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一卡通迎戰勁敵/分手7年老隊友LINE Pay 專訪一卡通總座:靠情蒐數據續坐電支龍頭

鏡週刊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一卡通在生態圈整合、規劃數據驅動的商業模式上,2022年走馬上任的總經理鄭鎧尹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電子支付大戰白熱化,排名前二大的電子支付業者一卡通(iPASS MONEY)與街口電子支付(街口支付)先後宣布用戶數突破700萬大關,加上全聯、統一等通路大咖加入,讓市場日趨白熱化;有網路通訊軟體巨擘LINE加持的第三方支付龍頭連加電子支付(LINE Pay Money)與一卡通分道揚鑣後,也宣布明年初加入戰局,更掀起一股滔天巨浪。日前,本刊專訪一卡通總經理鄭鎧尹暢談應對之道,面對隊友變敵手,他強調,一卡通已準備3年之久,無懼任何大咖加入競爭。

9月2日,雙北市政府公車業者宣布在今年底全面接受電子支付(簡稱電支),參與業者涵蓋悠遊卡公司、一卡通、愛金卡(icash Pay)、全支付、街口支付及LINE Pay等電子票證與支付業者。

電支大戰 愈趨白熱化

另一方面,從大潤發改名的大全聯,則宣布停止支援LINE Pay、街口支付、支付寶、微信等電支工具,僅受理全聯自家電支工具PX Pay(全支付),如果沒有全支付,消費者結帳時就只能掏現金、悠遊卡或信用卡付款,排除其他電支的做法,讓市場競爭再趨白熱化。

Line Pay與一卡通於2018年攜手合作,兩者特質互補達到雙贏。圖為合作正式上線記者會。

更讓外界注意的是,有著網路通訊軟體巨擘LINE當靠山的連加電子支付(LINE Pay Money),日前與電子支付龍頭—高雄的一卡通(iPASS MONEY)分道揚鑣,並宣布明年(2026年)一月一日參戰電支戰場,投下市場震撼彈。「穩居第三方支付龍頭的LINE Pay,在台用戶數超過1,300百萬,一旦加入,絕對會改變市場生態,尤其是暫居電支龍頭的一卡通。」一位相關業者觀察。

面對「昔日隊友變對手」的現實,坐在位於高雄捷運站大樓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的一卡通總經理鄭鎧尹毫不避諱,直接告訴本刊:「早在三年前(2022年)接任時,我就知道雙方要『分手』,過去雙方互補,LINE Pay負責社群與信用卡,我們處理金融服務和消費場域開拓,靠著相互尊重取得雙贏。」

與強大的隊友分道揚鑣,各界好奇一卡通究竟要如何因應?「剛開始脫勾,用戶難免會不適應,我們從7月2日起先發簡訊通知用戶,而且在一卡通App介面上也留有LINE好友轉帳Logo,讓用戶一鍵轉移。」鄭鎧尹一邊拿著手機、打開自家App操作轉移介面,一邊展示,「目前約有一百多萬用戶已轉移,我認為最大轉移量會發生在十二月底。」

備戰3年 創新有彈性

但LINE Pay挾著1,300百萬第三方支付用戶的實力來勢洶洶,是否會重擊一卡通?「電支和第三方支付不同,光是開戶身分驗證就是一道關卡,要構建三百萬規模經濟的『護城河』,大概需花一年半時間、付出至少10億元行銷費用的代價;要上攻『使用便利性深水區』的七百萬大關,更是難上加難。」一位電支業者點出關鍵。

與北捷悠遊卡相似,一卡通是從高捷營運崛起,業務擴大後進軍電支付市場。

為加速用戶無痛轉移,一卡通特別利用智能客服讓用戶瞭解,也主動製作短影音和圖卡吸引年輕人。「該花的錢一點都不能省,從後台系統建置到簡訊傳送,所有細節都要做好,要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有台大資訊博士背景的鄭鎧尹說。

「我們花了3年時間準備,把後端的數據平台準備好,才能派發給用戶,做好精準行銷,同時前台也要做出更具附加價值的服務。」鄭鎧尹不諱言:「過去一卡通專注在空中(交通運輸),欠缺地推(加值服務)。」

怎麼推進?「一卡通雖有官股色彩,卻因加入民間股東,所以彈性大,創新DNA也很強。」鄭鎧尹一句話點出,一卡通能突圍、並保持領先的關鍵。像高雄捷運就是一卡通的股東,而且用戶只要拿出一卡通票證,現在從北到南所有大眾運輸系統皆能一「嗶」就上車。

活用數據 強化黏著度

讓鄭鎧尹老神在在的是,「目前一卡通儲值卡全國發行量約5,300萬張,不重複用戶1,156萬張(截至八月底),本身的動能很強。這正是一卡通能與銀行談判的重大籌碼。」一位銀行業信用卡大咖不諱言地說。

為符合ESG趨勢,一卡通也開始與不同的業者合作。「在對消費端我們與7-ELEVEn、全家和萊爾富等超商合作,對企業端的合作對象則有公視、日月光、王道銀、小港醫院、東南水泥和聯邦銀,我們利用記錄員工通勤的減碳數據,提供企業永續報告書使用,在雙方互利下,增加用戶數。」鄭鎧尹侃侃而談。

此外,一卡通在移工匯款方面,與股東之一的東聯互動合作,在跨境支付則陸續開拓日本市場串接金流,同時切入ETF等金融商品。「我們要強化黏著度,減少『過客成本』,每一分實打實進帳。」曾一天搭高鐵來回三次,最高紀錄一週搭十一趟的鄭鎧尹開玩笑說。

只不過,隨著統一、全聯等巨獸加入戰場,本刊好奇一卡通要如何維持優勢?「支付1.0版的優勢在儲值,2.0是電支,3.0就是數據驅動所有業務,形成閉環獨特性。」鄭鎧尹透徹分析:「全支付靠全聯、icash Pay有統一,全盈付背後是全家,有通路優勢的業者構築自己的閉環消費生態圈;一卡通想要殺出重圍,就在於數據應用的調度。」

鄭鎧尹以聯邦銀約5,000名員工的通勤紀錄數據為例。他表示,有了這5,000筆的數據,進到平台後由資訊人員整理,繼而讓企業得以將分析內容與結果呈現在永續報告書中。而對於一卡通來說,可從數據收取、整理到分析流程中收取費用;另方面,透過企業與客戶之間所有互動數據也能進行CRM(客戶關係管理),得以精準行銷和開發消費生活場域。

後發先至 拚轉虧為盈

回顧一卡通的崛起,一開始是由高雄捷運營運,逐步擴大到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和商家小額付款,2013年成立票證公司發行及管理票證業務,2017年取得金管會許可進軍電支市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LINE旗下的LINE Pay合作,創立一路歷經12年時間,至今不僅已是國內電支龍頭,用戶數比起北捷悠遊卡(悠遊付)還多出近1倍。

為何能夠後發先至?「一卡通使用RFID技術,並且採用NXP的MIFARE技術架構,相較對手更穩定且彈性,具修改之便。」也是一卡通股東的金融科技平台業者如此觀察。相較選擇資訊外包的便利性,鄭鎧尹透露:「我們的研發人員都是自聘的。」

成立至今12年,一路走來,關關難過、關關過,但一卡通何時能虧轉盈呢?鄭鎧尹表示:「力拚明年轉虧為盈。」雖然前方路難走,但誠如他的座右銘「歡喜做,甘願受,不容易的路才真實。」與巨人們的應戰之道究竟將有何戰果?明年1月1日後,就能見真章。

加鏡LINE新聞不漏接
財經時事/無懼LINE Pay隊友變對手 專訪一卡通總座:玩轉數據續坐電子支付龍頭
一卡通迎戰勁敵1/合作夥伴變頭號勁敵 一卡通花三年時間備戰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快訊》台灣大:iPhone 17 Pro Max最受歡迎 256GB宇宙橙最夯

新頭殼
02

緯創(3231)、廣達(2382)、聯電(2303)...避九月魔咒,15檔個股宜「居高思危」:AI族群回檔才是買點

今周刊
03

2025蘋果秋季發表/8大亮點+台灣售價曝!史上最貴、取消這配色果粉崩潰

三立新聞網
04

台股高息第一檔!0056規模達5,000億台幣里程碑

新頭殼
05

差距達91.1萬個工作職位 美勞工統計局修正數據出爐 川普政府發飆

風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