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揆:臺美關稅達成協議後 文本送交國會審議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5)日赴立法院進行臺美關稅談判專案報告表示,臺美談判仍持續進行中,臺灣目標是爭取更好的對等關稅稅率,並一併協商232條款,且努力爭取不以疊加既有稅率方式計算;一旦達成協議,會將完整協議文本送交國會審議。
卓揆今日赴立法院實施「臺美關稅談判之進程、方針、原則及臺灣產業可能遭受之衝擊影響評估」專案報告,並備詢。
卓揆報告指出,美國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新稅率已於8月7日上路,經臺美雙方數月持續密切磋商談判,臺灣適用的對等關稅稅率已由4月2日美方宣布既有稅率加32%,調降為既有稅率加20%的暫時性稅率。在計算方式上,美國對等稅率是以「輸美產品既有稅率」加上「對等關稅」,目前僅歐盟因已與美方達成協議,有不同計算方式。
卓揆提到,我方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偕政委兼貿易代表楊珍妮率團對美談判,4月初積極與美方展開談判, 歷經4輪實體及多次視訊諮商,每個階段皆有持續性的正面進展,20%稅率就是階段性結果。臺美未達協議是因尚未進行總結會議,且臺灣是美國第6大逆差國,逆差金額9成來自半導體,涉及美方正在進行的232條款,需更多時間溝通。
在衝擊影響評估方面,卓揆說,美方7月31日宣布將臺灣對等關稅從32%調降至20%,經委託智庫估算,對臺灣出口、產值、GDP及就業的影響,較4月初的衝擊評估減緩約5成。此外,截至8月15日通報受關稅影響實施「減班休息」事業單位共73家、影響2388人,主要行業有機械設備製造業、金屬製造、其他運輸工具如軌道車輛、航空器、電動代步車等,及其零件製造業。
卓揆進一步表示,為支持產業,行政院於4月24日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原規劃880億元支持方案增加為930億元,因應美國對我國20%「暫時性稅率」於8月7日起開始適用,在特別預算通過之前,已責成各部會「移緩濟急」給予產業必要支持。8月14日行政院會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擴大對產業協助的範圍,並預留後續編列特別預算200億元的額度,盼朝野立委能夠支持。
卓揆指出,美方推動對等關稅談判,是為快速改善貿易逆差、 實現再工業化,許多國家與我國處境相似,都面臨美方不確定性等談判挑戰。我方談判團隊秉持國家及產業利益、維護國民健康、 糧食安全為核心原則,針對臺美關切的經貿及合作議題協商溝通,相關部會談判團隊均全力以赴、積極應對。
卓揆進一步指出,政府將持續推進對美談判,爭取更好、更合理的稅率。過去歷次實體磋商後,談判團隊皆對外說明談判進度與觸及的議題。未來一旦與美方達成協議,行政團隊也會立即向國會與社會完整說明協議內容,並將完整協議文本送交國會審議,也將同時提出衝擊影響評估。政府也會與民間攜手合作,透過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調整海外供應鏈與多元全球布局等方式,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