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番茄21世紀25部精選片單:王家衛入榜,第一名是這部動作經典
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為紀念創立25週年,邀集全球影評人票選出「本世紀最具代表性的25部電影」。這不只是排名,更是一面映照時代氛圍與文化變遷的鏡子。從技術革新到敘事解構、從多元族群到階級性別,每部作品都是當代觀影經驗的轉向記號。以下列出這25精選片單,細細解析其值得品味之處。
延伸閱讀:《紐約時報》21世紀百大片單
25:《異星入境》(Arrival, 2016)
source:索尼影業
由丹尼維勒納夫執導的《異星入境》,是一部以語言、時間與人性為核心的科幻作品。它跳脫傳統「人類對抗外星人」的套路,將故事聚焦在語言學家如何與外星文明溝通的過程,進一步探討「理解」與「選擇」的哲學命題。艾美亞當斯的表現內斂而動人,使觀眾得以深入體會一名母親在面對命運時的溫柔與勇氣。這部作品既有科學思維的嚴謹,也有情感層次的深刻,成功以一種安靜卻強而有力的方式,為當代科幻電影帶來人文厚度。
延伸閱讀:影評|《28年毀滅倒數》成喪屍版《進擊的巨人》?
24:《黑豹》(Black Panther, 2018)
source:漫威影業
《黑豹》是漫威電影宇宙的一大轉捩點,不僅因其票房成功,更在文化層面引發全球關注。導演萊恩庫格勒結合漫畫創造出一個充滿非洲未來主義想像的國度「瓦干達」,並以此作為對殖民歷史、族群認同與社會正義的回應。查德維克鮑斯曼飾演的帝查拉,成為非裔社群的文化象徵,其內斂堅毅的王者形象,也為超級英雄電影注入嶄新意義。作為主流商業片,《黑豹》是這份名單中唯一的漫威電影,也許是本片讓好萊塢多元敘事與商業性都獲得巨大成功的代表吧!
23:《柏靈頓熊熊出任務》(Paddington 2, 2017)
source:索尼影業
《柏靈頓熊熊出任務》是一部令人驚喜的續集,憑藉其極高完成度與溫暖氛圍,成功超越首集。電影延續第一集對於家庭與包容的核心主題,透過熊熊與倫敦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動,傳遞出善良、誠信與多元文化共處的價值。導演保羅金以近乎職人精神打造細膩敘事與視覺美學,使這部兒童電影獲得橫跨年齡層的共鳴。柏靈頓的溫柔與樂觀更顯珍貴,成為這個世代最療癒人心的角色之一。
22:《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2011)
source:IMDb
泰倫斯馬力克的《永生樹》是一部極具實驗精神的電影詩篇,將個人童年記憶、宇宙起源與宗教冥想編織成一幅視覺與哲學並進的畫卷。電影交錯呈現一個德州家庭的生命歷程與浩瀚宇宙的形成,挑戰觀眾對時間、存在與意義的感知。布萊德彼特與潔西卡雀絲坦的演出內斂細膩,而艾曼紐盧貝茲基的攝影更將自然光的美學發揮到極致。
21:《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
source:IMDb
昆汀塔倫提諾的《惡棍特工》以歷史再創作為核心,重新編織二戰敘事,打造出一部血腥卻又充滿黑色幽默的戰爭電影。片中角色充滿張力,特別是克里斯多夫・華茲所飾演的納粹軍官漢斯・蘭達,冷靜殘酷而又魅力十足,成為影史上最具記憶點的反派之一。塔倫提諾熟練操縱對話與暴力節奏,讓每一場戲都充滿戲劇張力與語言快感,尤其首段的木屋對談,堪稱神來之筆。本片不僅娛樂性十足,更挑戰了「歷史真實」與「電影虛構」之間的界線。
20:《索命黃道帶》(Zodiac, 2007)
source:IMDb
《索命黃道帶》是大芬奇最耐人尋味的作品之一。改編自真實未解懸案,本片並不著墨於血腥暴力,反而聚焦在調查者如何被「無法證實的真相」蠶食心志。電影以新聞記者與警探的視角交錯推進,層層堆疊出一種令人窒息的焦慮與無力。傑克葛倫霍與馬克魯法洛、小勞勃道尼三位影帝級演技的交鋒下,讓人感受到追查真相的疲憊與代價。這部片既是犯罪電影,也是關於迷戀、挫敗與現代人無法結案心理的深刻剖析。
19:《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source:華納兄弟
《魔戒首部曲》不只是一劃時代的部奇幻電影,更是2000年代初電影工藝的巔峰之作。彼得傑克森將托爾金的經典文學徹底視覺化,透過實景拍攝與創新特效,開創了奇幻史詩的新紀元。電影成功建立中土世界的歷史、語言與美學架構,使角色與敘事獲得遠超預期的深度。哈比人人、精靈與人類之間的盟誓與奇謀,既是冒險敘事,也是對正義的選擇與考驗。此後更開啟奇幻類電影的風潮,非常具有時代意義。
18:《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 2013)
source:IMDb
《醉鄉民謠》是一部孤獨感滲透至骨髓的音樂電影。柯恩兄弟以一位潦倒民謠歌手的困頓人生為主軸,揭露藝術創作與現實生存之間的殘酷拉扯。奧斯卡伊薩克演活了這位固執、失敗又略帶自毀傾向的角色,使觀眾在厭煩與憐憫之間搖擺。電影節奏緩慢卻不拖沓,畫面冷峻而詩意,完美捕捉1960年代初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文化氛圍。
17:《進擊的鼓手》(Whiplash, 2014)
source:IMDb
《進擊的鼓手》以極端的師徒關係為主軸,探索成功的代價與天才的養成。導演達米恩・查澤雷運用緊湊剪接與強烈節奏,讓爵士鼓的演奏成為一場場心理戰。JK 西蒙斯所飾演的暴君式老師與麥爾斯泰勒飾演的年輕鼓手之間的互動。這部作品拋出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命題:「過度磨練是否值得?」它不僅是一部關於音樂的電影,更是一則關於雄心、恐懼與自我摧毀的寓言。
16:《心靈角落》(Magnolia, 1999)
source:IMDb
《心靈角落》是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對人類情感連結與命運交織的極致描繪。電影以群像敘事手法描寫多位角色在一天內的生命交錯,從失敗的天才兒童到臨終病患與其疏離子女,情緒層層堆疊,直至高潮時刻的重現猶太神話中的「青蛙雨」爆發出神祕又震撼效果。湯姆克魯斯在片中的突破性演出,打破其以往銀幕形象,展現出男性脆弱與虛張聲勢的一面。
15:《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2022)
source:壹壹喜喜
由關家永與丹尼爾舒奈特執導,《媽的多重宇宙》是一場關於身分、家庭與宇宙意義的狂想旅程。它以瘋狂剪接與類型融合手法,在喜劇、動作、科幻與親情之間奔馳,展現出新世代電影語彙的自由與不羈,也讓楊紫瓊以一位平凡母親的角色橫掃獎季。本片挑戰傳統敘事結構,也重申了「選擇與愛」在混亂世界中的救贖力量。
14:《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 2016)
source:傳影互動
貝瑞傑金斯以細膩詩意的手法,描繪一位非裔男孩從童年、少年到成年的情感歷程。《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極少對白、精準構圖與飽和色彩,捕捉種族、性別、階級交疊下的孤寂與渴望。片中三位不同年齡層演員飾演主角,彼此風格一致又層次分明,構築出一條靜默卻深刻的成長曲線。
13:《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
source:UIP
《逃出絕命鎮》是喬登皮爾導演透過驚悚類型的外衣,它深刻揭露美國自由派白人對黑人潛在的控制與剝奪,將政治批判包裹在商業敘事中,成功跨越類型與文化邊界。主角克里斯在「茶匙敲杯」聲中墜入無聲深淵,象徵被奪去主體性的種族經驗。本片重構驚悚片語彙,也開啟黑人導演在主流市場的嶄新可能。其影響不僅限於電影產業,更引發跨領域的種族與文化反思。
12:《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 2007)
source:IMDb
《黑金企業》是保羅湯瑪斯安德森最具史詩野心的作品之一,以19世紀末石油掘金潮為背景,描繪資本貪婪與信仰崩壞的美國建國神話。丹尼爾戴路易斯飾演的資本家被視為是影史經典,象徵著吞噬一切人性的時代怪物。強烈對比的攝影風格與強烈配樂交織出一種原始張力,使觀眾無法移開視線。這部電影是對資本主義根基的深層剖析,也是電影藝術極致掌控力的體現。
11:《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7)
source:IMDb
《險路勿近》柯恩兄弟改編柯馬克麥卡錫的小說,以冷峻、近乎宿命論的筆法,講述一場看似簡單的毒品交易,如何牽引出人性幽暗與時代凋零。哈維爾巴登飾演的殺手成為影史最冷酷的反派之一,以拋硬幣決定生死的機制象徵無差別的命運暴力。本片強調沉默與空間感,營造出近窒息式的威壓氛圍。最終,年邁警長面對無法理解的暴力時選擇沉默,這不僅是一場追捕故事的終結,更是老派正義在新世紀的終章。
10:《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2010)
source:索尼影業
《社群網戰》由大衛芬奇執導,是一部將科技創業神話解構為孤獨與背叛悲劇的現代經典。電影以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為主角,透過非線性敘事與密集對話節奏,揭示權力、野心與友情瓦解的過程。傑西艾森柏格以極具距離感的演出刻劃出冷靜、計算又情感失能的科技巨頭形象。這部作品不僅記錄網路時代的崛起,更成為資本驅動與數位冷漠交鋒的象徵文本。
9:《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
source:華納兄弟
由華卓斯基姊妹(當時還是兄弟)編導的《駭客任務》,絕對也是科幻電影的經典,以哲學命題與東方武術為基底,顛覆了1990年代末的動作電影美學。其虛實交錯的世界觀啟發無數後繼創作,也讓「你所認知的現實是否真實」成為千禧年後的重要文化內涵。基努李維飾演的尼歐至今也還是經典的螢幕形象,子彈時間、黑色皮衣、綠色代碼皆成為視覺符號,引領電影技術與敘事語彙全面升級。此片至今仍是賽博龐克與科技焦慮最具代表性的影像經典。
8:《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 2006)
source:IMDb
吉勒摩戴托羅在《羊男的迷宮》中以童話外衣包覆戰爭殘酷,構築出一個融合歷史、奇幻與心理創傷的多層次世界。故事發生於1944年佛朗哥政權下的西班牙,少女歐菲莉亞在殘酷軍事現實中創造出逃避之境,與神秘生物的互動既是自我救贖,也反映成人世界的荒謬與暴力。
7:《神隱少女》(Spirited Away, 2001)
source:甲上娛樂
宮崎駿以《神隱少女》創下日本動畫史上無可動搖的地位,不僅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更成為全球觀眾心中東方美學與寓言敘事的巔峰之作。故事描繪少女千尋誤入神靈世界,在歷經磨難後逐漸成長,展現出堅韌、勇氣與純真。片中揉合日本民俗信仰、資本批判與環境意識,使每個角色與場景皆蘊含深意。無臉男、白龍等象徵元素亦深入人心,超越語言與文化藩籬,可說是在《蒼鷺與少年》問世前,宮崎駿的最巔峰之作。
6:《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2000)
source:catchplay
《花樣年華》是王家衛電影美學的結晶,故事描繪1960年代香港,兩位遭遇婚外情的鄰居在情感邊界間徘徊,透過壓抑、等待與錯身,書寫一段未竟的戀愛。梁朝偉與張曼玉的表演節制而動人,配合杜可風攝影與張叔平美術,構築出一個色彩濃郁又空間感強烈的寂寞世界。王家衛以緩慢節奏與時間斷裂,探討愛與記憶的殘痕,使本片成為全球影展與評論界爭相膜拜的經典,也是華語電影走向國際的重要印記。
5:《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2019)
source:東昊
瑟琳席安瑪以《燃燒女子的畫像》創造出一部凝練、含蓄卻極具情感穿透力的現代愛情電影。故事設定於18世紀的法國,畫家與貴族女子在孤島上展開一段短暫卻深刻的情感連結。全片幾乎無背景音樂,讓凝視、靜默與身體語言成為主體,成功解構了「凝視」在傳統藝術與電影中的性別權力關係。影像乾淨克制,色彩運用極為細膩,將慾望與哀傷層層疊進畫面中。這部作品不只談戀愛,也關於觀看、記憶與消逝,是女性創作觀點在當代影壇一次優雅而堅定的發聲。
4:《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
source:華納兄弟
《黑暗騎士》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次風格革新。名導克里斯多福諾蘭將蝙蝠俠置於道德模糊與社會秩序崩解的漩渦中,探討「為了正義能否跨越界線」的哲學命題。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已成影史經典,以混亂為信仰的反派形象與蝙蝠俠形成鏡像對比,賦予英雄敘事前所未有的深度。諾蘭運用IMAX攝影與非線性敘事,讓本片兼具視覺壯觀與敘事張力,也成功塑造觀眾日後侃侃而談的「諾蘭味」。
3:《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 2001)
source:車庫娛樂
大衛林區的《穆荷蘭大道》是本世紀初最具神秘感與解釋空間的電影之一。片中透過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建構出一段關於愛、慾望與身分崩解的悲劇。娜歐蜜華茲的演出在純真與瘋狂之間轉換自如,捕捉到明星夢碎與心理崩潰的瞬間,使電影成為一次心理潛旅與感官迷宮。這部作品至今仍被反覆解讀,是作者電影抵抗工業敘事公式、維護藝術不確定性的重要代表。
2:《寄生上流》(Parasite, 2019)
source:catchplay
奉俊昊的《寄生上流》不僅風靡全球,更改寫非英語片在主流影壇的地位。電影從一場階級扭曲的雇傭關係出發,逐層揭示資本社會下的偽善與剝奪。導演以縝密分鏡與節奏掌控,將黑色幽默與社會寫實完美融合。金家的半地下室與朴家的挑高建築,構成垂直象徵的階級空間政治,片中不僅反映現實,更充滿哲學思考,讓影迷不斷細細回味。
1:《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2015)
source:華納兄弟
《瘋狂麥斯:憤怒道》是導演喬治米勒將一個經營40年的廢土龐克世界觀推向極致的代表作。本片幾乎以一場長途飛車追逐貫穿全片,剪接節奏銳利、場面調度瘋狂卻有條不紊,視覺動能幾近純粹動作美學的極致展演。莎莉賽隆飾演的芙莉歐莎成為拯救女性與自我救贖的行動主體,打破男性主導的類型片敘事框架,甚至還成為了下一部電影的主角。
2025南韓最美女演員Top10!宋慧喬、金智媛、秀智、蔡秀彬持續霸榜,Jisoo竟跌出榜外?
植物性才安心?春夏溫和「美白精華」7款:品木宣言、倩碧專為敏感肌打造
加入Bella儂儂 LINE好友,接收流行時尚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