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購物中心「愛循環」計畫第3年 推動跨界合作再生建材打造教育共好場域
一間曾經發霉、漏水的老舊教室,如今搖身一變成為萬里國中全新的「校史室暨永續教育基地」。在嶄新的空間裡,一塊塊印有歷屆校友頭像的六角磁鐵,被貼上黑板牆,串起跨越半世紀的萬里回憶。這個專屬於萬里的故事場域,不僅保存校史,也象徵教育、社區與企業之間的永續接力。
這項成果源於Global Mall環球購物中心推動的「愛循環」計畫。計畫邁入第3年,不僅延續運用商場、專櫃改裝後拆除的建材,轉化為校園教室改裝的資源,更擴大串連新創團隊Skills For U技職青年、文化大學中文系師生,一同投入空間設計、文史紀錄與教育推廣,讓「循環」不僅是建材的再利用,更是一場理念與行動的接棒。
校史室補齊教育拼圖 校友「回娘家」再續情感
坐落在北海岸的萬里國中,全校師生不足250人,氛圍安靜純樸。校長馮麗慧表示,校園裡長久以來有許多珍貴的老照片、制服與校刊,但卻沒有一處能好好保存和展示。尤其在總統賴清德當選後,媒體紛紛探尋其國中生活故事,讓她深刻意識到學校超過50年的歷史,需要一個能承載記憶的專屬空間。
「我希望校史室不只是展示歷史,更是一個承先啟後的地方。」馮麗慧說,校史室能讓學生以學長姐為榜樣,理解努力的價值;也能讓畢業校友「回娘家」,重溫青春回憶、重建與母校的連結。
從商場到校園 「愛循環」計畫三年接力
當校方的需求遇上對永續充滿熱忱的企業與團隊,便激盪出新的火花。環球購物中心自2022年起推動「愛循環」計畫,將百貨專櫃改裝後的建材轉廢為寶,持續投入校園改造。首年在桃園奎輝國小打造偏鄉圖書室,第二年於金山高中建設「文史教育基地」,今年則來到萬里國中,擴大合作能量。
「環球的核心精神,是讓永續融入日常生活。」環球購物中心經理施教仁表示,從「低碳商場」起步,到品牌合作與教育推廣,環球致力將商場打造成可參與的永續體驗場域。「希望這樣的經驗不只停留在萬里,更能成為全國教育的典範。」
技職青年與大學生跨界協力 舊建材打造新故事
今年計畫由新創團隊Skills For U接力參與。創辦人黃偉翔表示,團隊不僅親自走訪百貨專櫃挑選拆除建材,還邀請具設計背景的瑞芳高工學生到場觀摩,並由技職國手駐點施工一週,完成空間重建。成果包括可掛上老照片的樹狀座椅、貼滿活動照片的旋轉展板,以及展示畢業服與獎盃的專櫃架。
「最關鍵的推動力來自多方夥伴的合作。」黃偉翔指出,這不僅是場空間改造,也是一次教育傳承。透過現場實作,技高學生提早認識產業,培養對未來的理解,「這會是大家共同的珍貴記憶。」
中文系學生動筆也動手 書寫與設計承載地方記憶
硬體翻新只是第一步,文化大學中文系師生則負責軟體內容與故事建構。師生們發現過往資料散落零碎,因此決定以「人物誌」為起點,訪談並書寫13位校友故事,再設計網站「萬中好Young」,讓更多人透過數位平台閱讀。
中文系學生同時發揮設計巧思,規劃校史室視覺風格,融入萬里「山、海、老鷹」元素,並設計互動黑板牆,讓磁鐵人物卡結合QR code,能連結至網路故事頁面。「這些磁鐵還能當冰箱貼帶回家,讓記憶陪伴日常。」計畫統籌邱郁書說。
負責採寫的學生劉宸希則表示,寫人物誌的挑戰在於傾聽,他希望透過文字喚起共鳴,「故事讓人重新想起對母校的情感。」
教育是一場接力 從地方走向全國典範
「教育就是一棒接一棒、棒棒都要強!」校長馮麗慧在揭幕儀式上表示,這場計畫不僅改變了一間教室,更拓展了學生視野。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方元沂也指出,結合企業ESG資源,能讓學生體驗跨領域合作,「未來期待這樣的永續教育模式,能從萬里推廣至全國。」
文化大學中文系老師馮翠珍則強調,故事承載的是地方記憶與情感,透過訪談、文字與網站,能保存並再現超過200位萬里人的共同記憶,「這不只是完成一面牆,而是延續一個社群的故事。」
從一間教室到一群人的成長 永續幸福接力未完待續
回顧「愛循環」計畫三年來的軌跡,從桃園、金山到萬里,每一次都在不同社區種下教育與永續的種子。對萬里國中而言,一間曾經老舊的教室,如今成為承載校史、凝聚校友情感、啟發學生的基地。對環球購物中心而言,則是持續推動跨界共好的行動實踐。
從建材的循環再利用,到故事的書寫與傳承,這場跨世代、跨領域的合作,讓一間教室重生,也讓更多人理解「永續」的價值。未來,這場幸福的接力仍將持續,開啟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