陌生與不安全感加劇他們的焦慮與防衛,讓他們更傾向選擇退出,回到家庭這個唯一安全且可預測的基地。

從心理學與發展觀點來看,這種選擇是一種結合成長停滯與情感尋歸的調適策略。當外部資源不足、制度排斥與努力無效,許多個體不僅對外部世界感到焦慮、無助,也無法建立明確自我與歸屬感。

此時,原生家庭作為早期依附關係的起點,理所當然成為最容易獲得支持與安定的情感場域。根據依附理論,遭遇困難時,人們傾向回到「安全基地」(Secure Base)尋求穩定。而現代家庭少子化、資源集中,父母多有能力且願意提供情感支持與經濟協助,讓「回家」這個選項變得容易。

但若從家庭系統理論的角度出發,「啃老」現象遠非單向依賴或寄生行為。事實上,許多選擇留在家中的年輕人正積極參與家庭運作,如照顧年邁父母、分擔家務及財務管理,參與功能交換與情感互補,這與傳統「供養—受惠」模式大為不同,高齡社會趨勢下,更接近一種資源互補的合作型家庭機制。例如,正值失業或職涯過渡期的子女,可能成為父母的健康照護者和生活管理者,家庭因此組成一個多元角色的共享單位。

相較於強調個體獨立與自我實現的西方社會,亞洲文化中常見的「延遲離巢」與「代間同住」,不僅是基於經濟考量,更深層地反映出代際情感維繫和文化價值的邏輯。在這樣的脈絡下,「啃老」於是被理解為一種面對結構性壓力的「集體韌性策略」──當外部資源稀缺、制度保障不足時,家庭成為保護成員免於波折與不安的庇護所。

由此可見,所謂的「啃老」不必然是逃避與不努力的象徵,而是社會變動下的集體適應方式。當外部世界容納力減弱、社會機制支持有限,或許我們更該問的是:在這樣的現實裡,人們該如何再定義「歸屬」與「安身立命」?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啃老」就是懶惰?貼上「不上進」標籤前,請先理解年輕人為何不離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在韓國,你不啃老,就等著被霸凌?
●回家當個「全職兒女」:中國青年高失業率背後,年輕人的「自我麻醉」?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習近平大清洗 紐時:削弱戰力與侵台決心

NOWNEWS今日新聞
02

熊本破紀錄暴雨災情曝!河川暴漲、車輛半身泡水 市區街道全淹

TVBS
03

日艦誤闖浙江外海 中國連開兩砲警告「緊張對峙20分鐘」

CTWANT
04

美財長:達成「1條件」川普才願調降關稅 10月底前完成談判

TVBS
05

烏克蘭海灘暗藏水雷!3泳客「戲水慘遭炸死」宛若世界末日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w.y.(Luca)
與父母同住就叫啃老?不婚就叫找不到對象?反應了華人社會根深蒂固的從眾化約歧視與偏見。
1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搭機瘋狂上吐下瀉!美正妹被當「生物危害」還害班機取消

TVBS

駐加薩知名記者遭以軍擊斃 半島電視台讚勇敢無畏

中央通訊社

隱形戰機頻「折翼」! 又是威爾斯親王號 F-35B再迫降日本 曝800缺陷黑歷史

新頭殼

內亂案尹錫悅多次拒絕出庭 法院決採「缺席審判」模式

中廣新聞網

遭中方批「玩火」 菲律賓總統:台海衝突言論被曲解

台視

81歲老人深山走失近20小時 收養犬默默守護直至獲救

CTWANT

「鱷魔島」監獄被控不人道 遭24小時照燈虐待 吃戰鬥餐

TVBS
影音

韓國婦咬斷強吻者舌頭!法官竟荒謬建議結婚和解?背惡名61年終獲檢方道歉獲判無罪! 【TODAY 看世界】

TODAY 看世界

發現宇宙最巨黑洞 質量達360億太陽質量、刷新天文紀錄

明日科學

為拗店家便宜賣 中國女「踩死活魚」超扯畫面曝光

民視新聞網

川蒲會若蒲亭得利太多 美議員:台灣就糟了

NOWNEWS今日新聞

駐韓美軍司令稱美軍投入台海戰爭不需南韓同意 籲共抗中俄威脅

上報

韓國光復節將特赦83萬多人 含前革新黨黨魁曹國

中央通訊社

妻子宮外孕墮胎!人夫驚覺「孩子是鄰居的」 怒持刀砍小王慘了

CTWANT

國民隊「台灣日」8/30登場 樂天女孩台式應援將登美

TVBS

廣陵高中退賽甲子園 日本體育社團「霸凌層出不窮」的原因

太報

高空驚魂!4歲童22樓墜下綠化帶 距離尖刺僅一步之遙

CTWANT

南韓美國聯合軍演 北韓警告:將堅決反制

中央通訊社

解放軍2度開砲警告! 日媒爆料「涼月號」去年「誤闖」中領海 恐加劇中日衝突

新頭殼

(影)最新影像曝光!中海警3104自撞052D軍艦 船頭擠壓扁平宛如切削

新頭殼

中國「00後」結婚11月未發生關係 女方「不讓碰」遭判退彩禮金額曝光

太報

風暴襲美中西部!引發山洪 監獄屋頂坍塌400囚疏散

TVBS

印聲稱印巴空戰擊落6巴軍機! 沒秀任何證據 巴鐵防長怒了 : 有種來清點武器庫存

新頭殼

赴捷克中國遊客回升 網友:是時候掛台灣國旗

中央通訊社

高空驚魂!俄羅斯度假村纜車突斷 21人墜落瞬間曝光

CTWANT

2童13樓陽台外嬉鬧! 手抓玻璃「引體向上」驚悚畫面曝 鄰居嚇壞

CTWANT

日本熊本縣遭暴雨侵襲 台積電熊本廠恐受影響

中廣新聞網

(影) 廣西百濟鎮因風電爆激烈衝突!防暴警強力鎮壓還扔催淚彈 15村民送醫

新頭殼

美中關稅休戰最後一天 川普喊話中國:買4倍美國黃豆

上報

日本九州世紀暴雨!氣象廳警告下一降雨熱區

NOWNEWS今日新聞

紐西蘭考慮承認巴勒斯坦國

路透社

孟加拉登革熱疫情嚴峻 上百人病故

路透社

俄官員:烏克蘭無人機飛往莫斯科 俄方擊落7架

路透社

台灣邦交國+1?宏都拉斯大選成關鍵 美媒:3因素想與台復交

TVBS

中國官媒:輝達H20晶片不安全

NOWNEWS今日新聞

傳輝達與超微將上繳對大陸晶片收入15% 換取美政府出口許可

中廣新聞網

【更新】熊本暴雨!發布「最高防災警報」 民眾遭土石沖走無心跳

太報

垃圾桶見「6公尺巨蟒」嚇傻住戶!美男到場徒手捕獲 結局暖心

TVBS

女兒最愛寵物馬捐給動物園獅子吃 淡定丹麥媽媽吐這句

太報

美俄歷史交織之地 川普蒲亭將於阿拉斯加會談

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