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審計部報告揭「漁電共生」驚人假象:近7成不符核定計畫

中時新聞網

發布於 2天前 • 王柏文
政府推動「漁電共生」政策,原意是以「養殖為本、綠電加值」的雙贏模式,但外界批評「假養殖、真種電」爭議不斷。(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推動「漁電共生」政策,原意是以「養殖為本、綠電加值」的雙贏模式,但外界批評「假養殖、真種電」爭議不斷。審計部最新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再度點出問題,已查核的漁電共生案場中,近七成未落實養殖,與原核定計畫不符,引發關注。

漁電共生政策為蔡英文任內支持、與綠能相關之計畫,去年11月,全國首座大型漁電共生案場在嘉義縣義竹鄉啟用。但此政策也常被爆弊端,部分養殖漁民曾抱怨,光電業者挾帶資金優勢進入市場,導致土地租金飆漲,一甲地從過去的4萬元翻升到40萬元,地主自然不願再租給漁民,迫使傳統養殖逐漸被排擠。此外,布袋地區經營鰻魚養殖超過50年的業者也曾控訴,光電業者優先調度抽排水,造成周邊魚塭藻類、魚群大量死亡,卻無人負責。

數據顯示,台灣養殖漁業產值近年雖從2021年的321億元成長至2023年的379億元,但產量卻由27.48萬公噸下降至26.74萬公噸,從業人數及養殖戶數也持續減少。審計部最新統計,截至2025年1月底,全台已有393件漁電共生案場完工併網,但僅查核122件,占比約31%;其中通過者僅37件,其餘85件被列為「待改善或廢止」,顯示69.67%未能符合養殖事實要求。

根據《愛傳媒》8日的報導,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直言,現行規範要求養殖漁獲產量須達原有七成才算符合養殖事實,但農業變數多,即使農民認真經營也很難達標。他並指出,縣市漁業科往往只有兩、三名人力,根本難以查核全數案場,因此建議引入產銷履歷或養殖標章驗證,並由第三方持續認證,以補足地方執行力不足的缺陷。

農業部則回應,已預告將增訂「產銷履歷」或「監控設備」作為查核工具,並要求舊有案場也需在期限內取得驗證;同時每年至少實地查核一次。若逾期仍未改善,地方政府將廢止相關許可,並通報能源主管機關汰除不良光電業者,以確保政策不至於淪為「掛羊頭賣狗肉」。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快訊/高雄工安奪命!量測作業不慎滑落又慘遭鋼筋擊破頭 33歲女斷魂

三立新聞網
02

柯文哲交保還沒確定!北檢抗告卷宗最快明天送高院 北院「慢一天」原因曝光

太報
03

台中手搖飲大亨公園吊單槓摔癱 逆轉勝!確定獲國賠162萬

壹蘋新聞網
04

新版財劃法公式有誤345億無法分配 盧秀燕率14縣市長「討錢」

台視
05

陳菊病倒請假9個月 監察院:自願放棄每月36萬薪繳國庫

鏡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