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法說報喜!AI需求維持高檔、全年營收增3成…資本支出估達上緣,外媒肯定表現:仍得注意兩風險
林韋伶
圖片 今周刊資料照 提供
台積電(2330)公布最新財報,2025年第三季營收達311億美元,略高於公司原先指引,主要受惠於先進製程需求強勁。展望第四季,在AI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持續推升下,營收可望延續成長動能。 根據台積電預估,第四季營收有望落在322億美元到334億美元,毛利率提升到59%到61%,營益率在49%到51%。 不過,儘管台積電公布2025年第3季財報,單季稅後純益高達4523億元新台幣,創下歷史新高、優於市場預期,外媒一致肯定其強勁表現,但也提醒,在全球貿易與地緣政治變數交錯之際,台積電的長期挑戰並未減輕。
《華爾街日報》(WSJ)分析指出,當前國際貿易環境快速變動,台積電仍須面對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國對台灣加徵20%關稅的實際影響仍未明朗;其二則是華府要求台積電配合「五五分」晶片產能方案、在美國與台灣各自生產一半的構想,為公司前景增添不確定性,美方政治壓力仍是台積電營運的潛在風險之一。
至於在資本支出預估的部分,因AI領域出現較預期更強勁的成長,台積電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並抓著成長機會,將資本支出預估數字由先前預估的380億美元到420億美元間,收斂到預估的上緣,也就是400億美元到420億美元。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指出,2025年全年AI相關需求仍將維持高檔,非AI終端市場也出現溫和復甦跡象。以美元計算,全年營收年增率上看3成以上。
警覺關稅風險 審慎布局2026營運方向
雖然目前尚未觀察到客戶行為的顯著變化,但台積電坦言,全球貿易政策與潛在關稅措施,可能對消費型與價格敏感市場帶來衝擊,公司將以審慎態度規劃2026年營運,同時持續投資未來半導體趨勢,聚焦「技術領先、製造卓越、客戶信任」三大基石,強化長期競爭優勢。
AI浪潮推升產能布局 提前2至3年協商需求
台積電表示,AI市場發展持續正向,無論是生成式AI模型數量暴增,或企業級、主權AI的快速崛起,都帶動高階晶片需求。
身為全球AI供應鏈核心,台積電強調「責無旁貸要超前部署」。公司採嚴謹的產能規劃機制,外部與超過500家客戶及其下游夥伴提前兩至三年協商需求,內部則跨部門研判市場趨勢,確保在不過度擴產的前提下,維持充足產能支援AI高成長動能。
全球製造佈局擴張 強化地緣彈性
在全球製造佈局上,台積電依據客戶需求推動海外擴張,提升供應彈性。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在聯邦及地方政府支持下加速建設,技術將升級至N2與更先進製程,並計畫取得第二塊土地以支援AI長期需求。
日本熊本一廠自2021年底量產以來良率穩定,第二廠已依市場需求啟動興建。歐洲德國德勒斯登廠則在歐盟及德國政府補助下順利推進;台灣本地的新竹與高雄園區,也同步規劃多階段2奈米及先進封裝設施,預計未來數年持續擴充。
技術發展再領先 N2與A16穩步量產
在技術進展方面,台積電N2與A16製程均保持領先地位,滿足高效能運算與AI應用需求。公司表示,N2製程將於本季進入量產階段,良率表現優異,預期2026年在智慧型手機與AI伺服器應用帶動下快速放量。
A16製程則採超級電源軌(Super Power Rail)設計,提供更佳能效與功率密度,適用於高可靠度與太空應用領域。台積電強調,N2、N2P與A16及其衍生技術,將構築下一代主力節點,鞏固公司在先進製程的領導地位。
第三季純益大增近4成超亮眼
台積電公佈2025年第三季財務報告,合併營收9899億2千萬元,稅後純益約4523億,每股盈餘17.44元(折合美國存託憑證每單位2.92美元)。
與去年同期相較,2025年第三季營收增加30.3%,稅後純益增加39.1%,每股盈餘則增加39%。與前一季相較,2025 年第三季營收增加6%,稅後純益增加13.6%。
若以美元計算,2025年第3季營收331億,較去年同期增加40.8%,較前一季增加10.1%,第3季毛利率59.5%,營業利益率50.6%,稅後純益率45.7%。
3奈米製程出貨佔台積電第3季晶圓銷售金額的23%,5奈米製程出貨佔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 37%;7奈米製程出貨則佔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14%。總體而言,先進製程包含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營收達到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74%。
台積電解釋,為何毛利率較預期高,主要受益於成本控制、稼動率提高,因此稀釋匯損與海外廠對毛利的影響稀釋,第三季每股盈餘來到17.44元。
相關新聞:
台積電法說/魏哲家釋出7大重點,陸行之大讚「喜歡神山的保守」:明年每季配息7元沒問題吧?
台積電法說/美國進度如何?魏哲家:將取得第2塊大面積土地、發展超大晶圓廠聚落!為何合作委外封測廠
更多今周刊文章
台積電法說端出爆炒牛肉,股價卻跌2%?原來最大利空是它…下來能買?向上還有多少空間「這數字」驚豔
13家金控現金股息殖利率最新預估!中信金、凱基金、華南金…這5檔超過4%想卡位「一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