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放寬一孩請幫傭?果然是不接地氣!
民進黨大罷免大失敗之後,身為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著手進行政策調整,主軸是經濟、民生、青年、弱勢「四個優先」。其中針對年輕族群部分,除了效果頗受質疑的打開新青安水龍頭之外,賴清德還提出鬆綁到一個小孩即可申請外籍家庭幫傭,釋出婦女勞動力。就現實情況來看,台灣年輕族群面臨低薪、加班、高工時的困境,生育率早就淪為全球最低;即使生了小孩,聘用外傭也只是高所得族群的「福利」。簡言之,賴清德的此一構想,果然是不接地氣!
賴清德積極鎖定年輕族群,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年輕族群對賴清德的支持度大幅滑落,而且持續探底。即以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觀察,去年十月四十五歲以下族群贊同賴清德施政的比例多於不贊同,但今年一月卻已翻轉為不贊同多於贊同,而且三十四歲以下的不贊同比例高於五成;今年八月公布的民調,四十五歲以下的不贊同比例繼續走高,不僅三十四歲以下高於五成,三十五到四十四歲甚至達到六成。過去年輕族群是民進黨的強力支柱,如今這根支柱已搖搖欲墜。
再回到放寬一孩請幫傭政策,從數據來看,賴清德的確注意到台灣婦女勞參率偏低的問題。二0二二年台灣婦女勞參率不到百分之五十二,不但低於APEC的平均百分之五十八,距離OECD平均百分之七十二更是遙遠。尤其是,台灣婦女勞參率在四十五歲之後大幅滑落,依年齡層勾勒出的曲線呈現倒V型,迥異於日韓的M型,這更是台灣全體婦女勞參率偏低的主因。
然而,賴清德提出的一孩請幫傭卻是找錯病因下錯藥。根據統計,台灣長期照顧人力當中,有八成是女性,這是四十五歲以上婦女勞參率大幅下滑的主因。今年婦女節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說要「打造一個公共支持體系,讓女性從傳統家務定型化的角色中鬆綁出來」,正是有鑑於此,顯然賴總統沒看鄭副院長的新聞。
換言之,要提高婦女勞參率的最主要目標族群,是在四十五歲以上,而非以下。年輕婦女、尤其是小孩還小的婦女面對的職場困境,除了「女人應該帶小孩」的傳統觀念作祟之外,薪資歧視的問題也必須正視。勞動部調查,今年兩性同酬日落在二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女性必須比男性多工作五十八天才能領到相同薪資。這種落差在近十年幾乎沒有進步,賴清德得想想辦法。
其次,托育環境對婦女並不友善。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家長不選擇把小孩送進公立幼兒園的兩大主要原因是寒暑假不開放、放學時間早,因此即使公幼有學費便宜、師資穩定有品質等優勢,但公幼缺額仍多,例如去年八月高雄市公幼二招缺額還超過兩千名。近年已有若干地方政府提出對策,行政院也該加把勁兒!
其實,最關鍵的因素還在青年低薪。勞動部統計,提撥勞退新制平均薪資低於兩萬八千八百元的人數近兩百一十五萬,其中二十到二十四歲勞工有近五成三,二十五到三十四歲有約百分之二十五點三;另據求職網站調查,四十歲以下勞工,僅百分之二十三點四每月略有結餘。以聘用一名外籍幫傭每月支出兩萬九千多元計算,比許多台灣青年的薪資還高,請得起嗎?這還沒算台灣工時全球第五長、亞洲第二長的那把辛酸淚。
或許只能說,雲端上的賴清德不知道地表上的苦人多,還以為苦人也可以找幫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