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政院拍板育嬰留停「計日申請」 補貼薪資八成

經濟日報

更新於 09月04日06:59 • 發布於 09月04日05:32
經濟日報

行政院會4日通過勞動部「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方案」,軍公教也適用。行政院長卓榮泰於院會中表示,育嬰留停將能夠以「日」申請,落實「雙就業、雙照顧」政策目標,達到照顧不離職,期待2026年1月1日可以準時上路。為鼓勵雇主共創友善職場環境,勞動部也規劃給予企業獎勵支持。

勞動部長洪申翰於院會後記者會說明,現行育嬰留職停薪最短不能少於30日,造成勞工面對家庭與職場上時間的困窘。為了幫助有需要的新手爸媽,面臨小孩有短期照顧需求,可以「日」請育嬰留停;若小孩發生臨時緊急狀況,例如保母突然通知要提早接小孩,可以「時」請家庭照顧假。

有關育嬰留停以「日」申請,洪申翰表示,現行勞工於小孩三歲前,可申請二年育嬰留職停薪,其中六個月期間政府提供八成薪補貼。未來勞工可在原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期間,選擇以日為單位提出申請,天數不超過30日。雙親合計可以請60日,申請期間仍可以請領八成薪資補貼。

有關家庭照顧以「時」申請,洪申翰提到,現行規定受僱者因家庭成員需要親自照顧時,可申請每年最多七天的家庭照顧假,併入一年共14天的事假計算。此假別的薪資計算依事假規定辦理,雇主不得拒絕或影響員工的全勤獎金、考績等。

洪申翰指出,未來勞工如有家庭照顧需求,可以「小時」為請假單位,一年可以有56小時可以因應小孩臨時狀況。如56小時家庭照顧假在同一年度使用完畢,發生臨時需親自照顧家庭成員的情形,可以就未用完的「事假」,亦可以「小時」為單位向雇主請假,雇主不得拒絕也不可以扣發其全勤獎金。

勞動部為有效執行「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推出的相關配套措施有三項。

洪申翰表示,第一,給予友善企業獎勵支持。考量30人以下企業占我國企業數逾97%,雇主有人力需求,為了不要造成雇主負擔,由政府給予小、微型企業經濟支持,勞工申請一日育嬰留停發給雇主定額獎勵金1,000元。這部分已編列在明年度勞動部預算,匡列5億元。

洪申翰提到,另外也將企業推動優於法令之「友善家庭」措施,列為「工作生活平衡獎」參選類別。透過加強輔導中大型企業ESG資訊揭露,提升企業在育嬰育兒相關友善職場措施,讓企業的利害關係人(包括投資人、客戶、員工和社會大眾)能全面了解企業營造的友善職場,有利企業留才。

洪申翰指出,第二,為了讓雇主充裕時間安排人力替代彈性育嬰留職停薪勞工,規範勞工應於五日前向雇主提出申請;另針對臨時突發需求,明確列出因子女生病(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等)、停托、停課等情形時,才可以於一日前(當日臨時狀況可委託他人)向雇主提出申請。

洪申翰表示,第三,事業單位因勞工遇臨時需求無法提前預告,於一日前提出申請育嬰留職停薪,面臨難以另聘職代困境時,允許雇主使職代加班能有彈性,但雇主仍必須遵守加班只能做育嬰留職停薪勞工的工作、且應必須避免職代過勞,導致發生損及勞工健康及福祉的情形。

勞動部說明,為了讓新制上路,涉及到修正「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勞工請假規則」、「就業保險法施行細則」及新訂「友善職場育嬰留職停薪獎勵雇主實施要點」幾項子法與相關解釋令,勞工保險局相關申請書表、作業規定及資訊系統,亦須相應調整,刻正全力積極辦理中。

勞動部重申,讓受僱者可以更彈性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及家庭照顧假,有助於減少勞工因照顧家庭而離職,達到照顧不離開職場,解決企業缺工。《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方案內容,可上官網「建構友善生養職場專區」查閱,未來相關子法規或申請書表等完成後也將陸續置放於專區。

享受更高質量的財經內容 點我加入經濟日報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券商系統台積電誤植中國台灣 金管會撂重話

NOWNEWS今日新聞
02

台積電侯永清:我想跟有些人說清楚,別以為選一兩家公司去蓋晶圓廠,就可以開始做半導體了

今周刊
03

存股達人持股市值上看千萬 秘訣是「這個」

NOWNEWS今日新聞
04

差47歲!甲骨文創辦人短暫登頂世界首富 中國妻子引外界好奇

anue鉅亨網
05

馬斯克被超車!全球首富換他當 甲骨文創辦人「一日暴增3兆」登頂

鏡週刊
06

多領一份薪1/保險講師不靠保單養老 簡單定時定額年領60萬股利

鏡週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