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理事:下半年經濟恐放緩 央行利率估「連六凍」
中央銀行將於9月18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議,貨幣政策動向引發市場關注。一名央行理事透露,關稅談判不確定性,加上美國暫緩對等關稅引發的提前拉貨潮,導致下半年景氣出現下滑風險,預估央行貼放利率在今年第2季「連五凍」後,仍將一路持平至年底。
央行於6月19日舉行第2季理監事會議,全體理事一致同意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2%、2.375%及4.25%、已連五季不變。當時央行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保「3」、達到3.05%,維持與第1季相同的預估值。
央行表示,台灣今年實際GDP與潛在產出間的「產出缺口」可望趨近「0」。這意味著除非有意料之外的大事,否則,利率政策暫時沒有轉彎的急迫性。
所謂「產出缺口」是指,一國的實際GDP與其潛在產出水平間的差距。潛在產出代表在充分利用資源(如勞動力和資本)且不引發通膨的條件下可達到的最大產出,當實際產出高於潛在產出時,經濟處於過熱狀態、「產出缺口」為正值;而實際產出低於潛在產出時,經濟增長低於理想水準,「產出缺口」為負值,顯示經濟處於衰退或增長放緩階段。
央行研判今年「產出缺口」趨於「0」,代表台灣經濟增長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實際產出接近潛在產出水準,經濟穩定且增長健康,通膨和失業率也處在較為合理的範圍,經驗法則顯示,央行通常會保持相對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會頻繁升息或降息。
央行理事分析,國內通膨趨緩,今年全年可望降至2%以下,當前經濟情勢雖穩健,但國際經貿不確定性仍高,加上下半年我國經濟成長恐進一步放緩,須密切觀察。由於下半年台灣經濟可能面臨出口驟減的不確定性,當前貨幣政策應保留一些彈性,未來可視情況調整。
另外,若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再度升溫,各國均可能面臨貿易限制及供應鏈重組所造成的通膨上行風險,仍需持續留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