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上的那個女爵:《錦月如歌》封侯的暗黑真相
爵位這玩意兒,在中國歷史裡幾乎是男人的專利,女性身影罕若流星。讓人不禁想問:究竟是歷史太小氣?還是制度太偏心?翻開中國封侯晉爵史,您會發現,事實背後藏著一筆殘忍的血帳……
今年8月,古裝偶像劇《錦月如歌》首播,主角何晏女扮男裝並化名禾晏,參軍殺敵,就像傳說中的花木蘭。但比花木蘭命運更曲折的是,何晏竟被父親和兄長迫害奪功,眼睛被毒瞎,還被殺手打落懸崖。為報仇雪恨,她重入軍營,再立奇功,終讓奸人受懲,並以女子身分獲封侯爵。
古代不少名人憑藉軍功獲封侯爵,例如韓信被封淮陰侯,霍去病被封冠軍侯,關羽被封漢壽亭侯,趙雲被封永昌亭侯,岳飛被封武昌郡開國侯,曾國藩被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被封二等恪靖侯。然而,以上人物有個共同點——都是男生。唐朝詩人王昌齡說:「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言外之意,封侯是男生的事,女生只能在家等著老公殺敵立功、封王封侯。
有沒有女生封侯呢?
歐美女爵比一比
歐洲肯定是有的:前年大婚的歐洲名媛塔瑪拉‧法爾科(Tamara Falcó)便是西班牙王室第六代女侯爵;化妝品牌Alissi Bronte創始人艾莉西亞‧佩雷斯(Alicia Pérez)為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國王的外孫女,也擁有侯爵頭銜。
至於古代中國,我們知道明末女將秦良玉去世後,曾被南明朝廷追封忠貞侯,是中國史上唯一一個因自身戰功被封侯的女性,可惜是在死後追封。往前追溯,西漢開國大將奚涓之母親被封為魯侯,原因是奚涓沒有子孫,無人繼承爵位,漢高祖便令其母代領侯爵。漢高祖駕崩以後,呂后執掌朝政,為鞏固呂氏家族權力,呂后封妹妹呂嬃為臨光侯。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三千多年,絕大多數侯爵被男生拿走,女生封侯者寥寥可數。這是因為女生不能建功立業嗎?當然不是,根本原因在於女生很少有機會參與政治,更少有機會參與軍事,而爵位往往與政治和軍事密切相關。
從五等爵到軍功爵
爵位制度最早誕生於周朝,今人熟知的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就是周朝發明的。不過,五等爵最初並無明顯等級次序。首先,公爵在周天子眼裡只是虛名,並無實權,這從宋國的國君全是公爵卻被其他諸侯鄙視,即可得見;侯爵的「侯」字是箭靶,意思是為周天子開拓疆土,所以侯爵擁有的實權高於公爵;伯爵的「伯」字是老大,所以伯爵可做侯爵的大哥;子爵、男爵被封給楚國、吳國、越國等偏遠諸侯,可是這些偏遠諸侯靠實力崛起,又可以稱霸諸侯。
直到漢朝建立,漢朝儒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解釋五等爵,才讓「公爵高於侯爵、侯爵高於伯爵、伯爵高於子爵、子爵高於男爵」的等級次序確定下來,持續到清朝末年。
除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中國歷史上還出現過另一套爵位制度,叫作「軍功爵」,即全憑軍功決定的爵位。
這套爵位由戰國後期的秦國政治家商鞅首創,總共有十幾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是公士、上造、簪褭、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客卿、正卿、大庶長、左更、大良造……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又將爵位擴充到二十級,最高級為「徹侯」,仍然屬於侯爵。
公士、上造、簪褭、不更……這些爵位名稱看上去非常怪異,但是秦國人很容易理解。公士可以理解成「公家的士兵」,上造即「自備上等兵器的士兵」,簪褭即「有資格裝飾戰馬的士兵」,不更即「免除勞役的職業兵」。
按商鞅規定,公士爵位可以分到一百畝農田,上造爵位可以分到兩百畝農田,簪褭爵位可以分到三百畝農田,以下爵位依此類推。不僅有分田的福利,更高的爵位還意味著分到更多的奴隸,進入官場可以獲得更快的升遷,犯了罪以後還能得到更多的減刑。
爵位升遷的血腥真相
爵位帶來的福利如此之多,秦國平民怎樣得到爵位呢?辦法只有一個:上陣殺敵。到了戰場,每砍掉一顆人頭,爵位便能往上升一級,即「斬首一顆,升爵一級」,這就是「首級」一詞的由來。將歷史的指針撥到南北朝時期和隋唐時期,軍功爵制變成另一套: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這套爵位共有十二級,同樣是根據戰功封賞,砍掉的人頭越多,得到的爵位越高。
還記得〈木蘭辭〉嗎?「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花木蘭打仗歸來,皇帝論功行賞,封給木蘭及其同袍的爵位便是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那一套。跟商鞅變法時制定的政策相同,殺敵越多,爵位越高;爵位越高,福利越多。
軍功爵制曾經極為有效,它讓秦國迅速成為最強的諸侯國,也讓北周、北齊、隋朝、唐朝等王朝不斷地開疆拓土。缺點是什麼呢?就是極為血腥,極為殘忍,將愛好和平的百姓變成殺人如麻的屠夫,甚至還會讓一些士兵濫殺無辜、殺良冒功。
《錦月如歌》是愛情劇,也是戰爭劇,女主角何晏透過戰爭獲得爵位,被皇帝親封武安侯,她走的便是軍功封爵之路。劇中男生帥氣,女生美貌,畫面浪漫,對白充滿詩情畫意;可是在真實歷史中,軍功爵制絕對是非常變態的激勵制度,每一個封侯的將軍都是踩著無數屍體上位,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宋朝文官靠年資混爵位
唐朝以後,進入紛亂的五代十國時代,然後宋朝再次統一中原。為了減少血腥味,宋朝基本放棄了軍功爵制,重新拾起公、侯、伯、子、男,並將公爵細分成國公、郡公、縣公。宋朝官員無論是否上過戰場,無論是否立有軍功,都可能得到封爵。例如岳飛生前被封武昌郡開國公,歐陽修生前被封樂安君開國公,王安石生前被封荊國公,蘇東坡生前被封眉山軍開國伯。岳飛當然是有赫赫戰功的,但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等人均為文官,從未領兵打仗,從來沒有砍過敵人一顆首級,仍然能夠擁有公爵或伯爵的爵位。
宋朝文官靠什麼獲得爵位呢?一是憑藉民政上的政績,二是憑藉文化上的成就,三是憑藉年資——只要你不貪贓、不犯法、不出大錯,那麼在官場上待的時間越長,獲封的爵位就越高,隨著年資的增長,爵位也會跟著往上升。
宋朝文官的爵位封號通常很長。以歐陽修為例,他退休時的爵位全稱「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其中樂安郡是他名義上的封地。換句話說,江西省樂安縣在名義上歸歐陽修所有,但歐陽修沒有任何權力去管轄樂安縣的百姓。同樣的,「食邑四千三百戶」也是名義,歐陽修根本沒有權力收取樂安縣四千三百戶老百姓的賦稅。唯有「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有點實際意義,它指的是歐陽修俸祿可以增加,增加部分來自一千二百戶平民上繳的賦稅,但不是全部賦稅,而是每戶只取幾文錢。
宋朝為什麼這樣規定呢?因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公爵、侯爵曾經擁有封地,然後便搞起割據,自立為王,將統一王朝搞得四分五裂,讓整個國家陷入民不聊生的戰亂狀態。宋朝爵位只剩下名義上的封地,便是要杜絕分裂的可能性。
《錦月如歌》女主角何晏跟歐陽修一樣,只有爵位,沒有封地。她的爵位可以帶來政治上的榮耀和俸祿上的福利,不能帶來割據一方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