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鹽田夜晚綻放光彩!「2025一見雙雕藝術季」光雕試燈搶先亮相

旅奇傳媒

更新於 10月16日23:28 • 發布於 10月17日02:00
「2025一見雙雕藝術季」光雕地景藝術將於10/18正式登場。 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2025一見雙雕藝術季」光雕地景藝術將於10/18(六)正式登場,10/15晚間於臺南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舉辦試燈記者會,率先點亮百年鹽田,邀請媒體與民眾提前感受光與影交織的絢麗奇景。

▲試燈記者會於臺南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舉辦,嘉賓雲集。 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特別撥冗前來出席試燈記者會,除了關心北門井仔腳鹽田在災後重建的首次活動預告,也實地瞭解目前的復原狀況,並表示井仔腳瓦盤鹽田對於臺灣鹽業文化的保留與復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上特殊地景以及豐富的生態更是全臺僅有無可取代,非常感謝雲嘉南管理處以及台灣守護文創團隊、北門區公所以及在地的里長、興安宮、泰安宮的努力,迅速挺過風災,重現鹽業文化的風光。期望透過災後首次辦理的一見雙雕光雕藝術展,讓更多人重新看見鹽田的美麗與生命力,更期盼觀光推動及文化保存都能在這片承載百年的鹽田中閃耀出新的光彩。

▲透過光雕藝術讓更多遊客認識雲嘉南的鹽業文化與濱海風情,一起來鹽路去旅行。 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雲嘉南管理處處長徐振能表示,井仔腳瓦盤鹽田已逾200年歷史,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白天有純白壯麗的景致,傍晚有夕陽晚霞,夜晚在光雕點亮後,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繽紛樣貌。光與影的律動,結合聲音與投影設計,不只是藝術展演,更是讓歷史場域重新獲得新生命的過程。今年一見雙雕藝術季特別與 LINE 貼圖人氣明星《胖鯊魚鯊西米》合作,以童趣可愛的身影串聯全場,帶領觀眾展開一段從城鎮、鹽田到海岸的光影旅程,透過故事化的呈現,遊客不僅能欣賞視覺盛宴,更能在光影流轉中認識雲嘉南的鹽業文化與濱海風情,邀請大家一起來鹽路去旅行。

▲「2025一見雙雕藝術季」光雕展演於10/18-11/15每週五六日晚間進行。 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光雕地景藝術展期自10/18-11/15(每週五六日,共計13天),每晚18:30-20:30每30分鐘光雕展演一次,以光影流動營造夜間氛圍,10/18、10/19晚間搭配光雕的開展,同步推出鹽田音樂享樂活動。為提供民眾更舒適便利的觀賞體驗,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北門遊客中心往返活動會場的免費接駁車服務(服務時間17:00-21:00),建議遊客多加利用接駁車服務,輕鬆享受鹽田夜間的光影之旅。

為響應光雕展出,井仔腳興安宮自10/18-11/15也推出免費鹽袋 DIY 體驗、消費滿額送摸彩券及發財金發放,特別在10/18光雕開展當天安排了免費易相、擲筊體驗送文創商品(贈品兌完為止),當天也有限量200份發財金發送,活動資訊詳見「井仔腳興安宮」臉書粉絲專頁。

▲井仔腳瓦盤鹽田已逾200年歷史,透過光影律動,結合聲音與投影設計,讓歷史場域重新獲得新生命。 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除光雕地景藝術展外,「鹽雕藝術展」已自08/16起於七股鹽山展出,《胖鯊魚鯊西米》巨型鹽雕以及鹹味泡腳池廣受大、小朋友的熱烈歡迎。另外,自08/16開始的「一見雙雕藝術季」集章活動,已有七股鹽山、七股遊客中心及洗滌鹽觀光工場等指定集章點。隨著光雕正式開展,井仔腳瓦盤鹽田也成為全新集章點,象徵鹽雕與光雕兩大展區正式串連,邀請遊客以集章行動體驗一趟完整的鹽光之旅,完成任務不僅可兌換限量紀念品,還有機會抽中雲嘉南特色好禮,讓藝術旅程更添驚喜。誠摯邀請親朋好友們一起來共享這趟鹽光之旅!更多活動詳情,請搜尋「雲嘉南,好好玩!!」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一到日本就什麼都想買?專業導遊告訴你在日本買這5項物品才對啦!

LIVE JAPAN
02

北海道到東北市區都有熊出沒?網友:市區安全還是會去!

LINE TODAY
03

國內旅遊景點體驗 你覺得還少了什麼?

LINE TODAY 討論牆
04

原來是這個意思!日本旅遊時你一定要知道的日本漢字

LIVE JAPAN
05

編輯現場直擊|大埃及博物館2025/11/4正式開幕!超過5000件圖坦卡門藏品、10萬件文物展出,歷時21年10億美金建造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6

中山站動物方城市主題雪白聖誕樹亮燈!壁畫拱門公車候車亭心中山線形公園好好拍

景點家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