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人氣不減!他提醒:別急於報復賴清德
[NOWnews今日新聞]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貪遭羈押超過1年,8日終於獲交保,返家與家人團圓,不過他在離開台北地院時重砲抨擊檢察官也引發爭議,北檢9日傍晚決定抗告。前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陳淞山認為,柯文哲雖以「受難英雄」姿態重出政壇,但若急於報復,恐與壯大民眾黨的長遠發展產生矛盾。
陳淞山9日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指出,柯文哲官司纏身,社會評價兩極,但最新民調顯示,民眾黨好感度已達34.2%,與國民黨的36.3%僅差2%,甚至略高於民進黨的33.1%。三黨勢均力敵,顯示民眾黨已具相當政治基礎。對柯文哲而言,如何強化民眾黨形象、拓展政治版圖,才是東山再起的本錢與首要目標。
他提醒,柯文哲在牢獄之後怨氣難消,將總統賴清德與檢察官視為頭號敵人無可厚非,但若以報復心態處理政局,恐陷入短期洩恨、長期受害的困境。民眾黨若被個人情緒牽制,反而可能削弱自身實力,對政黨未來發展不利。
文章也提到,民眾黨不必侷限於「藍白合」或「綠白和」的路徑。2026地方選舉與後續變數仍多,過度依附他黨恐淪為被利用與算計。藍白合破局的經驗已證明,國民黨內鬥、民進黨金主操作與外圍民調「煙霧彈」,都讓柯文哲做出錯誤判斷;若仍未深刻反省,恐怕難以走出政治陰影。
陳淞山強調,唯有壯大民眾黨聲勢,才能避免被藍綠牽著鼻子走。柯文哲應把握賴清德與民進黨聲勢低迷的時機,搶占話語權,針對政府施政失能提出尖銳批判;同時也要揭露國民黨內部混亂與領導真空,避免讓台灣陷入雙重困局。
他最後直言,柯文哲必須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帶領民眾黨,走出不依附藍綠的「第三條路」。唯有如此,才能帶來台灣新政治,讓人民看到希望與曙光。民眾黨若能成為推動台灣進步的政治領航者,才是真正的未來出路。
資料來源:美麗島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