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4房中古屋翻新成退休舒活宅|現代揉合日式風×智能舒適生活

100室內設計

更新於 10月22日08:08 • 發布於 10月24日11:00

一、裝潢緣起

二十多年前,我和太太在上南崁這個區域置產,陪伴孩子一路從牙牙學語到如今一個念大學、一個讀高中,這間屋子承載了我們全家的回憶,但隨著歲月流逝,屋況逐漸老舊,加上孩子長大後在家的時間變少,我和太太也開始思考退休後的居住品質,因此重新裝修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的個性嚴謹,習慣講究效率,因長年接觸科技產業,讓我對智能家居格外嚮往,希望未來的居住空間能結合便利與速度感。但這樣的需求,需要專業且有經驗的設計團隊來做全面的規劃。因此,我們選擇了在地經營三十年的晨陽設計為我們進行設計,不僅是因為在洽談過程中,他們展現的工程流程與規劃方式,完全符合我對專業與嚴謹的期待;更是因為設計師也能理解我對智能生活的需求,並提出許多實用的建議,讓我對未來充滿期許,希望這個家能在熟悉的社區裡換上嶄新面貌,也能陪伴我和太太邁入退休生活,開啟更舒適自在的新篇章。

二、需求列表

這間陪伴我們二十年的老屋,住久了確實有不少困擾,像是收納不夠、動線規劃不佳、隔音效果也不理想,生活上常覺得不方便。這次決定翻新,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住得自在一些,同時也把重心放在我跟太太未來的退休生活。設計風格上,我想滿足太太的喜好,走清新柔和的現代風,再加入一點日式的簡約與溫潤,讓整個空間既放鬆又有質感。實用性當然不能少,我們希望大幅加強收納,並挑選耐刮、防潮、好清潔的建材,讓日後維護更輕鬆。對我來說,效率跟便利很重要,所以也會導入聲控與智能感應系統,把智能家居真正落實在日常中。這次的改造,不只是單純解決老屋的問題,而是重新打造一個能陪伴我們往後生活、兼具舒適與科技感的家。

1.風格需求:清爽柔和現代+日式風。

2.居住人數:夫妻2人+小孩2人+1貓。

3.解決房屋的老化問題,包含水電管線汰換、防水更新、壁癌處理與地坪重鋪。

4.重新規劃格局,確保孩子有各自獨立房間,同時保有寬敞的公領域。

5.強化儲物空間,解決長年累積的物品收納問題。

6.全面導入聲控、感應系統,並留設未來升級彈性。

7.增加採光面、引入自然風,並搭配節能照明。

8.強化隔音,同時避免公私領域互相干擾。

9.選擇耐刮、防潮、易清潔的建材,降低後續維護成本。

10.公共區域保持開闊、避免高低落差,浴室增設安全把手與止滑設計。

三、格局圖與動線規劃

這次更動格局,最主要就是希望公領域能更舒適。我們把廚房設計成半開放式,讓料理到餐桌的動線更順暢,做菜同時也能和家人交流。孩子的房間部分,因為之後大多會在外求學,就把空間規劃成均等的個人房間,讓他們回來時仍有自己的角落。另外,我們把其中一間臥室的衛浴獨立出來,變成全家共用的公用浴室,這樣動線也更合理。廊道的部分,我和太太特別規劃成我們的興趣空間,因為我們都喜歡騎腳踏車,所以牆面設置了專屬車架,不僅方便收納,也能展現我們的生活態度。這樣的規劃,讓家不只是休息的地方,更是陪伴我們邁入退休生活、延續興趣與健康的重要舞台。

四、工程進場的放樣驗收

所謂「放樣驗收」,就是把整個居家空間用紙膠帶貼出平面配置圖,牆面還會標示尺寸、插座與開關位置,讓我們能真正走進空間、感受每個角落的比例與動線。早在和設計師面談時,我就對這個環節非常期待。實際走入現場後,我仔細檢視櫃體深度、動線規劃、插座與開關,甚至智能感應系統的位置,都一一確認是否符合日常使用需求。可視化的現場,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一目了然,細節上的要求可以更清楚地提出。因為我個性比較嚴謹,過程中確實多了一些討論,也請設計師現場微調了不少地方。但看到每個設計元素逐漸落實、空間輪廓慢慢成形,那種安心與期待感讓我內心非常滿足。這次放樣驗收,不只是檢查,更讓我對未來的家充滿信心,也更期待正式完成後的生活。

五、玄關

一走進家門,右手邊就是我們的玄關櫃。這次特別做了一個中段的平台,可以隨手放鑰匙、包包或是剛買回來的小東西,下方的雙開門櫃子收納的是便鞋,上方則規劃成雜物空間,後方的櫃體才是放置我們全家鞋子的旋轉鞋架設計,讓使用上更直覺也更符合我們家的生活習慣。左手邊則是一整面的穿衣鏡,不僅讓我們出門前整理儀容更方便,也讓玄關的空間感更開闊,透過鏡面的延伸效果,讓家一進門就顯得明亮又有穿透感。這樣的安排,讓玄關兼具收納與美感,也帶來更舒適的迎賓氛圍。

▲鏡面的素材讓空間更有質感。

▲同一體系的櫃體延伸出佛壇空間,既保留了我們的信仰需求,又和整體設計融合在一起,美觀而且實用。

▲因為我們家藏書很多,所以在廊道特別設計了一整面的書架,不僅可以收納大量書籍,也搭配了燈帶,讓書牆在夜晚或光線較暗的時候依然充滿溫暖的氛圍,提升整體空間的質感。

六、客廳

我們把客廳和餐廳規劃成一個開放式的公區域,讓整體空間看起來更開闊,也方便邀請朋友來家裡舉辦中小型聚會。因為家裡東西比較多,我們希望櫃體都能有拉門,隱藏日用品,維持乾淨美觀的空間;另外也設計了藏品展示架,讓家裡更有我們自己的特色。客廳部分,我們捨棄了傳統電視,改用投影設備,享受更沉浸的影音體驗。更棒的是,考慮到我對智能宅的需求,設計師幫我們規劃了完整的聲控系統,所有燈帶、電器甚至窗簾都可以透過聲控或手機操作,讓生活更加便利、符合我們對舒適與效率的期待。

▲客廳改成投影設備,不僅更省空間,也營造出更有氛圍感的影音體驗。

七、餐廳

原本佔據廚房不少空間的大型電器設備,我們都移到餐廳區域,讓廚房使用起來更寬敞,也如設計師建議的,規劃成輕食區的感覺,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餐廳這邊也配置了系統櫃拉門,可以隱藏雜物,讓整體看起來更整潔大方,同時搭配氛圍照明,讓用餐時也有儀式感。餐桌則特別選用可拉伸的款式,需要多人聚餐時就能輕鬆擴展空間,兼顧日常和聚會的彈性。

▲除了隱藏雜物外,也可以很好的阻擋灰塵。

八、書房

原本這個空間是打算作為我的書房,但考慮到我們家的毛小孩東西也不少,後來想乾脆把寵物的用品都集中在這裡,使用上會比較方便,於是現在這個空間就變成一半書房、一半貓房。原本的櫃體多以開放式層架為主,為了方便收納和避免小貓弄亂,我們把櫃體調整成以門片為主,不僅整齊,也更耐用,整體使用起來更順手,也能保持空間的整潔。

▲太太的化妝台是之前使用的,尺寸不太符合新空間,所以現在先暫時這樣擺放。

九、廊道+衛浴空間

原本房間裡的衛浴,這次我們把它獨立出來,讓公區域擁有雙衛浴,使用起來更有餘裕。衛浴也改成乾濕分離設計,降低濕滑的危險,使用更安全。廊道是調整格局後才出現的小空間,我們把它規劃成我和太太的居家運動區。牆面可以吊掛自行車,不僅方便維修、調整,也能作為展示,還能直接在家做運動。更棒的是,我們配了小型投影螢幕,即使在室內,也能欣賞戶外騎行的景色,讓騎車的興趣與居家生活自然結合,這個空間也成了我們夫妻共享愛好的專屬角落。

▲因為空間不足,所以將洗手槽獨立出來,意外的很有外國的氛圍感。

▲畢竟以後年紀大了,更要注意濕滑的危險,所以這次把衛浴改成乾濕分離的設計,使用起來剛剛好,也更安心。

十、裝修後的夢想家

搬進重新裝修後的家,走在每一個角落,我都能感受到過去二十多年生活記憶的延續,卻又多了全新的舒適與便利。從玄關、客廳、餐廳到廊道,每個動線都順暢,收納也比以前充足許多,且整潔又美觀。多出的空間還可以設計成居家運動區,牆上自行車架與小型投影螢幕,讓我和太太的興趣自然融入生活,每個角落都讓我們全家住得自在、愉快。更棒的是,整個家結合智能宅設計,所有燈光、窗簾與電器都可以聲控或手機操作,無論是早晨起床、夜晚回家,還是外出控制家中設備,都非常便利,真正感受到科技融入生活的樂趣,讓家更舒適又省心。

在裝修過程中,我非常感謝晨陽設計的專業與細心。從水電管線汰換、壁癌處理、地坪重鋪,到櫃體尺寸、動線規劃、插座與智能系統的配置,每一個工程項目都精準到位。設計師充分理解我們對智能家居與生活便利的需求,工務設計師也替我們著想,針對龜毛的細節提出最佳解決方案,甚至在許多額外設備的安裝上,都熱心協助與配合。

回首整個裝修過程,從構思、放樣驗收到落成,每一步都讓我深刻體會到專業與用心的重要。現在的家,不只是生活的場所,更是我們退休生活的舒適舞台,也是興趣、家庭、智能科技與回憶完美交織的空間。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溫暖、便利與滿足,這正是我們一直期待、也最珍惜的夢想家。

延伸閱讀:電視牆轉向+天花做「偽天井燈」,家變亮、動線順更好住!開箱22坪清新木質宅

延伸閱讀:水磨石、弧形元素,打造30坪質感混搭風格居所(附採購清單)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潮流時尚相關文章

01

越聰明越沉默!女生「這3件事絕口不提」,福氣會自己找上門

姊妹淘
02

Joeman親曝「減肥驚人真相」103kg→71kg不全靠運動,而是做對1件事「打敗中年肥胖」

女人我最大
03

「小貓跟鞋」即將取代芭蕾舞鞋風潮?比高跟鞋舒適、比運動鞋精緻,秋冬穿搭必備

女人我最大
04

唐吉訶德必買榜TOP6!這款「1分鐘面膜」大爆紅!酷洛米、帕恰狗護唇膏瘋搶中!

女人我最大
05

超暖心!「媽媽型朋友」的3大特徵 妳也有這樣的好友嗎?

享民頭條
06

UNIQLO來台15週年!跟著身兼品牌大使與新手媽媽許瑋甯穿出平價親民的時尚優雅 5套Look一次演繹 哪些單品私心最推?

媽媽寶寶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