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我在美國街頭,親歷「種族問題」震撼教育

換日線

更新於 04月21日10:58 • 發布於 04月09日09:27 • Tingson 庭森
我在美國街頭,親歷「種族問題」震撼教育

我永遠不會忘記,人生首次在美國親身感受到赤裸裸的種族歧視。那種震驚、無助與恐懼,至今仍歷歷在目。

初抵美國的震撼教育

2023 年 8 月,我獨自從臺灣飛往美國伊利諾州,準備展開碩士留學生活。為了處理住宿、銀行開戶等生活雜事,我提前一週抵達校園,當時學姐建議我,開學前銀行人潮擁擠,不如前往隔壁城鎮辦理,會更有效率。

於是,當天早上八點,我搭上公車前往鄰近的市中心。陽光正好,微風輕拂,異國的街道對我而言既陌生又充滿期待。然而就在這時,我無意間與一位中年白人女子對上了眼。

她身形瘦小,雙眼無神,擦肩而過之際,突然開口:"Hey, kid!Where are you from?(孩子,你從哪裡來的?)"

我轉過身,禮貌地回答:"I'm from Taiwan.(我來自臺灣)"

沒想到,下一秒她語氣驟變、聲音提高地回答:"You know what? You are a fucking Asian. Get out of my country!(你知道嗎?你這該死的亞洲人,快滾出我的國家!)"

當下,我愣住了。語畢後,她竟開始跟著我沿路大聲謾罵,甚至衝上前推撞我、拍打我的手臂。她的聲音充滿敵意,當時街上雖然行人不少,卻沒有人停下來關心。

Downtown Urbana 事發市中心大街。圖/GrungeElfz@Shutterstock

直面迎向種族攻擊

這時,我才意識到這不是單純的口角衝突,而是一場真正的種族攻擊。

我焦慮地環顧四周,試圖尋求幫助,目光落在路邊一名白人女子身上。我匆忙向她求救,她見狀後,不但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快步離去,似乎也害怕被捲入其中。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

因擔心她是否攜帶武器,我不敢與對方正面衝突,只能快速跑向對街,希望能藉此甩開她。然而,她卻不肯罷休,繼續叫囂謾罵。

絕望之際,我終於看到一對華人情侶。他們注意到我的困境,立刻將我拉到一旁,並試圖與那名女子對峙。看見這個狀況的她,非但沒有停手,反而還將目標轉向他們,雙方展開激烈爭執,甚至發生肢體衝突。

眼見情況逐漸失控,我們決定趕緊避開,迅速跑進附近的咖啡廳。果然,那名女子不敢跟進,站在門口怒罵。店員見狀,立即上前關心我們的狀況。不久後,警車趕到,她也隨即被警方逮捕。

直到那一刻,我的心跳才稍微平穩,但整個人仍驚魂未定。這場突如其來的種族攻擊,讓我深刻體會到,種族歧視不只是新聞上的標題,而是現實中真實發生的殘酷事實。

潛藏於美國社會中的種族現實

事件發生後,學姐陪我到校警局報案,甚至帶我去章瑩穎紀念碑(編按: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為紀念受害的中國女訪問學者,在校園附近建立紀念花園)。站在那裡,我感受到一股無以名狀的沉重。

章瑩穎紀念碑。圖/截自 WGN News@YouTube

如今,我已順利畢業,在洛杉磯工作半年多。回頭看這件事,我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種族問題確實存在,且根深蒂固。

美國作為移民國家,擁有多元的種族文化。然而,這種多元並不代表和諧,而是因文化、背景、宗教與歷史因素,形成無形的族群界線。不同族群往往自成社群,而這樣的群體劃分,不僅影響社交圈,甚至延伸至職場、政治與社會資源分配。

以我在美國求職的經驗來說,華人公司因文化背景相近,而傾向聘用華人;同樣地,白人企業在非技術職位上,也較少聘用亞裔或拉丁裔職員。

過去,我曾短暫待過一間臺資背景的美國製造企業,公司高層明顯幾乎全是華人,而勞動型職位則由拉丁裔員工主導。這般職場上的「族群區隔」,雖然不至於構成直接歧視,卻是種潛在的結構性問題,使不同族群間的距離始終難以拉近。

即便美國職場致力於推動多元、平等與包容(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試圖拉近族群間的距離、提供平等機會,但種族議題仍難以避免。更不用說,2025 年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對 DEI 政策的態度消極,未來這類議題恐將更難推進。

種族議題,或許沒有標準答案

這次事件讓我深刻理解一個現實:美國的種族問題,不只是個別的仇恨犯罪,而是整個社會結構下的必然產物。但這是否代表美國處處充滿歧視與危險呢?其實未必。

畢竟,我仍遇到了願意向我伸出援手的華人情侶,或許那位白人女子是出於害怕,而選擇離開,但她至少幫我報了警。這些人性的光點,讓我明白,美國並非全然冷漠。

對於未來想到美國求學、工作的朋友,我的建議是「保持警覺,但也不必過度恐慌」。美國並非每天都充滿種族衝突,只是你必須了解,種族議題確實存在,你可能會遇到,也應該有所準備。

美國不是一個完美的國家,但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世界的現實,讓我們更認識自己。

【延伸閱讀】

●亞裔仇恨犯罪震驚全美:從《Teen Vogue》非裔總編歧視推文爭議,談社群時代的倡議影響力
●留美台灣學生寫在亞裔仇恨犯罪暴增之後:「你好像亞洲僕人」就是歧視,不是因為我太敏感!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656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