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TAIWAN「遺留未來VR360播映」 展現虛擬實境創作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日前登場,實體活動近6萬人次參與,線上遊戲「a-We TO GO」也累計玩家人次突破3.5萬次;其中,「遺留未來VR360播映」即日起也將登上中央公會堂,藉由10部作品的播映,讓日本民眾看見臺灣VR創作發展軌跡。
邁入第3週的「We TAIWAN」自即日起將於中央公會堂端上臺灣最「文化科技」的虛擬實境創作「遺留未來VR360播映」,匯聚臺灣電影、現代藝術及劇場領域創作者的10部作品,分為「家的回望」、「記憶風景」、「開房間VR三部曲」、「記憶殘光」等4大主題,題材觸及家庭議題、記憶、性別認同與生命創傷等不同面向。「遺留未來VR360」的共同策劃鄭仲迪表示,這次帶來的作品,可說是近10年來臺灣重要的原創VR影片精選,也是對VR技術和創作軌跡的一種回顧。
主題A「家的回望」中《住所不明 福島今》為旅居日本的英籍導演阿里夫翰(Arif KHAN)執導,觀眾可透過VR體驗回到日本現場,聆聽福島核災倖存者的心聲,了解其人生選擇。主題B「記憶風景」,《浮光童夢》以屏東知名攝影師劉安明的影像作品為基礎,帶領觀眾穿越回1960年代的萬巒五溝水社區,重溫過往時光;《彼岸》則是導演謝文毅所打造的全景沉浸式VR體驗,以非敘事與黑白影像,型塑一個時間彷若靜止的想像世界。
另外,主題C「開房間VR三部曲」是源自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在2011年開始的《開房間》系列計畫,為讓更多人體驗沉浸式劇場,2022年起便積極投入VR與XR作品開發,三部曲包括前後完成的《遺留》、《彩虹彼端》與《寂靜》,看似獨立,觀後卻仍能感受到呼應與連貫性。主題D「記憶殘光」包含導演陳芯宜《留給未來的殘影》與編舞家周書毅共同創作,以虛構的「生前記憶續存服務」為起點,將舞蹈、影像與VR技術交織為一場身體與意識的召喚。
文化部表示,「遺留未來VR360播映」總計播映40場次,每場可提供15位觀眾同步體驗,場次除區分為英文、日文場,現場並附有3種語言的對白翻譯本,目前600張票券已全數預約完畢,但觀眾仍有機會透過現場候補的方式進場。此外,此週上檔的精采節目,還有狠劇場的XR劇場《放開你的頭腦》、公會堂戶外廣場的《移動故事屋》、週末於中之島公園舉辦的第2週「TAIWAN PLUS台日新風」市集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