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驕傲大遊行現場,直擊歡樂背後的挑戰
上週六(6 月 28 日),巴黎驕傲大遊行(La Marche des Fiertés)從羅浮宮盛大出發。
今(2025)年的遊行以「抵抗國際反動派,全球酷兒團結起來!」(Contre l’Internationale Réactionnaire – Queers de Tous les Pays Unissons-Nous!)為主題,參與者在豔陽下高舉標語與彩虹旗,不時隨著遊行車隊播送的音樂搖擺,呼籲世界各地的酷兒(Queer)團結一致,對抗來自反動派的壓迫。
然而,在這樣如常歡樂的氣氛背後,今年的遊行其實比往年面臨更多挑戰⋯⋯。
反動派是誰?與性少數群體的關係是什麼?
所謂「反動派」,一般指那些反對社會、政治或文化改革,並試圖回到「舊秩序」與「傳統價值」的個人或團體。最鮮明的例子之一,便是川普提出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縮寫 MAGA)」口號,意圖重塑過往社會。
不論是去年歐洲議會選舉中,各國右派政黨支持率的明顯攀升;或是法國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後,國內極右派聲勢浩大,迫使左派政黨不得不與執政黨合作、於國會改選中推出共同候選人以制衡 ──都顯示極右勢力正在歐洲各地捲土重來。
上圖為遊行群眾爬上公車等候亭,舉著押著韻的「永遠是女同志,從來不是國民聯盟」標語。圖/王昱翔 攝影
儘管已經有各項數據顯示,移民在移入社會的過程中,其實也正創造許多工作機會和經濟成長,這些右派支持者普遍仍對移民抱持負面態度,認為外來人口正在破壞自身的社經文化,
同時,這群人也不認為性少數群體的賦權值得支持,甚至覺得性少數權益已被「過度強調」。這些觀點與反動派的核心價值可說是高度重疊。
遊行海報爭議:極右派的阻撓
談及爭議,本屆驕傲遊行的官方海報便值得關注。
上圖為 2025 巴黎驕傲大遊行官方海報。圖/取自 主辦單位 Inter-LGBT 臉書專頁
海報中呈現了幾位具有政治意象的角色:一位戴著頭巾、手持遊行主題標語的穆斯林代表,一位穿著印有反納粹的粉紅三角形標誌 T-shirt、向歷史上被壓迫的性少數致敬的角色,以及一位佩戴巴勒斯坦旗幟徽章、肩背印有「解放驕傲遊行(Free Prides)」字樣包包的人物,藉此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及近年在歐洲受到政府挑戰的驕傲遊行。
而在海報下方,還描繪一名有著在歐洲象徵「白人至上」、「新納粹主義」的「凱爾特十字(celtic Cross)」的白人男性被領帶勒住、難以呼吸的畫面。
這張海報於 6 月初一發表,立即招致右派人士抨擊,指控其散播對白人的仇恨,甚至有人認為這種意象是在為「法國伊斯蘭化」背書,近一步將「反覺醒(Woke)」和反移民的情緒凝聚起來。
雖然許多民間團體、政治人物聲援遊行的主辦單位,認為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創作,但最終巴黎與法蘭西島大區政府,仍決定撤回對本屆遊行的 5 萬歐元贊助金,讓活動籌備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難。這種反彈的力道,也反映了反動派對性少數及移民群體持續施加的心理、甚至是生理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
此舉引發左派政治人物及支持者的強烈批評,認為政府正間接壯大極右派勢力。對此,法蘭西島大區議會主席瓦萊麗・佩克雷斯(Valérie Pécresse)則回應,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政府拒絕為「鼓吹暴力」的海報訊息背書。
然而,對我而言,這場對海報的攻擊更像是保守勢力趁機發洩對進步價值的不滿,而將其中的符號過度詮釋,甚至扭曲成仇很言論的論述。這樣的政治操作,對經歷過婚姻平權立法過程的台灣人來說也早已不陌生。
遊行民眾的標語寫著:「對抗順性別(Cis-gender)的系統」。圖/王昱翔 攝影
為全球酷兒族群發聲為何如此「迫切」?
在台灣,當年婚姻平權議題激起社會劇烈辯論,有人甚至以「人無照天理,天無照甲子」等語言,將同志權益視為違背傳統、會招致天譴,這樣的記憶至今依然深刻。
如今,台灣婚姻平權已上路數年,性少數群體逐漸融入日常,但在許多國家,其中不乏一些歐洲社會,LGBTQIA+ 社群仍不斷地在面對反動派的壓迫和威脅。
從今年匈牙利政府試圖立法禁止布達佩斯的驕傲遊行,到英國近期將「女性」的法律定義限縮為僅涵蓋生理女性,乃至亞洲與非洲部分國家迄今仍未將同性戀除罪化,都顯示反動派勢力正於全球各地捲土重來。
巴黎 2025 年的驕傲大遊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起,期望為長期遭受壓迫、缺乏發聲空間的群體,爭取更多可見度與社會支持,包括移民、身心障礙者及性工作者等經常被邊緣化的人們。一張引發激烈爭議的海報,或許反而進一步突顯今年遊行主題的迫切性。
從美國川普政府試圖抹除跨性別者權利,到歐洲極右派崛起,再到全球許多地方性少數族群持續遭受迫害,都提醒著我們,性別平權仍任重道遠。今年遊行的官方海報納入多元政治符號,也是要提醒大眾,唯有團結,才能邁向真正的集體自由與解放。
另外也值得分享的是,世界上定期舉行驕傲遊行的國家、城市有很多,巴黎的同志大遊行則每年都有一個默哀環節:浩大的遊行隊伍會在 4 分鐘內完全安靜無聲,以致敬因為愛滋病而失去性命的性少數成員。默哀期間,各卡車的音響也會發送訊息,提醒大家雖然現在已有不少方法可以防止疫情傳播,不分性別和性傾向,還是要記得定期去做檢查,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安全。
性少數的抵抗:在政治與日常之間
在本次驕傲遊行所呈現的多元政治符號中,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所謂「政治」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權力如何被分配、如何影響彼此,無論是遠方的戰火,或是日常的性別議題,都是相互連結、彼此影響的。
遊行民眾舉著標語:「女同性戀猶太人且永遠支持巴勒斯坦。」圖/王昱翔 攝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巴黎與布達佩斯的驕傲遊行恰好同日舉辦,卻形成強烈對比 ──匈牙利政府以「保護兒少」為由恐嚇參加者,揚言開罰並追究主辦單位法律責任,而這也更加突顯巴黎以「對抗國際反動派」為題的重要與急迫程度。
作為性少數,我們知道對壓迫的反抗是一個不斷延續的行動和承諾,並不會因為一個社會的婚姻平權法案通過、或一年一度的遊行散場後就停止。
有關 2026 年的巴黎驕傲大遊行是否會受到這次風波影響,目前仍無法預測;但可以確定的是,面對日益壯大的反動派,而且在所有人都能光明正大、理直氣壯地成為自己之前,性少數社群不會選擇沉默,也不會輕易退讓。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光海報就能惹怒反動派?直擊 2025 巴黎驕傲大遊行,彩虹下的極右警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法國人為何憤怒?──聊聊「銀行家」總統的經濟改革和難以看見的真相
●我的大學附近發生暴動:警察殺害黑人事件再度上演,種族怒火燒遍全美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