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吃飯不看3C、不要太早給手機!近視1500度的Janet超怕小孩近視,8個生活化「護眼」秘訣爸媽們必學

Styletc

更新於 09月04日08:09 • 發布於 09月04日06:30 • 廖怡婷
(圖/取自 janetagram IG)

近年來,孩子們使用 3C 產品的年齡越來越小,加上課業繁重,近視問題幾乎成了「全民困擾」。從小就是高度近視的 Janet ,對這件事特別有感。她坦言,如果沒有戴眼鏡,看出去的世界就只剩模糊顏色和不清楚的形體,因此她和老公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很留意孩子的視力狀況和用眼習慣。以下整理 Janet 的護眼育兒經驗,父母們一定要參考,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遠離近視威脅。

Janet護眼原則:增加戶外活動,看遠方保護眼睛

不管是小公園還是大公園,Janet 幾乎每天都會帶孩子們出門,讓他們有機會多看遠方的景色。戶外自然光與遠距離注視,可以幫助眼球放鬆,減少近視的風險。她強調,這個習慣比一直限制孩子「不能用 3C」更有效。

(圖/取自 janetagram IG)

Janet護眼原則:聰明使用3C與大螢幕

在家裡,Janet 不完全禁止孩子看電視或使用 3C,但她會掌握「方法」:例如看電影時選擇大螢幕,偶爾看電影1.5小時她可接受,主要是避免孩子長時間近距離盯著小螢幕。同時,她目前還沒有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或平板、電子手錶,而是統一用家裡的大螢幕,一方面保護眼睛,一方面也增加了親子互動。

Janet護眼原則:培養「30-10 原則」休息習慣

Janet 分享家中有個基本原則:孩子看書、做作業或使用 3C,30 分鐘後一定要休息 10 分鐘,讓眼睛放鬆。她甚至會設鬧鐘提醒,幫助孩子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這個簡單的小技巧,不僅能減少眼睛疲勞,也能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傷害。

(圖/取自 janetagram IG)

Janet護眼原則:吃飯不看3C

Janet說不會讓小孩在吃飯時使用3C也很少讓他們打電動,但如果其他參加派對,其他小朋友在玩電動、玩平板,她會讓小朋友加入其他人一起玩,但他們都明白這是在別人家可以這樣,Janet分享其實養成小朋友的習慣,他們就不會一直問。

Janet護眼原則:越晚擁有手機越好

Janet分享越晚讓他們擁有手機越好,因為拿到手機後小朋友的生活圈就會在手機裡面,有時候也不知道他們在聯絡誰、下載了什麼APP?當然父母也有方法可以控管手機,但小孩擁有手機後真的就會太過專注手機,她不是不接受手機,畢竟這個年代的小朋友就是身處在AI、3C的世界,Janet認為小朋要接觸3C,但年紀尚小不一定要擁有自己的3C。

(圖/取自 janetagram IG)

Janet護眼原則:注重光線與用眼環境

用眼環境也是關鍵!Janet 特別留意孩子房間、書桌和客廳的光源是否足夠,避免在昏暗環境下長時間用眼。她提醒父母,光線不足會讓眼睛更容易疲勞,加速近視的發生。她並不排斥3C產品,但要保持良好的習慣。

Janet護眼原則:父母身教大於言教

Janet 認為小孩視力的維護不能只靠「嘴巴提醒」,而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的學習都是模仿而來,如果大人常常在昏暗燈光下滑手機,小孩自然也會跟著模仿。與其一再叮嚀,不如把「身教」做好,孩子自然會把正確的習慣帶進生活。

(圖/取自 janetagram IG)

Janet護眼原則:定期檢查把握黃金防治期

最後,Janet 強調「定期眼科檢查」的重要性。不論孩子是否有近視跡象,每年都應該安排回診,及早發現視力變化,才能即時做出調整。

延伸閱讀

看更多CTWANT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潮流時尚相關文章

01

58歲況明潔狀態太逆天!靠深蹲重訓練出回春體態,網讚:狀態比年輕人還好!

女人我最大
02

李孝利瑜伽課「一堂只要800元」!親民定價秒殺額滿,開業還暖送年糕!

Styletc
03

你以為女生減肥只能跑步?「1運動」證實輕鬆瘦2kg、腰圍減3cm,還能找回好心情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04

忘掉高跟鞋,這6套「球鞋\+喇叭牛仔褲」穿搭,能讓你在任何場合都保持優雅時尚

VOGUE
05

幸福伴侶日常 感情好的伴侶常常談論6個話題

享民頭條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