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工人出面控! 台企跨國開採釀人權侵害
印尼工人跨海來台控訴台灣企業在當地鎳礦工業區的開採行為,不僅造成環境污染,更引發嚴重人權侵害問題。工人們揭露了惡劣的工作環境,包括有毒煙霧瀰漫、防護措施不足及工安事故頻傳等情況。據工人表示,每月約有三成員工出現身體不適症狀,而這些問題背後反映出企業未盡人權調查責任。雖然國際間已有相關規範,台灣在企業海外投資的人權保障法規上仍顯不足,亟需改善。
印尼工人遠赴台灣,揭露台灣企業在印尼鎳礦工業區的開採行為所引發的嚴重問題。根據工人描述,當地工業區環境髒亂,「開車經過,滿地都是垃圾,堆到圍牆一半的高度,沿路開了幾公尺,都是相同景色」,顯示環境污染情況嚴重。華新麗華印尼子公司華新鎳業工人Johan Sappara表示,工作場所的衛生條件極差,「廁所環境很差,加上休息區空氣非常糟糕,有人抽菸跟廢煙區都在一起,裡面除了菸味還有工廠的污染物,空氣循環非常的差」。Johan Sappara進一步指出,工作環境中常有有毒煙霧,「工作環境就像這個圖片一樣,產生很多有毒的煙、有毒的霧氣,只發放一般的口罩作為防護措施」。更令人擔憂的是,工安事故頻繁發生,包括有工人因防護不足而摔死的悲劇。Johan Sappara強調,這些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類似情況每天都在發生,每年都會有工安事故,且每個月至少有三成員工出現身體不適症狀。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認為,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企業未做好人權盡職調查:「這樣的全球供應鏈狀況其實源頭是什麼?源頭就是我們在進行這些經濟行為,在製造電動車、再生廠商這些行為,沒有做好人權盡職調查,沒有做好供應鏈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中華郵政是華新麗華的股東之一,顯示這些問題與台灣有直接關聯。立法委員指出,聯合國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企業海外投資人權原則,歐盟近年也制定出具有裁罰效力的規範,但台灣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約束,僅停留在呼籲階段。隨著台灣推動綠色轉型,企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人權與環境責任也需要同步提升,以確保海外投資不會犧牲當地環境與人權。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