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未來的願景:2025大阪.關西萬博與我們的生活
眾所矚目的「大阪.關西萬國博覽會」已於四月熱鬧登場,各國無不卯足了勁畫下美好未來的藍圖。且讓我們以最老派的方式認識最新穎的世界──當你提到未來的時候,你想為它種下什麼?
首辦於1851年倫敦的萬國博覽會(注),原為「炫耀」工業革命輝煌的成就,歷屆博覽,從水晶宮、艾菲爾、原子塔到中國藝術宮,留下不少存世經典建築。然而隨著工業發展飽和,主題趨向科技;隨著科技發展飽和,主題便又趨向原始。當今世界對於美好未來的想像似乎是:如何循環再生、如何永續發展,又如何減少耗損、如何回應生命,才能讓未來的生活重返原始?
原來,美好的未來,其實是美好的過去。
注_由於本屆主辦單位使用日文漢字「万国博覧会」作為官方名稱,本期報導將統一以萬博稱之。
無關勝負的科技奧運
從工業、科技到環保,萬博的核心始終如一。這個由國際展覽局(BIE)負責組織統籌的活動,分為綜合型以及專業型兩類,前者即我們一般認知的萬國博覽會,後者則有時裝、航空、農業、住宅、海洋等不同主題。然而無論規模大小、展期長短、主題為何,博覽會意在提供一個競技平臺,讓各國專業人士切磋琢磨,像是一次無關勝負的奧林匹克;與奧林匹克不同的是,萬博並沒有限定幾年一屆,只要某個城市有意承辦,遞交申請書過後獲得多數會員通過,就可以開始執行。
那麼,貌似吃力不討好的燙手山芋,為什麼還有國家樂意接手?甚至時至今日,平均每2~3年就有一個綜合型或專業型的博覽會出現?那係因為這是一項面子工程,而面子工程也很有可能成為「裡子工程」。早期萬博多是政府用以慶祝該國達到某個里程碑(比如建國百年、革命百年等),係展示國力的時機;後期萬博則被認為能夠帶來龐大收益、人流與工作機會,係投資報酬的時機。其中,1970年的大阪萬博可謂寫下日本歷史光輝一頁,因為它是「贏了面子又贏了裡子」的標準模範。
日本的驕傲,榮耀至今
你有沒有想過,日本右駕,行人理應右側通行,偏偏大阪背道而馳,靠右站立?這是因為1970年首度舉辦萬博,為了方便世界各地遊客,順應左駕主流,至今養成手扶梯站立位置與台灣相同的習慣。乃至經典動漫《二十世紀少年》、《蠟筆小新》、《火影忍者》當中若干場景、情節、角色都與之相關──「萬博遺毒」可見一斑。
70年代,美蘇冷戰正熾,各種航太的、軍備的、媒體的競賽三不五時上演,偏偏日本經濟處於20年來未曾停歇的超高速成長。兼之不過6年以前,東京剛剛完成史上首個「非白人」主辦的夏季奧運,民族自信心來到史無前例的制高點,萬博於是成了又一次「炫耀」的平臺。比如當時新幹線一條接著一條開通,大阪萬博便索性端出了單軌電車的願景,後來確實成功實現在諸多城市,成為市民日常。另外,免治馬桶、罐裝咖啡、電動汽車都是當年提出的前衛話題。
太陽之塔的前世與今生
當然,在「曾經的前衛成為如今的日常」的同時,有些前衛卻經久不衰,像是藝術家岡本太郎創作的地標太陽之塔。
至今屹立於吹田市萬博紀念公園內的太陽之塔,原是一次無心插柳。當年主辦單位特邀建築師丹下健三(日後成為日本首位榮獲普立茲克獎的大師)統籌整體場館,時任藝術總監的岡本太郎卻覺得設計過於乏味,如此這般「日本第一次,世界都在看」的超級盛會,勢必要有一個令人眼睛一亮的焦點。以此為目標,岡本創作出了這樽高達70公尺、擁有四張臉孔的詭異巨獸,大膽挑戰萬博主題「人類的進步和協調」──因為任誰看來,都不覺得它進步和協調啊!聽說曾經有孩子親眼目睹太陽之塔的當下,還哇哇大哭了起來呢!
可是,太陽之塔卻成為萬博展場拆除以後,少數因為民眾連署請願而予以保存的建物,不但被列為日本有形文化財,2018年內部整修完畢以後,再度開放參觀,現今遊人能夠以720日圓的入場費,欣賞半個世紀以前蔚為話題的建築以及展出模型。
含情脈脈,Welcome to EXPO!
1970是四張臉孔的太陽之塔,2025則是六隻眼睛的變形生物脈脈。
本屆大阪萬博吉祥物脈脈初次登場,掀起的熱議並不亞於嚇哭小孩。據說由細胞(紅色部份)與水(藍色部份)結合而誕生的神秘生物,能夠無止盡地分裂增生因而幻化無窮。由繪本設計師山下浩平團隊推出的「寄生獸」,詭異造型曾經讓部份日本民眾覺得顏面盡失,然而隨著展覽逼近開幕,卻對於「怪美的」脈脈愈看愈順眼,乃至由衷發出一聲Kawaii,狂掃各式周邊商品。吉祥物與官方標誌的接受度開低走高、命運多舛,彷彿1970太陽之塔以及直到最終一刻臨陣換將的櫻花logo。
讀到這裡,你是否發現歷史總存在著驚人的迴圈?東京奧運接著大阪萬博,然後又是東京奧運接著大阪萬博。如命定一般的兩次循環,前者是意氣風發,理直氣壯地展示經濟飛躍的結果;後者卻是一路跌跌撞撞(奧運遇上疫情又沒有現場觀眾,萬博遇上日幣貶值又遭受國內民眾詬病是負遺產),甚至官方預估的入園人次也比1970少了近三分之二!但是往好處想,倘若博覽會上各國展館所許下的美夢都能實現,那些人口老化、醫療技術、社會福利、環境污染等問題,興許都將獲得解決。
184天展期、161國參展、(估計)2820萬人次入園、8位專家提出8個願景……那麼,當你提到未來的時候,你想為它種下什麼?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2025年7月號第161期《老(阪)神在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