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與毅力 傳奇人生:單手畫家廖吉雄
「碰到了,自然就會。」這句話,廖吉雄說得雲淡風輕,彷彿只是生活裡的一個日常小插曲。85歲的他,失去右手臂已數十年,卻能獨自創作、搬運畫作,連百號的大畫布也難不倒他。他不靠奇蹟,只靠堅持;不問命運,只問自己。他的畫,是用左手畫的;他的生命,卻是用整顆心走出來的。
斷臂未斷夢,畫出生命的篇章
廖吉雄就讀省立臺中商業職業學校(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前身)二年級時,因緣際會跟隨楊東老師學習水彩,自從愛上了畫畫,沒想到在新竹服役時,一次演習意外,被試爆的地雷炸到右手臂而整個切除,那時天旋地轉中斷他成為藝術家的夢想。
學商的廖吉雄後來考進臺中市稅捐稽徵處(現改名為臺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但不到50歲就自稅務員退下來,自己成立記帳代理人事務所,工作之餘對於喜愛的繪畫無法忘情,而到國立臺灣美術館研習班跟著王守英學習油畫,後來遇到從西班牙留學回來的林文海,林老師專長是雕塑,只有一隻手的廖吉雄做雕塑有所不便,但在藝術觀念及繪畫技法上給予許多指導。
80歲拿到美術碩士
林文海對於廖吉雄影響最大的,是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時,鼓勵只有高職學歷但曾在全省美展得獎、並在大墩研習班及五權社大教導繪畫的廖吉雄,依循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模式,進入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在職專班進修,歷經3年努力,廖吉雄於80歲高齡順利拿到美術碩士學位。
廖吉雄早期畫油彩,常與王守英、陳銀輝、紀宗仁等畫家到歐洲旅行寫生,作品以風景寫實為主。他雖然只有一隻手,站著畫不成問題,還可以畫得很細膩,麻煩的是洗筆,單手要把黏稠的油彩清除乾淨,非常麻煩;後來改用水性的壓克力,但畫布直立顏料會流動,只能平放桌上作畫。
廖吉雄喜歡畫百號以上大作品,畫布搬上桌或是畫好後移至地上修補,搬動特別費力,必須手腳並用,又是一番考驗。他克服了種種難關,勇氣和毅力都令人敬佩。
生命的轉彎,不凡的藝術旅程
他的創作風格由早年的風景寫實逐漸走向探索內在心相的抽象風格。他說,過去作品多在追求畫面漂亮,現在偏重情感的抒發。廖吉雄認為,梵谷作畫題材,都是生活周遭所見,如最有名的向日葵,而自己在中區居住了70幾年,特別有感情,每天進出巷弄所見的撕撕貼貼景物,最為熟悉,而創作一幅幅〈直覺刻度〉系列作品。
一筆一畫,都是生命的長河
廖吉雄老師9月應邀在大墩文化中心舉辦的《偶遇‧無心‧偶然走一迴》回顧展,獲得最多迴響也是最感人的〈菜尾湯〉系列,是源自他對父親的思念與家鄉味的記憶。廖吉雄回憶說:「父親每次辦桌後,用餘料熬製的菜尾湯總是令人難忘。這次以它為靈感,將多年未完成的畫布注入新生命,像慢火熬湯般,把家的溫度與情感慢慢釋出。」展現藝術家最感性的一面。
本文轉載自《文化台中》。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