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鳥龍公投到投票脫鉤大選 歷年5次20案公投僅7案通過
〔記者李文馨/台北報導〕第21案核三重啟公投將在本週六登場,回顧公投發展,台灣自2003年「公投法」立法至今已舉辦5次全國公投、歷經兩次修法,20案中有7案通過,13案否決,涵蓋環境、食安、教育、同婚、能源等議題,本次核三重啟公投雖未綁大選,但將與第二波7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同日投票,最終投票率是否受影響有待觀察。
公投法立法「雙二一制」6公投無案通過
回顧「公民投票法」演變歷程,該法在2003年底立法、2004年初正式施行,當時朝小野大,國民黨、親民黨佔國會多數,通過立法的公投門檻採「雙二一」制度:投票人數達全國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者,即為通過。高門檻公投也被外界視為「鳥籠公投」。
時任總統陳水扁於2004年以公投法中「防禦性公投」條款的條文,併同總統選舉舉行第1案「強化國防」、第2案「與中共對等談判」公投,雖同意票皆破600萬、投票率逾45%,但因投票人數未達50%的門檻,均遭否決。
2008年1月,時任民進黨主席游錫堃提出第3案「討黨產」公投、前財政部長王建煊提出第4案「反貪腐」公投,兩案都結合第七屆立委選舉同日舉行,但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質疑公投被扭曲、綁架,因此發起拒領公投票,雖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但投票率僅約26%,也都遭否決。
2008年3月,游錫堃提出第5案「台灣入聯」公投,國民黨則由當時的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領銜提出第6案「務實返聯」公投較勁,合併與3月的總統大選舉行投票,但依舊未達50%通過門檻,最後兩案同樣被否決。
綠2017下修門檻 十大公投高投票率、7案通過
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2016年執政,民進黨首次在國會取得過半席次,並在2017年修正公投法,大幅下修提案、連署門檻,將通過門檻改為「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4分之1以上,且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即為通過」,同時也將公投年齡從20歲下修到18歲。
公投法門檻降低後,隔年公投案百花齊放,2018年從第7到第16案共有10案公投成案,與九合一地方選舉同步登場,是史上最多公投案數的投票,也是投票率最高的公投。不過,因中選會規劃失當,部分地點出現「邊開票邊投票」的亂象,甚至拖到隔日凌晨才完成開票,時任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因此請辭下台。
當年10案共有7案通過,分別是第7案「反空污」、第8案「反燃煤發電」、第9案「反日本核食」、第10案「民法婚姻限定一男一女」、第11案「國中小禁止實施同志教育」、第12案「非民法保障同性共同生活」、第16案「廢止電業法非核家園條文」;否決的3案分別為第13案「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第14案「以民法保障同性婚姻」、第15案「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明定入法」。
綠2019修法與大選脫鉤 四大公投案全遭否決
由於2018年公投合併選舉的亂象,民進黨在2019年推動「公投法」修法,新增公民投票日,將公投與大選脫鉤,自2021年起,每2年舉行一次公投,定在8月第4個星期六為公民投票日。
2021年,俗稱「四大公投」的全國性公投第17案到20案,包括「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這是自2019年修法後,將公投與大選脫鉤後,首度單獨舉行公投,儘管主要政黨傾全力催票,四案最終因同意票未多於不同意票,結果均遭否決。
今年8月23日登場的全國性公投第21案「重啟核三」,與過往不同的是,這是首次由立法院提出的公投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這次投票與大選脫鉤,但與第二波「大罷免」投票併同舉行,面對首波罷免全盤皆墨,地方能否催出投票率仍有待觀察。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