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賜予的禮物 重回太巴塱土地
1 觀看次數台灣原住民族自古就會種植旱稻,但隨著水到推廣,旱稻面臨失傳危機。花蓮馬太鞍部落的邦查農場,五年前展開復育行動,從基因保存走向文化傳承,串起土地與族群的連結。
「這一家擁有Falinono種糯米,是來迎接這一家女婿的。」
基督教太巴塱教會牧師那麼好.阿讓:「會用這個falinono迎接這個人,是因為很尊榮他,因為他會從原來男方的本家,把他家的好 帶到這個家,以至於讓這個家成長 茁壯。」
迎親歌曲世代傳唱,但歌詞中的Falinono,卻幾乎在部落中絕跡。
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fali就是風的意思,nono的話就是給,或是跟它要的,如果說以傳統的母語來翻譯,是不是風給我們的種子。」
花蓮光復鄉邦查農場的蘇秀蓮,從2020年開始有系統地復育古老旱稻,其中就包括這項「風的贈禮」。
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因為Falinono一年只能種一期,就是每年的6月 7月之後,才可以種植,所以我從拿到的一點點種子,每年的下半年種植,到現在已經3年 4年了,還是這麼少。」
花蓮農改場副場長宣大平:「很多原住民陸稻是有感光性的,像Falinonon,不是說不能種,一期種的話,它就一直到9月 10月才抽穗,才能夠收穫啦。」
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這個是Cederan,然後這個也紅色的,是Katepaay ,然後這個是Cilipeday 。」
展示旱稻保種成果,不忘飲水思源。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我拿到這個種子是透過黃俊龍,所以我寫一個黃,我的每一個種子的來源我都會寫,不管我種了多少代,就是這一個人的名字會出現。」
「重新摸索 沒有人會教你了。」
蘇秀蓮將種稻秘笈,整理成表格,填補傳承的空白,要為下一代找方法。
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以後如果年輕人想要種,我可以直接(拿)這個給他看,給他看這個東西,他就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 Katepaay 找到米的意思。」
紅糯米生活館經理劉燕玲:「Katepaay是我們的阿美族語,它的特點是在於,它有一個非常長的芒,然後我們又稱為天使的翅膀。」
Katepaay是太巴塱紅糯米,在部落起源神話中,是天神賜予的禮物,如今成功復育,種植面積達30公頃,是全台最主要產地。
紅糯米生活館經理劉燕玲:「在早期 老人家都會在田埂邊邊,都會有種植紅糯米,然後我們想說 我們為什麼,不把這樣的產業給推廣出去 。」
部落族人成立「紅糯米生活館」,提供紅糯米特色餐點與加工商品,近幾年更結合文化導覽,規劃DIY課程與農事體驗,古老旱稻,產業加值,成為在地文化亮點。紅糯米生活館經理劉燕玲:「我們現在就是,讓遊客怎麼進來我們這邊來做體驗,然後來認識部落的紅糯米,然後也創造這裡的一些商機。」
「它有那個穎芒,它的芒太長了,會在機器裡面打結。」
然而,旱稻推廣並不容易,儘管部分品種的長芒可防鳥害,卻不利機械收割,最大挑戰仍是產量。
花蓮農改場副場長宣大平:「現在水稻的品種,在花蓮 可能一公頃,有到6千公斤的收穫量,甚至種得好的話,可能到7千(公斤)都有,但是陸稻的話,可能只有2千多(公斤)。」
花蓮農改場20多年前就開始蒐集旱稻種原,如今已累積247 種,透過每年種植,觀察植株的特性,也確保種子的活性。
花蓮農改場副場長宣大平:「我們希望說,以後在氣候變遷的時候,我們要有一些特別的這種種原,特別的抗病 抗蟲,或是抗逆境的這些,種原的育種的時候,我們就到種原庫裡找。」
從保留遺傳多樣性出發,逐漸關注旱稻背後的文化價值與族群記憶。
花蓮農改場副場長宣大平:「比如說falinono,你知道了它有這樣子的背後的意義,它的一個傳承 它的一個應用,其實這個品種 就跟單純的一個,比如說編號幾號的品種,感覺就會很不一樣了。」
不只出書記錄旱稻故事,花蓮農改場也透過保種與技術支援,幫助古老稻種重回原鄉。
自動播放下一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