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健保每年近900億缺口 石崇良祭三箭:統一獎金起徵點、股利利息防拆單及強調互助

anue鉅亨網

更新於 4小時前 • 發布於 4小時前
石崇良親上火線!衛福部祭3箭:統一獎金起徵點 股利利息防「拆單」及強化社會互助。(圖:直播)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與少子化對健保財務帶來的龐大壓力,並追求社會保險的互助互利精神,衛福部長石崇良今(6)日中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健保補充保費的重大改革方向,他重申本次修法聚焦於調整補充保費的徵收方式,透過「三箭齊發」,以期增進健保財務的公平性與永續性,目標是在年底或明年初將修法草案送立法院。

石崇良指出,目前健保費收入的七成五來自於一般保費(主要為薪資所得者),而補充保費僅佔總收入的約 9%。明年健保的總額支出部分預計為 9,883 億元, 然而,目前每年健保的保費收入接近 9,000 億元,有高達近 900 億的缺口。

石崇良說明,將健保財務的永續發展想像成一個水庫: 每年流出的水量大於流入的水量,水庫的水位就會逐漸下降。如果水庫的進水管道(保費來源)過於單一且無法應對社會結構的變化,就必須開發新的或擴大現有的進水管道,同時讓大家共同分擔責任,才能確保水庫能夠長久供水。

面對未來工作人口減少、支出持續成長的結構性壓力,調整財務結構勢在必行。政府雖已透過修法及特別預算,在近兩年額外挹注健保基金超過新台幣 400 億元,但仍需在收費端,尋求更公平的機制。

三大改革重點:高額所得、獎金、資本利得

本次補充保費改革的重點,主要鎖定三個面向進行調整:

一、高額所得者多負擔:天花板上調至 5,000 萬元

現行規定中,股利、利息、租金等六類補充保費的收入天花板為 1,000 萬元,超過部分不予計徵。石崇良表示,此上限造成高資產、高所得者無論收入多高,最高都僅繳交約 21 萬元補充保費。為落實「量能付費」精神,改革計畫將此天花板由 1,000 萬元大幅提高至 5,000 萬元。此舉將使真正的高所得者,其最高補充保費負擔可能提升至 100 萬元左右,從而讓有能力者多幫忙弱勢,多負擔保費。

二、統一獎金起徵點:消除因投保薪資導致的不公平

針對獎金(如年終獎金)的補充保費起徵點,現行制度是以個別投保薪資的四倍作為起徵門檻。這導致高投保薪資者(例如月薪 10 萬元者,從 40 萬元以上獎金才開始徵收)與低投保薪資者(例如月薪 3 萬元者,從 12 萬元以上即開始徵收)產生顯著的不公平現象。

為此,衛福部規劃將獎金的起徵標準統一調整為以第一級最低投保薪資的四倍(約新台幣 11 萬多元)為基準,讓所有受僱者在繳交補充保費的起點上取得一致,實現付費公平。

三、導入結算機制:徹底防堵股利、利息、租金「拆單」漏洞

現行針對股利、利息及租金這三類所得,皆採「單筆」方式計徵補充保費。石崇良舉例,若民眾擁有 1,000 萬元的存款,以往可透過拆分成 10 張各 100 萬元的定存單,巧妙規避單筆門檻,導致一毛補充保費都徵收不到。

所以,本次改革將針對此三類資本利得導入年度結算機制,將單筆所得改為年度總和計算,徹底杜絕民眾利用「拆單」或小額多次交易的方式來規避保費繳納,維護制度的嚴謹性與公平性。

回應小資族疑慮:盡量減少衝擊

由於導入結算機制,現場有媒體關切是否會影響習慣以 ETF 或高股息作為現金流的小資族群?石崇良回應,本次調整是為了讓制度更公平,同時也是避免因不修法而必須調漲一般保費費率,間接加重薪資所得者的負擔。他強調,衛福部將會持續研究,在不影響制度公平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對小資族的衝擊。

石崇良表示,目前條文草案已大致準備就緒,後續將啟動社會溝通、聽取各方意見,之後才會送請行政院審查,目標是在年底或明年初將修法草案送入立法院,推動健保邁向更穩健的未來。

更多鉅亨報導
健保補充保費撒出細網!「拆單」改年度結算課2.11% 衝擊480萬人

點我加鉅亨網LINE好友🔥財經大事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郭台銘母親辭世/鴻海原始金主初永真 曾助國民黨度過難關

鏡週刊
02

郭台銘媽媽初永真辭世享嵩壽100歲 當年標會10萬助兒成就鴻海帝國

鏡新聞
03

他50歲勞保一次領爽花光「還能工作有後路」…被資遣才驚覺4大國家補助全沒了:代價遠超過想像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最新消息】傳輝達導入新技術,「6檔概念股」強勢上攻!

CMoney
05

普發一萬來了!「1縣市」加碼抽獎 最高獨得百萬

EBC 東森新聞
06

日產195億甩手橫濱全球總部 買家背後金主曝光:來自台灣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