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歷時14小時成功「拆彈」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10月13日09:07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歷時14小時成功「拆彈」

惡性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LMS)是一種罕見且具侵略性的惡性腫瘤,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中僅約1至2例,好發於40至60歲族群,其中女性患上子宮惡性平滑肌肉瘤的機率較高。臺北榮總「肝心」團隊聯手「拆彈」成功!切除盤踞肝靜脈、下腔靜脈直達右心房的惡性平滑肌肉瘤,完成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超高難度手術,為瀕臨絕望的潘女士,鑿開一道通往康復的希望之光!

生命絕境中的一線生機:被宣告「不可能」的挑戰

113年6月,53歲潘女士在例行健檢發現體內一顆惡性腫瘤(圖一),盤根錯節緊緊扼住肝靜脈與下腔靜脈,直抵心臟!病理報告「惡性平滑肌肉瘤」猶如晴天霹靂,擊碎了她的世界。

傳統的化學與放射治療,僅能苟延殘喘,唯有手術,才能一勞永逸。然而,腫瘤的險惡位置,讓眾多醫學中心紛紛搖頭,得到的答案都是極度危險,無法切除乾淨,根除手術,幾乎不可能!潘女士屢屢碰壁,一次次被宣判「死刑」,沮喪心情可想而知,但卻不願意向命運低頭。

膽識與智慧的巔峰對決:外科醫師的「拆彈」藝術

今(114)年三月底,潘女士至臺北榮總一般外科王心儀主任門診求醫,王主任當機立斷,一通電話聯繫肝臟移植專家劉君恕醫師,點燃了奇蹟的火花!劉君恕醫師了解,唯有根除手術,才能為潘女士爭取到真正的治癒機會,他將這場手術比喻為「拆除一顆充滿引信的炸彈,稍有不慎,便將引爆!」面對肝臟血流控制、靜脈重建、心臟與下腔靜脈腫瘤切除的層層關卡,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經過腦力激盪,一個大膽而精密的構想在劉醫師腦海中成形:將肝臟從體內完整取出,在體外進行精準的腫瘤切除與肝靜脈重建;同時,心臟外科團隊啟動體外心肺循環,切除位於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重建下腔靜脈;最後,再將煥然一新的肝臟,重新「歸位」。 這如同電影情節般的天方夜譚,卻是劉醫師為潘女士量身打造的生命藍圖(圖二)。

跨領域的「肝心」聯手:生命共同體的一場搏鬥

劉醫師將這份手術構想拋向肝臟移植與心臟外科團隊時,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既興奮又沉重的氛圍。「複雜度、困難度爆表!」這是所有團隊成員共同的認知。手術室裡的每一個步驟都容不得絲毫差池,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讓生命之火熄滅。這不僅是一場手術,更是一場對團隊極限的挑戰,唯有最堅實的外科與麻醉團隊,才能承載如此重任。

經過無數次的團隊沙盤推演,與潘女士及其家人充分溝通手術的極限風險後,獲得潘女士堅定不移的信任,於今(114)年4月9日,進行此驚心動魄的「拆彈」手術。

14小時的生命倒數:醫學史上的輝煌篇章

上午10點,在麻醉科王審之醫師的精準掌控下,一場驚天動地的生命搶奪戰拉開序幕!

肝臟移植團隊劉君恕、林釀呈及鄒奕帆醫師以「賓士傷口」劃開腹部,小心翼翼地分離肝臟與下腔靜脈,尋找那危險的交會處。心臟外科團隊陳沂名及郭景源醫師則在胸骨處開啟通道,架起體外心肺循環機。當肝臟移植團隊果斷切開肝靜脈,赫然發現腫瘤緊緊黏附在右心房,在留下部分貼近心臟的腫瘤後,肝臟被小心地取出,浸潤在冰冷的保存液中,等待「重生」。

此時,手術進入最為關鍵的「體外」階段!肝臟移植團隊爭分奪秒,在體外對肝臟進行精準的腫瘤切除,並利用冰凍保存血管,完美重建了受損的肝靜脈。同一時間,心臟外科團隊也分秒必爭,切除了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以牛心包膜重建了下腔靜脈!由於體外心肺循環機的運行時間限制,移植團隊必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肝臟重新植回體內!當肝靜脈與肝門脈吻合,血液重新湧入肝臟的那一刻,生命的脈動彷彿再次被點燃。整形外科石育仲醫師以顯微手術接回兩條肝動脈,心臟外科也結束了長達五小時的體外循環。整場手術從上午10時至午夜12時歷時14小時,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醫護人員與死神的搏鬥。

奇蹟的誕生與希望的延續:感謝信任,點亮生命之光

劉君恕醫師表示,肝臟自體移植用於困難切除的肝臟腫瘤,本身已是醫學領域的挑戰。然而,潘女士的案例,更是結合了肝臟自體移植與心臟外科體外心肺循環的同步腫瘤切除,這在全球醫學文獻中,仍是鳳毛麟角的存在,特別是針對血管平滑肌肉瘤的案例,更是屈指可數!術後至今六個月,潘女士狀況良好,無任何復發跡象(圖三),這無疑是對北榮團隊精湛醫術與無私奉獻的證明與肯定。

什麼是惡性平滑肌肉瘤?

惡性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LMS)是一種罕見且具侵略性的惡性腫瘤,源自平滑肌細胞,因為這些細胞存在於身體許多部位,如子宮、胃腸道或血管壁等,所以在身體任何部位都會發生。其確切病因尚未明確,但基因突變、遺傳疾病、曾接受放射線治療的區域及某些化學物質暴露均被視為可能的危險因子。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中僅約1至2例,好發於40至60歲族群,其中女性患上子宮惡性平滑肌肉瘤的機率較高。

由於惡性平滑肌肉瘤發展迅速且不易察覺,早期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的部位、大小、是否擴散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標靶與免疫療法等,唯有根除性切除手術被公認為治癒方法。

由於確切病因不明,目前沒有已知的有效方法可以完全預防惡性平滑肌肉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風險因素,例如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可能對整體健康有所幫助。醫師提醒,若發現不明腫塊或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