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揭開大腦運作之謎! 陽明交大發表神經元放電定位成像

NOW健康

更新於 10月07日08:24 • 發布於 10月07日08:00 •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項突破性的活體成像技術,可在大腦中精準捕捉神經細胞的放電活動。就像在浩瀚銀河中定位出發光恆星一般,這項創新解決了長久以來神經科學的觀測瓶頸,為揭開大腦運作之謎邁出關鍵一步。

陽明交大精準鎖定神經元放電座標 建構高解析度的神經活動地圖

我們的感覺、思考與記憶,都來自神經細胞間高速傳遞的電訊號。但這些訊號多發生在深層腦部,且轉瞬即逝,要即時觀察其細節非常困難。傳統光學成像受限於光線散射,影像常是一團模糊的光暈,難以分辨神經細胞活動全貌。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陳摘文與林貝容2位副教授,利用電壓敏感的螢光分子來追蹤神經細胞膜電位的微小變化。他們發現,雖然神經訊號在空間上會彼此重疊,但在每一個時間點其實只有少數神經元正在放電。團隊巧妙地將這些稀疏的電訊閃光視為定位線索,就像天文學家追蹤星空閃爍般。

研究團隊利用這項名為「活動定位成像」(Activity Localization Imaging, ALI)的技術,觀察了活體老鼠中的海馬迴神經元,準確鎖定每一次神經元放電的座標,累積數萬筆資料後,建構出一幅高解析度的神經活動地圖。陳摘文形容:「這項工作就像在浩瀚銀河中,找到一顆顆閃亮的恆星。」

▲重建的神經活動地圖。黃色與藍色分別代表興奮性神經元與沉默神經元。(圖/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提供)

分辨體積更小的興奮性神經元 清楚掌握空間認知與記憶的關鍵細胞

早在去年,研究團隊就利用類似技術,首次觀察到神經細胞之間有類似朋友揪團組隊的現象:某些抑制性神經元會偏好與特定細胞群體一同活化放電,顯示神經網路中存在類似社群的結構。

林貝容表示,這次的突破,讓我們首次能分辨體積更小、排列更緊密的興奮性神經元,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掌管空間認知與記憶形成的關鍵細胞。

儘管目前的技術仍無法偵測不主動放電的「沉默神經元」,但關鍵的突破仍為神經影像的研究開啟了嶄新的方向。本次研究由台灣本土團隊主導、帶領跨國合作,成功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ethods,充分展現了多年來的研究累積與深耕成果。

# 首圖來源/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矯正是美好旅程! 隱形矯正帶來3大效益綻放自信笑容
▸雷射越打皮膚越薄?醫破除「皮膚變薄迷思」 揭無針導入新趨勢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