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豬價大漲回不去,台灣缺豬將成常態,極端氣候育成率創新低,飼養、防疫策略需改善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14小時前 • 上下游新聞

最近豬肉價格大幅上揚,比去年同期漲幅將近兩成,讓團膳餐飲業者大喊吃不消。豬價走高的近因是颱風折損豬隻、中元中秋節需求暢旺,但缺豬的結構性主因為近年極端氣候,慢性豬瘟頻發,豬隻育成率越來越低。

根據統計,過去 20 年來國內豬隻屠宰數量明顯下滑,進口量則逐年增加,顯示國產豬早已供不應求,專家分析,國內養豬產業結構必須從飼養面、防疫面重新整頓,否則缺豬將成常態。

產地疾病肆虐、育成率低迷,導致缺豬

中央畜產會統計數據顯示,今(2025)年 8 月,毛豬交易月均價來到每公斤 108.01 元,創下 30 年新高。對照歷年毛豬拍賣行情,除1997 年爆發口蹄疫豬價低迷,2012 年至 2020 年期間,毛豬月平均成交價都落在 60 至 70 元附近,直到 2021 年起,豬價一路往上走,幾乎「回不去」。

中華民國家畜肉類同業公會總幹事袁仁琦坦言,近期產地仔豬育成率低迷,尤其今年慢性豬瘟頻發,PED(豬流行性腹瀉)、Prrs(呼吸症候群,俗稱藍耳病)肆虐,才會造成市場「缺豬」。

中國文化大學退休副教授羅玲玲指出,台灣一天約需 2 萬多頭豬,當拍賣市場的毛豬交易量低於 2 萬頭時,「便是缺豬」,而缺豬的頻率增加即為警訊。從今(2025)年目前統計數據來看,1 月至 8月有 228 天的交易數據,扣除部分市場的休市日,共有 61 天的交易頭數低於 2 萬頭,等於是今年 1 月至 8 月期間,缺豬的交易日比例為 26.7%。

缺豬愈頻繁,豬價愈高,豬農更辛苦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補充,近兩年平均育成率的確非常低迷,但養豬場的飼養狀況相當兩極,優秀者育成率極高,但優秀的養豬場比例極低,多數養豬場的育成率不佳,後段班的育成率甚至僅 30% 至 50%,育成率不佳意味著飼養成本提高。

針對育成率,潘連周進一步說明,台灣約有 10 餘萬頭母豬,以母豬平均年產仔量、豬隻飼養週期推算,理想狀態下每天至少可供應 2 萬 5000 頭豬,但近兩年來,有時毛豬單日供應量僅 1 萬 8000 頭,供應不足才推高了毛豬交易價格。

豬價高,豬農能賺到更多錢嗎?潘連周回應,「不是每個人都賺得到」,因為極端氣候下,豬越來越難養,許多小規模養豬場因賠錢而黯然退場;豬價高,只是反映了供不應求,「看得到賺不到」。反而當肉豬充足供應、拍賣均價每公斤 80 元時,才反映了健康的產業環境,意味著豬農順利把豬養起來,有豬可賣也有穩定的利潤。

台灣肉豬育成率日漸下滑(上下游資料照)

農業部調度台糖豬,但調節效果有限

每逢豬價波動,台糖的豬隻釋出與否,便成爲調節手段,但據悉,台糖原本豬隻在養頭數約 35 萬頭,近年因豬舍翻新,在養頭數已降至 17 萬頭,且近期天災又讓台糖折損近萬頭豬。潘連周坦言,台糖公司的育成率並非前段班,現有的豬隻數量難有調節市場的效果。

此外,豬價飆漲時,進口豬肉便有機可乘。袁仁琦分析,國產毛豬價上揚,也會拉抬豬肉價格,當國產豬肉與進口豬肉的價差加大時,進口豬肉便有更好的利潤空間,進口豬肉量也隨之大增。對比近兩年進口數據,2024 年全年進口 8 萬公噸,今年才 7 個月便已進口了 6萬9千公噸。

但潘連周和袁仁琦強調,待中秋節後,天氣轉涼,台灣的豬隻育成率便可回升,屆時豬肉缺口便可緩解。

水災淹死數萬隻台糖豬隻,大難不死的豬隻逃出路上。(攝影/林吉洋)

養豬產業難再擴大,缺豬將成常態,進口豬也貴桑桑

儘管自 2023 年以來,豬價屢創新高,但從糧食供需年報來看,每人年均豬肉消費量呈現下滑趨勢,2023 年跌至 35.61 公斤,如果國人豬肉越吃越少,未來豬價還會走揚嗎?

國內知名的大肉商,華漢冷凍食品公司董事長李春來認為,雖然豬肉消費量下滑,但因豬肉運用加工範圍廣,國內豬肉需求依然強勁,「豬肉市場絕不會消失」。

不過,李春來也認為,缺豬將成為常態,因為豬舍為嫌惡設施,現階段牧場想翻新豬舍都困難重重,遑論增建、擴大規模,若養豬戶退場,國產豬供給量會持續下滑,由進口豬填補日益擴大的缺口。但進口豬價取決於全球行情,國際的豬肉需求同樣強勁,供給會因疫情而波動,「以後進口豬肉也便宜不到哪去」,換言之,豬肉價格已「回不去」。

養豬業內憂外患,美豬虎視眈眈

台灣養豬產業除了內憂,也面臨外患,此刻正值台美貿易談判,包含進口豬肉的關稅、進口豬內臟的萊克多巴胺容殘值是否放寬、豬肉產地標示等,都被美方列入貿易障礙,也是談判桌上的必考題。

袁仁琦認為,若進口豬肉的關稅取消,將對養豬產業造成劇烈「短痛」,短期內豬肉價格疲軟,肉販雖獲益,但豬農若因此減養,專營活體豬的肉販營業將大受影響。至於若取消豬肉產地標示,則是永久的「長痛」,不只豬農權益受影響,更會全面打擊國產豬產業鏈。

與其放寬國外豬肉關稅,更該做的是讓國內養豬產業升級。中國文化大學退休副教授羅玲玲表示,當豬隻生產效率提升,育成率增加,豬隻的供應量價都會回穩。

豬肉內臟的萊克多巴胺容殘標準,被美國視為貿易障礙,也是談判桌上的必考題。(攝影/林怡均)

當務之急:牧場體檢、加強清潔、人才培育

羅玲玲認為,當務之急便是將國內的牧場體檢,依據需改進之處做分類,針對疫病較嚴重者,先透過豬舍清潔、曝曬,以降低病毒量;豬場無疫病者,則要進行生產管理精進,例如:將生產效率低的母豬進行淘汰更新。

羅玲玲認為,各個養豬場的病毒數量和樣態不同,政府可隨機抽檢養豬場,或是提出專案計劃、讓豬農自行報名,檢驗各養豬場的病毒、建立大數據庫。

針對豬隻疾病拉低育成率,羅玲玲指出,養豬產業全面清潔,可立即降低病毒量,清潔並不僅限於養豬場內,也包含各種豬場車輛 (飼料車、運豬車及化製車等),以美國為例,美國進出豬場車輛在到達目標豬場前幾公里,會有豬場人員攜帶水與消毒劑,對車輛進行清潔消毒,台灣不妨考慮在國道加油站設置豬場車輛的專屬清潔區。

羅玲玲也表示,國內源頭的種豬非常需要重新整頓,台灣目前缺乏單雜交母豬(LY),且國內種豬買賣沒有管制,應先協助大型種豬場提升種豬品質與生物安全,且農業部接下來輔導重建、新建豬舍,應鼓勵豬農往動物福利邁進,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應重視人才培育,例如:要求一定規模以上的畜牧場應配有畜牧技師或大學本科畢業的畜牧專業人員,才能讓產業向上升級。

延伸閱讀:

美味的台灣豬肉變少了!台灣豬配種純度過低,專家呼籲需精進養豬流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明起連3天天氣不穩「週日最糟」! 南海熱帶擾動恐升級熱帶低壓

自由電子報
02

高雄漢來雙人房520元標錯價 Agoda認訂單有效

中央通訊社
03

亞馬遜雨林為何沒雨了,科學家找到答案

科技新報
04

北市高中教師「課堂播九三閱兵」 學生反感竟被嗆「不喜歡出去」

太報
05

最高1千萬!6張中獎發票沒人領「消費明細曝光」 今天錯過就充公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