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種下未來的願景:2025大阪.關西萬博與我們的生活

旅讀

發布於 07月21日07:12 • 文_鄺介文/旅讀 圖_陳育陞/旅讀

眾所矚目的「大阪.關西萬國博覽會」已於四月熱鬧登場,各國無不卯足了勁畫下美好未來的藍圖。且讓我們以最老派的方式認識最新穎的世界──當你提到未來的時候,你想為它種下什麼?

特為萬博建造的地鐵夢洲站 ©陳育陞/旅讀

首辦於1851年倫敦的萬國博覽會(注),原為「炫耀」工業革命輝煌的成就,歷屆博覽,從水晶宮、艾菲爾、原子塔到中國藝術宮,留下不少存世經典建築。然而隨著工業發展飽和,主題趨向科技;隨著科技發展飽和,主題便又趨向原始。當今世界對於美好未來的想像似乎是:如何循環再生、如何永續發展,又如何減少耗損、如何回應生命,才能讓未來的生活重返原始?

原來,美好的未來,其實是美好的過去。

注_由於本屆主辦單位使用日文漢字「万国博覧会」作為官方名稱,本期報導將統一以萬博稱之。

估計入園人次將逼近三千萬人 ©陳育陞/旅讀
世界各國紛紛提出美好願景 ©陳育陞/旅讀

無關勝負的科技奧運

從工業、科技到環保,萬博的核心始終如一。這個由國際展覽局(BIE)負責組織統籌的活動,分為綜合型以及專業型兩類,前者即我們一般認知的萬國博覽會,後者則有時裝、航空、農業、住宅、海洋等不同主題。然而無論規模大小、展期長短、主題為何,博覽會意在提供一個競技平臺,讓各國專業人士切磋琢磨,像是一次無關勝負的奧林匹克;與奧林匹克不同的是,萬博並沒有限定幾年一屆,只要某個城市有意承辦,遞交申請書過後獲得多數會員通過,就可以開始執行。

那麼,貌似吃力不討好的燙手山芋,為什麼還有國家樂意接手?甚至時至今日,平均每2~3年就有一個綜合型或專業型的博覽會出現?那係因為這是一項面子工程,而面子工程也很有可能成為「裡子工程」。早期萬博多是政府用以慶祝該國達到某個里程碑(比如建國百年、革命百年等),係展示國力的時機;後期萬博則被認為能夠帶來龐大收益、人流與工作機會,係投資報酬的時機。其中,1970年的大阪萬博可謂寫下日本歷史光輝一頁,因為它是「贏了面子又贏了裡子」的標準模範。

除了展覽內容,場館本身也邀請知名建築師大展身手 ©陳育陞/旅讀
各國無不卯足了勁爭奇鬥艷 ©陳育陞/旅讀

日本的驕傲,榮耀至今

你有沒有想過,日本右駕,行人理應右側通行,偏偏大阪背道而馳,靠右站立?這是因為1970年首度舉辦萬博,為了方便世界各地遊客,順應左駕主流,至今養成手扶梯站立位置與台灣相同的習慣。乃至經典動漫《二十世紀少年》、《蠟筆小新》、《火影忍者》當中若干場景、情節、角色都與之相關──「萬博遺毒」可見一斑。

70年代,美蘇冷戰正熾,各種航太的、軍備的、媒體的競賽三不五時上演,偏偏日本經濟處於20年來未曾停歇的超高速成長。兼之不過6年以前,東京剛剛完成史上首個「非白人」主辦的夏季奧運,民族自信心來到史無前例的制高點,萬博於是成了又一次「炫耀」的平臺。比如當時新幹線一條接著一條開通,大阪萬博便索性端出了單軌電車的願景,後來確實成功實現在諸多城市,成為市民日常。另外,免治馬桶、罐裝咖啡、電動汽車都是當年提出的前衛話題。

鋼彈館是最受歡迎的展館之一 ©陳育陞/旅讀
主辦萬博估計能夠帶來龐大商機,甚至寶可夢也來湊熱鬧 ©陳育陞/旅讀

太陽之塔的前世與今生

當然,在「曾經的前衛成為如今的日常」的同時,有些前衛卻經久不衰,像是藝術家岡本太郎創作的地標太陽之塔。

至今屹立於吹田市萬博紀念公園內的太陽之塔,原是一次無心插柳。當年主辦單位特邀建築師丹下健三(日後成為日本首位榮獲普立茲克獎的大師)統籌整體場館,時任藝術總監的岡本太郎卻覺得設計過於乏味,如此這般「日本第一次,世界都在看」的超級盛會,勢必要有一個令人眼睛一亮的焦點。以此為目標,岡本創作出了這樽高達70公尺、擁有四張臉孔的詭異巨獸,大膽挑戰萬博主題「人類的進步和協調」──因為任誰看來,都不覺得它進步和協調啊!聽說曾經有孩子親眼目睹太陽之塔的當下,還哇哇大哭了起來呢!

可是,太陽之塔卻成為萬博展場拆除以後,少數因為民眾連署請願而予以保存的建物,不但被列為日本有形文化財,2018年內部整修完畢以後,再度開放參觀,現今遊人能夠以720日圓的入場費,欣賞半個世紀以前蔚為話題的建築以及展出模型。

太陽之塔首度亮相的時候毀譽參半 ©陳育陞/旅讀
如今太陽之塔內部還原當年展覽 ©陳育陞/旅讀

含情脈脈,Welcome to EXPO!

1970是四張臉孔的太陽之塔,2025則是六隻眼睛的變形生物脈脈。

本屆大阪萬博吉祥物脈脈初次登場,掀起的熱議並不亞於嚇哭小孩。據說由細胞(紅色部份)與水(藍色部份)結合而誕生的神秘生物,能夠無止盡地分裂增生因而幻化無窮。由繪本設計師山下浩平團隊推出的「寄生獸」,詭異造型曾經讓部份日本民眾覺得顏面盡失,然而隨著展覽逼近開幕,卻對於「怪美的」脈脈愈看愈順眼,乃至由衷發出一聲Kawaii,狂掃各式周邊商品。吉祥物與官方標誌的接受度開低走高、命運多舛,彷彿1970太陽之塔以及直到最終一刻臨陣換將的櫻花logo。

讀到這裡,你是否發現歷史總存在著驚人的迴圈?東京奧運接著大阪萬博,然後又是東京奧運接著大阪萬博。如命定一般的兩次循環,前者是意氣風發,理直氣壯地展示經濟飛躍的結果;後者卻是一路跌跌撞撞(奧運遇上疫情又沒有現場觀眾,萬博遇上日幣貶值又遭受國內民眾詬病是負遺產),甚至官方預估的入園人次也比1970少了近三分之二!但是往好處想,倘若博覽會上各國展館所許下的美夢都能實現,那些人口老化、醫療技術、社會福利、環境污染等問題,興許都將獲得解決。

184天展期、161國參展、(估計)2820萬人次入園、8位專家提出8個願景……那麼,當你提到未來的時候,你想為它種下什麼?

本屆吉祥物是水生細胞脈脈 ©陳育陞/旅讀
科技與人類共存是主題之一 ©陳育陞/旅讀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2025年7月號第161期《老(阪)神在在》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台灣高端旅遊史上第一次!麗池卡登「海上超跑級」郵輪確定抵台,從基隆港就能登上移動的美術館!

旅讀
02

超可惜 大武之心南迴驛站店家多撤走超冷清

自由電子報
03

18萬株向日葵花海搶先拍!5大美拍亮點最新花況市區必訪花景

景點家
04

誠品週年慶滿千送百Potato Corner薯條100新櫃進駐!午夜音樂會電影馬拉松登場

景點家
05

釜山旅遊強勢竄紅!蒐羅5大熱銷飯店,CP值破表,每人每晚最低千元有找!

旅遊經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