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也能設「到期」?目標到期債券ETF鎖定報酬 配息更穩定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我們想讓你知道】 一般債券ETF雖能分散風險,但無法確定特定到期年份的報酬;直接買債券雖可鎖定收益,卻門檻高。介於兩者間的「目標到期債券ETF」結合雙方優勢,是投資人的另一種選擇。 撰文:張遠 台灣常見的一般型債券ETF,雖然也能獲得所持債券的預期報酬和配息,但債券ETF會定期更換債券,不會持有到期,這使它無法在特定期間獲得相對確定的報酬,價格和配息的變化也相對較大。因此有些投資人希望直接持有債券到期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債券本身的買賣便利性不如ETF,又不利於分散信用風險,因此在美國發展出「目標到期債券ETF」,它是一種介於一般債券ETF和直接持有債券之間的產品。 「目標到期債券ETF」是指一支ETF中,只持有特定年份到期的某類型債券,並持有這批債券到期,在到期的那年等所有債券到期換成現金之後,就解散ETF把錢還給投資人。 這樣的作法,會使得這類型的ETF一方面和直接持有債券類似,可以持有到期,在特定期間獲得較確定的報酬;一方面可具有ETF分散債券風險,以及在股市中交易的便利性。
配息較一般債券ETF穩定 比直接持有債券成本低
目標到期債券ETF與一般債券ETF相比,有3個亮點。
亮點1:可大致確定到期年份的報酬。
這是目標到期債券ETF相較一般債券ETF最明顯的優勢,一般債券ETF因為不會到期,雖然可合理估算長期預期報酬,但沒辦法確定特定年份能獲得的報酬,但如果是目標到期債券ETF,可以用當下所持債券的平均到期殖利率,扣掉ETF的費用率之後,大致確定到期年份的年化報酬率(假設沒有債券違約)。
亮點2:配息相對穩定。
一般的債券ETF會持續更換債券,因此配息變化較大且難以估計,而這類ETF的配息就相對較穩定。不過因為在持有的過程中,還會逐步收錄小比例的新進債券(例如2020年發行,預計2030年到期的美國公債ETF,會在2025年的時候,新收錄剛發行的5年期公債),這時配息數量就會略改變而不是完全一樣。
亮點3:天期長度和利率風險會隨時間減小。
一般的債券ETF會以換債券的方式,始終維持穩定的債券天期配置,目標到期債券ETF則會隨著距離到期年份越近,平均天期減少,利率風險會逐漸變小,這是優點或缺點因需求而定。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目標到期債券ETF的流動性可能稍差,因為它是每個年份都發行一支同類型ETF,因此交易活絡程度相對不如一般熱門的債券ETF,但與一般單一債券相比仍然明顯較好。 投資目標到期債券ETF與直接持有債券,有以下4個差別。 1. 投資門檻和交易成本較低。 因不同的管道和債券類型,直接買債券的最低門檻和成本不同,但買ETF都會明顯低於直接買債券。 2. 可分散信用風險。 如果是買公司債,直接買債券需要承擔個別公司的信用風險,而ETF能幫你一次分散到很多家公司。 3. 無法像債券那樣完全固定配息數。 如前所述,因為陸續增加債券,到期債券ETF的配息,沒辦法像單一債券在不違約的前提下完全固定。 4. 並非回到特定發行價格。 目標到期債券ETF可以大致確定到期時的年化報酬,但這並不代表會回到原本發行價格,因為ETF發行時買進的債券,可能是折價或溢價買入,最終到期時會回到原價,因此ETF的到期價格會變化而通常不會是初始價格。
3類人適合 用複委託即可投資
其實對於把債券作為長期資產配置的投資人來說,並不特別需要會到期的債券ETF,但也有些投資人會更適合這樣的產品。 比如:⑴預計未來某個特定年份需要用到這筆錢的投資人,直接投資該年份的目標到期債券ETF,可以在到期的那年獲得較確定的預期報酬。或⑵想自組每年都有債券到期的債券梯,可使用不同年份到期的目標到期債券ETF,比直接買債券更方便。以及⑶希望配息較穩定的投資人。 目前台灣還未發行這類ETF,在美國有兩個系列的目標到期債券ETF: ⑴ iShares發行的iBond系列有未來約10年各年份到期的美國公債、投資級公司債、市政債、抗通膨債和非投資級公司債的ETF,以及一些更長天期的美國公債ETF。 ⑵ Invesco的BulletShares系列,則有未來10年到期的投資級公司債、市政債和非投資級公司債的ETF。 有需要這類產品的投資人可搜尋系列名稱,在官網上找到特定類型和年份的ETF代號,透過台灣的券商複委託即可投資。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7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