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身價勝NBA球星!電腦科學畢業生卻難求職
Meta等科技公司近期為了爭奪頂尖AI人才,開出九位數的合約金額,年輕的AI研究員如同NBA球星般被各家公司爭搶。過往只要學習電腦科學專業,便可步上人生的康莊大道,但如今初階工作取代性高,不少人紛紛回學校進修,只有最頂尖的AI人才方能擠進高薪窄門。
他24歲本想經營新創公司 祖克柏多次高薪延攬
《紐約時報》報導,24歲的AI研究員戴特克(Matt Deitke)近日才協助創辦了一家新創公司,因此在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開出四年約1.25億美元(約新台幣38億元)的股票和現金,招攬他加入「超級智慧」團隊時婉拒邀請。
為了延攬戴特克,祖克柏親自與他會面,隨後Meta將合約金額提高到四年約2.5億美元(約新台幣76億元),其中第一年可能就支付高達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如此驚人的金額讓戴特克向同儕尋求意見,在經過多次討論後,他最終接受了Meta的邀約。
Last week, I joined 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 (MSL)!
This is going to be an exciting ride! 🚀 pic.twitter.com/mZ9yIxn9UN
— Matt Deitke (@mattdeitke) July 21, 2025
年輕AI研究員 待遇如NBA球星
矽谷的AI人才爭奪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年輕的AI研究員如同NBA球星般被各家公司爭搶,九位數的合約金額更是屢見不鮮。為了應對這股熱潮,許多20多歲的年輕研究員開始尋求非官方的經紀人和顧問團隊的協助,以便擬定策略,並向各家公司爭取最高的薪資待遇,就像籃球員在各球隊之間尋找最佳合約一樣。
不同於NBA球隊設有薪資上限,Meta、OpenAI和Google等財力雄厚的AI公司並沒有薪資限制。線上串流平台TBPN更以類似體育賽事交易的方式,發布這些科技公司互相挖角員工的消息,更加劇了這場人才爭奪戰的戲劇性。Stephen Curry 最近與金州勇士隊簽訂的四年合約,還比戴特克與 Meta 的合約少 3,500 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元)。
科技公司調整決策挖人才
祖克柏表示,Meta將會持續投入資金爭奪AI人才,因為他深信超智慧將能改善Meta的各個面向,不僅能提升公司業務,還能成為賦予個人權力的新工具。
Meta提供給工程師的初始合約金額約為數千萬美元,此外,Meta還提供比金錢更具吸引力的運算能力,包括提供部分潛在員工3萬個GPU(圖形處理器)用於AI研究。為了招募頂尖人才,祖克柏還參考了一份名為「名單」的文件,其中列有AI領域的頂尖人才。 這些人才符合三大條件:AI 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頂尖實驗室經驗以及對 AI 研究突破的貢獻。
OpenAI也因為這場人才爭奪戰而調整了薪資結構,並要求員工在接受競爭對手的邀約前,先與公司高層商議。OpenAI研究長馬克(Mark Chen)表示,OpenAI會加碼挽留,但他也補充說,OpenAI 並沒有開出與 Meta 相匹配的條件,因為「我個人認為,想要在這裡工作,你必須相信 OpenAI 的未來潛力。」
電腦科學畢業生沒人要 回學校進修
《商業內幕》報導,市場雖渴求頂級AI研究人才,但電腦科學的畢業生卻面臨求職困難。2021 年入學的學生曾被視為進入黃金時代,當時工程師供不應求、前景看好,如今卻大為不同。賓州州立大學畢業生Samhita Parvatini表示,在投出近 300 份履歷無果後,發現科技業的現況「已與五年前截然不同」。
軟體開發職缺已回落至疫情前水準,就業市場明顯緊縮。社群媒體上,也越來越多影片顯示求職者擠滿就業博覽會的情景,突顯競爭激烈。不少畢業生選擇攻讀「恐慌型碩士」來延後求職,希望待幾年後市況改善再進入職場。這情況證明了,AI 領域本身就是一條狹窄的賽道,最終可能導致少數菁英壟斷高位,而多數人面臨失業的現實。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