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灣人在紐西蘭,見識到了真正的「開心職場」

換日線

更新於 08月20日04:00 • 發布於 07月17日11:06 • Lan Ying Pin/走經的路易海外攻略書
台灣人在紐西蘭,見識到了真正的「開心職場」

「我下個月要離職了,有空吃個飯。」在亞洲工作時,收到這樣的訊息,總讓人心情沉重。與朋友聚會的飯局,也往往充滿無盡的抱怨與對未來的徬徨。然而,在紐西蘭的辦公室裡,當同事宣布要轉換跑道時,氣氛卻截然不同。

沒有人揣測他是不是受到什麼委屈,或成為辦公室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取而代之的是真誠的祝福,甚至會有人開玩笑說:「時間點選的真好,歡送派對會在這禮拜五下午,這樣我們就可以早點開喝了!」

剛開始在紐西蘭工作時,我身上還帶著亞洲職場「拚命三郎」的習慣──早到、晚下班、將工作群組的訊息視為優先處理事項,甚至將「共體時艱」當作理所當然。直到親身經歷紐西蘭截然不同的職場生態,我才慢慢理解,原來工作與生活,並不一定是場零和遊戲。

界線清晰的 5 點「鳥獸散」日常

我在這裡學到的第一課,就是時間到了,即可下班。

每次只要 5 點一到,辦公室就會開始出現此起彼落的騷動。鍵盤敲擊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背包拉鍊聲,與一句「See you tomorrow!」(明天見!)。沒有人會多看一眼還在工作的人,也沒有主管用警告的眼神給你壓力。時間一到,大家準時撤退,鳥獸散去。

還記得剛開始上班的前幾天,我非常不適應。過去的經驗裡,準時下班幾乎等同於「工作不積極」,我甚至會刻意多留 15 分鐘,假裝還在處理郵件。有時準備下班離開時,看到主管還在座位上,心中就會湧現無限罪惡感。

直到有次,已經過了下班時間,我繼續裝忙,主管經過我座位時,好奇地問:「Louis,已經快要 5 點半了,你有什麼緊急的事要處理的嗎?」我回答自己正在安排明天的工作計畫,他笑著拍拍我的肩膀:「明天的工作計畫,就留到明天早上再做吧!現在已經是下班時間了,早點回去。」

我被這句話深深震撼。在這裡,「下班」是一個不容質疑的詞,公司對員工時間的佔用權到此為止。沒有下班後的應酬聚會,沒有深夜還在問「在嗎?」的 LINE 訊息轟炸,生活與工作的界線異常清晰,也受到法律保障。

彈性與信任:工作不是一種情勒

在紐西蘭工作,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對工作時間與地點的高度彈性。

某天早上,因為需要處理一些個人事務,我硬著頭皮跟經理商量,能否隔天晚 1 小時上班。「當然可以。」經理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那你明天就晚 1 小時下班,或者只要你能在明天下班前,完成任務就好。如果需要更長的時間,就請事假,公司都會批准。」

對於家裡有小孩的同事,更可以在下午 3 點提前離開去接小孩下課,到家後一邊陪伴孩子,一邊完成剩下的工作。這在亞洲職場簡直是天方夜譚,但紐西蘭的邏輯很簡單──公司聘請你來工作,是為了你的專業和能力,而不是購買你一天 8 小時的「人身監視」。只要你能完成當天該做的任務,「用什麼方式、在什麼地方完成」都是可以溝通協調的。

這種信任,也體現在工作的分配上。當有新專案下來時,經理會先召開內部開會,詳細說明內容,然後一個個詢問:「以你們目前手上的工作來看,有誰覺得自己有餘裕,可以接下這個新任務?」如果大家都表示工作量已飽和,經理不會說「大家再辛苦一下,加個班把任務完成」這種鬼話,或直接指定負責人,誰接到誰倒霉,而是會在會議上說:「好的,我明白了。那我會跟人事部申請,說明我們這邊需要再多招一到兩個人。」

這是我在紐西蘭學到的一課──人手不足,是公司的問題,不是員工的問題。公司不會把經營的壓力,轉嫁成要員工「共體時艱」的責任。

紐西蘭職場的「開心」哲學

在亞洲成長過程中,我總被灌輸「進入職場就是要往上爬,爭取一個管理職頭銜」的觀念,將此視為證明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但在紐西蘭,我發現許多資深同事對於「升官」這件事,抱持一種雲淡風輕的態度。

我曾好奇地問過一位技術高超、深受全組員敬佩的大神 Frank,為何他從不爭取管理職。「為什麼要爭取管理職?」他反問我,「我喜歡寫程式、喜歡解決技術問題。當管理職的話,我要花大量的時間開會、寫報告、處理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整天都在溝通協調,這不是我喜歡做的事。我現在這樣寫寫程式,清清 bugs,就很開心了。」

「開心」,這個看似簡單的詞,是紐西蘭衡量工作價值的最高標準。

每月一對一會談時,經理開頭第一句永遠是:「How are you doing? Are you feeling overloaded?」(你還好嗎?會不會覺得工作量難以負荷?)他會認真記錄你的回饋,如果你表示壓力很大、工作量過多,他不會聽聽就算了放著你繼續過勞,而是會真的和你一起想辦法,看是重新分配任務,還是提供更多資源,在他能力所及範圍內,儘量減輕組員的工作壓力。

公司同時鼓勵我們探索自己的興趣,或透過補助考證照費用和參加研討會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如果你對另一個部門的工作感到好奇,可以向經理申請「借調 」(Secondment),在保留原職位的情況下,到新部門歷練 3-6 個月。公司認為,幫助員工找到能發揮所長的地方,比起把人綁在不適合的位置,更能為企業帶來長遠的價值。

「人性化」不僅是口號,而是日常

以前在亞洲,看到企業文化牆上寫著「員工為本」和「打造幸福職場」等標語,我總覺得那不過是漂亮的口號。裝飾牆面還可以,但不可能真的去執行。但在紐西蘭,我發現這些口號不單單只是說說而已。

公司有提供免費的第三方心理輔導服務(EAP),任何員工只要覺得心理壓力過大,都可以匿名申請專業心理諮詢,諮詢的範圍可以是工作、婚姻問題和財務規劃等。

辦公室的日常,更像是一個大型的社區活動中心:咖啡機 24 小時無限暢飲,沒事可以去打一杯咖啡、拉個花,和同事比賽看誰拉得漂亮;樓下的休息區有乒乓球桌、撞球檯,甚至還有 PS5 和 Switch 2。公司也會定期舉辦電玩大賽,讓不同部門組團比賽。

每個禮拜五下午 3 點一到,辦公室的一角就會自動變成 Lounge Bar(酒吧),啤酒、零食紛紛出籠,大家聚在一起閒聊,為一週的工作劃下句點。

幸福職場的本質:從被看見到全心投入

「之前總覺得,怎麼會有人發自內心地說『我愛我的工作』?」在亞洲工作時,看著那些雜誌訪談封面故事,我曾經這樣懷疑。

但在紐西蘭,我慢慢可以理解了。當你被當成一個活生生、有情緒、有家庭、有夢想的「人」,而不是一顆隨時可以被替換的螺絲釘時,你自然會願意為這個工作付出你的全力、才華與熱情。

這套紐西蘭的「工作幸福學」,教我的並不是如何偷懶,如何「閃躲飄」,而是如何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時間與生活。這個經驗讓我明白,一份能稱為「好」的工作,不該是消耗我們對生命的熱情,而是讓我們更有餘裕,去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在紐西蘭,沒有「共體時艱」這回事──不加班、不情勒,我遇見真正的幸福職場》,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榮登生活與工作「最平衡」國家?──我在紐西蘭職場的第一手觀察
●為什麼同樣的履歷,在台灣叫做不穩定,到了歐洲卻被視為經驗豐富?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24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