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胃手術=減重手術?效果為何?減重手術類型一次懂
肥胖對健康之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97年便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疾呼各國政府及民眾關注肥胖議題。國民健康署指出,體重愈重者,慢性疾病發生率愈高,死亡率也愈高,常併發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骨關節炎、呼吸系統疾病、癌症、胃食道逆流、膽囊疾病、不孕症等。除了身體疾病,肥胖者也容易產生憂鬱情緒,甚至導致憂鬱症。國人十大死因中,也有7、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及糖尿病等慢性代謝疾病等。
相較於正常體重者,肥胖者(BMI>27)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達3倍以上,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的風險也高達2倍。
減重手術能改善併發症?
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10%體重,可促進健康、改善血壓及膽固醇過高等問題;若持續減少超過10%體重,因肥胖產生之併發症,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也會得到改善。
根據醫師臨床經驗指出:「飲食控制或藥物減重,若未能達到效果、已產生併發病之BMI值介於27~30的輕度肥胖者,以及BMI大於30以上之肥胖者,必要時,會建議實行減重手術進行控制。」
由於患者常對於減重手術的副作用存有疑慮,據統計,只有約1%的患者願意接受外科手術治療;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目前可選擇藉由內視鏡(胃鏡)方式操作的手術,病人的身體不會有切割傷痕,也無須擔心傷口癒合期過長,或有併發症產生。
減重手術原理為何?有哪些類型?
減重手術最主要的關鍵,就是藉由縮小胃容量,達到減少食物攝取量為目的,部分手術也會搭配減少營養素吸收或延長飽足感,幫助減輕體重。
外科減重手術雖然常可見立即成效,但也有復胖的可能性;想要尋求減重手術的民眾要特別注意,減重是一輩子的事,手術後,仍應搭配飲食及運動等生活型態的改變,避免復胖。
6大減重手術類型
目前最常見的減重手術,可依是否進行外科手術作為區分。一般外科減重手術多會切除部分胃部或截斷小腸,且為不可逆的手術;非外科減重手術則是使用內視鏡進行減重治療。
常見減重手術類型及各減重手術的優、缺點如下:
1.胃袖狀切除手術(Gastric Sleeve Resection)
胃袖狀切除手術屬外科手術,為施作比例最高的減重手術,透過切除約80%的胃部,讓胃袋形成「袖狀」,進而減少進食量以控制體重。
- 優點:降低營養不良的機率,改善與肥胖相關慢性病,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臟病;減重效果最高可達40%。
- 缺點:須進行腹腔鏡手術,將部分的胃切除,因此體表會有手術傷口,可能產生胃食道逆流的併發症。
2.胃繞道手術(Laparoscopic Gastric Bypass)
胃繞道手術屬外科手術,透過將小面積的胃與一小段的小腸相連,形成一個小胃囊,以限制進食和營養素吸收。
- 優點:可改善與肥胖相關慢性病,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臟病;減重效果可達40%。
- 缺點:須進行腹腔鏡手術,因此體表會有手術傷口;另外,因食物從胃袋前往小腸時,會跳過十二指腸,可能導致營養不足或消化不良,需定期補充維生素B12和礦物質。
3.雙通道胃繞道手術(Single Anastomosis Sleeve-Ileal Bypass,SASI)
雙通道胃繞道手術屬外科手術,以傳統胃繞道手術為基礎,將食物通道和消化通道分開,以進一步減少食物吸收。
- 優點:有助於改善多種代謝性疾病,尤其糖尿病;減重效果最高可達40%。
- 缺點:須進行腹腔鏡手術,因此體表會有手術傷口;手術過程複雜,術後恢復期較長,可能產生胃食道逆流等併發症。
4.縮胃曠腸手術(Sleeve Gastrectomy with Jejunal Bypass,SGJB)
縮胃曠腸手術屬外科手術,結合了胃切除和腸道重建,目的在於限制食物量和營養吸收率。
- 優點:有助於改善多種代謝性疾病,減重效果最高可達80%。
- 缺點:須進行腹腔鏡手術,將胃部分切割,因此體表會有手術傷口;需要補充維生素B12和礦物質,可能產生胃食道逆流等併發症。
5.胃鏡水球置放術(Bioenteric Intragastric Balloon,BIB)
胃鏡水球置放術屬非外科治療術式,透過內視鏡將水球放入胃中,以減少胃容量和增加飽足感。
- 優點:侵入性小,無需開刀,恢復時間短,減重效果最高可達15%。
- 缺點:效果通常只能持續六個月至一年,且水球須定期更換,也可能引起嘔吐或胃部不適等副作用。
6.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ESG)
胃鏡袖狀胃縫合術屬非外科治療術式,透過內視鏡縫線系統,沿著胃壁進行縫合,使胃形狀呈現「袖狀」或「管狀」;藉由減少胃容量最多達70%,增加飽足感及降低食慾。
- 優點:使用內視鏡施作,不須切割胃部組織,因此體表無傷口,恢復期短、副作用低;減重效果平均可高達20%以上。
- 缺點:與其他外科手術相較,為較新的減重治療方式,目前最常追蹤數據為10年,可能缺乏個案經驗。
減重手術患者Q&A:飲食調整、恢復期、效果如何?
根據醫師臨床經驗指出,願意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若對於減重意志堅定,且嚴格遵照醫囑服藥與調整飲食,在術後一段時間內,大多可出現顯著的減重效果,也陸續改善術前的三高等問題。部分減重手術個案在施作後1個月,可能達10%的減重效果,3個月達15%,1年後平均可高達20%。
減重非一蹴可及,患者不應過度依賴減重手術,尤其是因肥胖產生慢性病的患者,未滿16歲也不建議接受減重手術。醫師建議,不管是否施作減重手術,仍須透過飲食控制,搭配規律運動,才是維持體重的長久之計。希望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若要接受無痕胃拉提及縮胃手術前,須先進行胃鏡檢查及術前評估,若有以下情況,包括:胃部長腫瘤、急性胃潰瘍或身體正慢性發炎、有出血症狀,須待治療完成後再進行手術;若缺乏凝血功能或肝硬化的患者,也較不建議施作。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延伸閱讀:減重女注意!蛋白質攝取不足「恐難瘦」半數女性吃不夠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