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產能滿載到極限急開新產線!望隼(4771)隱形眼鏡放量在即,五大市場並進營收要炸了嗎?

優分析

更新於 11月09日13:16 • 發布於 11月06日04:40 • 優分析

望隼(4771-TW)10月營收衝上3.55億元,月增12.48%,年增14.25%,創下單月歷史新高。表面上看,是受惠中國雙11備貨與日本市場銷售熱潮,但細看結構可以發現這波成長其實來自9月開始的需求端回補。

中國市場的拉貨節奏在9月起明顯回升,彩色隱形眼鏡等品項恢復成長動能,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路端庫存消化的速度超出預期,市場氛圍開始從「清庫存」走向「重新備貨」,這讓營收的上升具備了連續性。

並且,望隼(4771-TW)從9月起陸續開出支援雙11的兩條新生產線,整體產能利用率已近滿載。

望隼歷年單月營收。(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日本市場變成營收的主旋律

望隼(4771-TW)在日本市場的業績持續攀升,第二代抗藍光與差異化彩片在日本市場的銷售表現亮眼。這一數據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只是季節性波動,而是代表日本消費者對高附加價值隱形眼鏡產品的接受度顯著提高

公司強調,日本市場雖競爭激烈,但消費者對高階與差異化產品接受度高,因此將持續以高附加價值產品搶攻中高階市場。由於日本客戶端多屬大型眼鏡連鎖與專業視光體系,公司產品通過認證後可迅速放量,有助提升整體毛利率表現。

其中,日本市場的利潤結構也明顯優於中國市場,平均售價較高、品牌溢價能力強,整體市場報價及毛利率皆優於中國市場,使第1季整體毛利率仍能維持41%水準,即使執行部分降價策略,仍受惠於日本出貨比重提升。

根據公司估算,日本市場整體年成長率約在6%至7%左右,而望隼(4771-TW)自身成長幅度可望遠高於市場平均,隨著新品持續導入及新客戶開發,公司預期下半年日本市場將持續貢獻營收與毛利成長。

(圖片來源:望隼法說會)

隱形眼鏡代工為核心,彩片爆發與矽水膠拚中長期成長

望隼(4771-TW)主要從事軟式拋棄型隱形眼鏡的研發、製造及銷售,產品銷售遍布日本、中國、美國、東南亞及台灣等地區,其中公司最大市場以中國(45%)與日本(49%)。

公司目前已開發多種不同含水量、 圖紋及功能之隱形眼鏡,依使用週期,可區分為日、雙週及月拋;依鏡片功能,則區分 為濾藍光、近視矯正、散光、多焦及改變虹膜顏色之美瞳鏡片,銷售對象以隱形眼鏡品牌廠商,銷售通路以實體店面及網路行銷。

(圖片來源:望隼法說會)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產能利用率高檔,公司全年維持緊繃水準

望隼(4771-TW)表示,今年第二季起整體產能利用率已達9成以上,主要受中國及日本市場需求推升,特別是彩片與新品出貨動能強勁。

台灣廠以供應日本市場為主,產能稼動率持續維持高檔,有效放大經濟規模效益。隨著下半年矽水膠產品放量,公司預期全年產能仍將維持緊繃。

在產能擴充方面,公司規劃今年總產能將突破5,700萬片,並且將在中國廠擴增兩條彩片生產線,約可再貢獻320萬片產能,預計於這個月雙11檔期前投產。

此外,其他規劃中的擴廠案則預定於明年陸續開出,有望進一步強化彩片與矽水膠產品供應能力。

公司指出,受惠於市場需求持續穩定,目前產能擴增計畫已全面啟動,並將成為下半年及 2026 年成長的重要動能。

不過,隨著自9月起新線支援雙11訂單,整體產能已接近極限,短期內雖帶來營收高峰,但也壓縮了應對突發需求的彈性。若明年新品導入速度不如預期,或日本、歐洲市場的檢驗認證延宕,新增產能可能出現短暫閒置期。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庫存循環雖逐步改善,仍存在結構性風險。若雙11後終端消費力道未能延續,通路補貨周期恐再度拉長,進而影響明年第一季的基期表現。

望隼投入資本報酬率。(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美國市場拓展邁入新階段

公司表示,美國市場布局已經逐步展開,目前矽水膠日拋產品已正式進入當地市場推廣,接下來的重點將放在完善整體產品線,涵蓋日拋、月拋、散光等系列,建立完整的產品家族並逐步切入美國視光通路體系,作為長期成長的重要動能。

同時,公司也同步關注歐洲與東南亞市場的發展,目前已與部分客戶展開接洽,預期東南亞市場有機會率先發酵,而歐洲市場仍需一至兩年耕耘。

短期內,公司將持續聚焦於美國、中國、日本及東南亞四大核心市場的推進。

望隼法說會逐字稿。(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多市場齊發力、穩健推進長期成長布局

整體而言,望隼(4771-TW)今年營運步調穩健,在日本市場維持強勁成長動能、中國市場需求回溫、台灣市場逐步擴大市佔、美國市場則著手建立品牌與產品線。

隨著第二季起產能利用率提升至9成以上、下半年新增兩條彩片產線開出,以及矽水膠產品陸續量產,公司全年營收可望延續逐季上升趨勢。

在毛利表現方面,產品組合持續優化、日本市場高毛利占比提升、新品滲透率增加,將有助抵銷部分匯率波動壓力。

中長期來看,公司持續擴充產能、布局多市場,並以高附加價值與差異化產品為核心策略,預期2026年起營運規模將再度攀升,為整體獲利帶來新的成長曲線。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復牌剛滿月!「芝蔴街美語」母公司爆違約交割 韭菜慘翻車

三立新聞網
02

華碩用戶注意!大量路由器遭駭客攻擊、台灣被點名受害最多

自由電子報
03

獨家/國光客運又傳欠薪? 司機爆料:連輪胎、洗車耗材都沒錢!

三立新聞網
04

只紅一天!AI泡沫疑慮未消 美股、台指期盤後暴跌

民視新聞網
05

降息恐延後澆熄市場信心 台股大跌800點 台積電死守1400大關

鏡報
06

全支付疑遭盜刷 金管會:非內部系統異常 39件遭釣魚詐騙

anue鉅亨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