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客座評論:川習會沒談台灣 沉默背後的戰略角力

德國之聲

更新於 10月30日09:09 • 發布於 10月30日09:09 • 黃錦鐘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從不隱藏尋求與中國達成全面經貿協議的雄心壯志,並希望與習近平面對面會晤直接敲定協議,既能彰顯個人外交成就、符合其好大喜功的行事作風,也可為往後的美中經貿關係定調。

川普如此渴望與習近平會面,這樣的表露從中國角度解讀,無疑是一個示弱訊號,因此北京方面態度更加強勢,並趁機向美方提高要價。換言之,中國對於是否舉行領袖會晤的立場相當明確,大致設下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美中貿易戰必須有所緩解,特別是美方應在加徵高關稅及科技出口限制上做出適當讓步。二是川普政府需在台灣問題上謹言慎行、保持克制、自我收斂,不可藉機大打「台灣牌」,意圖損害中方核心利益。

對此,美方先是透過五輪的雙邊經貿磋商,最終趕在領導人會面前夕,與中國針對降低關稅、大豆採購、TikTok股權、打擊芬太尼等議題達成協議框架。即使10月上旬北京突然加大管制稀土出口,企圖測試美方底線及談判誠意,華府也未放棄持續溝通可能性,順利排除召開中美元首會面的首個障礙。

在台灣問題方面,川普政府也刻意放軟姿態,以免引發中國猜忌。華府除了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要求、降低台美國安官員會談層級、暫停4億美元對台軍事援助外,川普團隊的鷹派人物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極有「默契」地減少批中言論,甚至與曾有摩擦的中國外長王毅心平氣和對談,在在顯示美方為了促成中美元首會面下足功夫,且暫時與台灣保持適度距離,防止脆弱的美中關係因台灣議題再生齟齬。

台灣議題暗自攻防探虛實

這次會議沒有針對台灣議題進行討論,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一來兩人會晤目的在於解決美中經貿爭端、尋求貿易戰降溫,地緣政治和台海安全本來就不是原先設定的會談主軸。二來川習在第三地韓國釜山見面,加上各自行程安排緊湊,無論會談時間或範圍都難免受限,先聚焦處理經貿議題。三來台灣問題錯綜複雜,敏感性高,須經底下官員間的充分溝通,美中元首不按劇本的「脫稿演出」風險太高。

不過,早在這次會議舉行前夕,美中即針對台灣議題暗中角力。中國官媒新華社罕見連發三篇涉台文章,重申「兩岸一家人」、「愛國者治台」等對台政策方針,並聲稱西方「以台遏華」不會得逞,外部勢力無法阻擋統一趨勢,向美方喊話意味濃厚。同時,「央視軍事」也報導,解放軍多架轟-6K近日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展開模擬對抗訓練,對美方釋出不放棄武統台灣的明確訊號。

川普重返白宮後,以「美國利益」優先。中國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成為川普發動關稅戰的首要打擊對象。

面對外界排山倒海而來的「賣台」疑慮,美方趕緊出面澄清。盧比奧表示,不會為了達成與中國貿易協議而「放棄台灣」;川普接受媒體訪問時,更直言「習近平可能會想問台灣議題,但沒什麼好問的,台灣就是台灣」;美國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訪問日本時,也嚴正駁斥美軍亞洲防線可能排除台灣的報導。種種言行都表明,華府並未因促成本次會面,突然改變對台灣議題的既有政策立場。

因此,縱使這次會議上沒有談及台灣議題,美中對於彼此的政策立場都已瞭然於胸。北京當然樂見川普可以明確表態「反對台獨」,不過當前更優先的當務之急應是讓川普徹底明白台灣問題的敏感性,以及中方的重視程度,同時加大對美方的示警力度,勿刻意炒作台灣問題、伺機「聯台制中」,才是維持美中關係長期穩定的最關鍵因素。

台灣是美國抗中核心資產

台灣方面緊盯這次兩人會面一舉一動,擔憂川普可能拋出不利台灣的新政策論述。

台灣實在不需過度緊張,現階段看不出任何川普將犧牲台灣的顯著跡象,反倒是台灣在尖端晶片和地緣安全兩大領域,對美國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戰略價值。這不是出自理想主義的浪漫幻想,而是國際政治的現實考量,因此台灣不應妄自菲薄。更直白地說,台灣是美國與中國競爭中取勝的最重要戰略資產,拿來交易的可能性近乎於零。

這不表示未來的台美關係將一帆風順,川普對台最關切的議題仍是晶片產能與技術移轉,日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拋出的「晶片五五分」構想,也反映出美方不斷加大施壓。另一方面,台灣政府明年度國防預算將佔GDP的3.32%,相較過往雖已有明顯提升,不過恐難以完全滿足美方期待,預期川普政府會繼續要求台灣增加軍事開支,展現防衛決心,以此作為是否提供明確安全承諾的判斷準繩。

此外,川普預告明年4月將訪問中國,而保持美中關係穩定,是川普能否順利訪中的前提;在此之前,預料華府將謹慎處理台灣議題,對台政策可能更趨保守,台美關係恐將歷經一段陣痛期。而與川習此次第三地會晤的性質不同,若川普「中國行」成真,台灣議題勢必將成為討論重點,再也沒有閃躲空間,屆時才是對台灣的真正考驗。

但對台灣而言的好消息是,從國際政治的強權爭霸格局來看,美中對抗已成為長期且結構性的發展趨勢。換言之,美中緊張加劇,甚至關係出現斷裂,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只要台灣能保持戰略耐心,穩健扮演「助攻」角色,避免在兩岸議題上出現突發性變化,並適度回應華府的政策期待與戰略需求,台美夥伴關係依舊相當穩固。

黃錦鐘為台灣國際事務與地緣政治分析師,曾於華盛頓知名智庫CSIS擔任訪問學者,專注於亞太區域政經情勢和美中台關係研究。他也是Facebook專頁「國際有關係 Global Insights NOW」的內容創作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前所未見!老鼠異常「凶暴行為」被拍下 科學家憂:恐爆瘟疫

三立新聞網
02

京都嵐山竹子遭塗鴉!當局擬「砍部分竹林」 日媒直擊外國客闖私宅

TVBS
03

熊闖日山形溫泉旅館!多人緊急疏散 現場超慘紙門破、冰箱被撬開

TVBS
04

四寶媽清潔工找錯地址…剛想開門「秒遭槍擊身亡」!夫目睹全程崩潰了

鏡報
05

200萬年「冰河水」晶瑩剔透!他用杯子撈來喝 下秒就出事

三立新聞網
06

情侶堅持「裸身瀑布雙修」給大眾觀賞 下場慘了!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