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膜狹窄 胸悶氣喘猝死風險高
18 觀看次數活動時出現胸悶、喘不過氣這些症狀時,醫師提醒就要相當留意,因為很可能是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需要盡快開刀治療,因為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回流,若無法正常關閉,影響全身血流,嚴重還可能猝死;而通常患者都是家族遺傳,因此家中有遺傳史加上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格外注意。
運動到一半,胸口突然出現不適,其實出現這樣的症狀,就應該要提高警覺,7個月前48歲的陳女士,出現胸悶、喘不過氣甚至好幾次差點昏倒送醫,直到檢查後才發現罹患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楊凱文:「正常人的主動脈瓣膜,其實是有三個葉片,但是,大概有2%的病人,他一出生就只有兩片,那其實這個狀況的話,一般來說,有一部分可能跟家族遺傳,有一點關係,在大部分這種狀況之下,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會知道,他自己只有兩片(瓣膜)。」
「那之所以在這位病人身上,可以看得到這麼明顯,這個白白的東西,這個是主動脈瓣膜的鈣化。」
醫師指出,瓣膜隨著心臟收縮時開啟、放鬆時閉合,防止血液回流,然而瓣膜鈣化導致無法正常關閉,影響全身血流,嚴重還可能猝死,因此選擇替陳女士採取J型鋸開胸骨,加速患者的術後復原。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楊凱文:「這樣的好處就是說,第一個,傷口比較小,美觀上一定是比較好看,那第二個就是說,你的胸骨不需要整塊,分成兩半,你只會開一部分,那這樣變得是,你整個胸腔的這個結構,其實是比較不會受到,那麼大的破壞。」
傳統開心手術,留下大面積傷口,如今利用J型鋸開胸骨,傷口可以比原本小10公分左右,不過即便這樣,仍有相當多的患者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到醫院就診。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陳郁志:「十幾年前的時候,都要開心手術,那長者一聽到要開心,他就絕對開心不起來,其實我們老人家的盛行率,主動脈瓣膜狹窄,大概在3%到5%。」
醫師提醒,主動脈瓣膜狹窄只要出現活動性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就要相當小心,及早到醫院接受檢查,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自動播放下一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