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客、國旅人數回升 消費數據卻不好看
交通部觀光署昨公布去年國內外旅客旅遊調查,其中國旅破二點二億旅次,來台國際旅客逾七八五萬人次,都較前年來得高,然而實際旅遊支出卻不如預期,其中國旅平均每次旅遊支出僅二三二三元,較前年負成長百分之三點○五;國際旅客去年觀光支出約一百點八二億美元,雖較前年來得高,但仍較疫情前減少約百分之三十點四一。
對於國內觀光市場面臨「表面熱絡、實質疲弱」的困境,甚至還未恢復疫情前榮景,旅行業界直言,目前國旅的觀光政策各部會未能有效整合,無法透過業者帶進大量旅客。
根據觀光署調查,去年來台旅客總計七八五點七七萬人次,較前一年成長百分之廿一點一三,其中日、韓、港澳皆突破百萬人次,歐美旅客成長二成、新南向亦微幅成長百分之六。觀光支出達一百點廿八億美元(約新台幣三二二○億元),較前年成長百分之十六。儘管年增率看似亮眼,但相較於疫情前、二○一九年,近一一八六萬人次、約一四六億美元的支出規模,仍顯低迷。
若以各國旅客消費力來看,新南向國家旅客的觀光收益達卅六億美元居冠,美國旅客人均日消費約二三八點八六美元,表現相對突出,日本旅客因匯率與經濟因素影響,來台人次與消費力仍未回復至疫情前水準。旅客支出結構部分,購物支出下降百分之卅五,娛樂支出反增逾五成,顯示觀光消費結構呈現出「購物降溫、體驗升溫」的轉變。
相較於入境觀光尚在復甦階段,國內旅遊則延續疫後熱度,去年國人國內旅遊總次數達二點二億旅次,旅遊支出首度突破五千億元,雙雙創下歷年新高,不過這股熱潮並未帶動消費規模的實質躍進,去年國旅總支出為五一五八億元,雖年增百分之四點一二,但每次旅遊平均支出卻僅二三二三元,出現負成長,反映出國人偏好「短時、高頻、低消費」的輕旅行型態。
其中,當日往返的旅次占比高達七成五,平均旅遊天數僅一點三九天,低於疫前一點五一天。
旅行業全聯會理事長吳盈良認為,國旅品質不振,關鍵在於政府缺乏明確導向政策,目前國旅客傾向自駕前往,缺乏專業旅遊從業人員帶領導覽與文化深度,「只是舊景點走馬看花」,難以吸引回流客或新一代年輕族群,建議政府應該讓旅行社集中規畫導流動線,透過主題式、文化導向旅程包裝,創造真正有內容的國旅商品。
針對入境市場,他也呼籲政府應從更務實的角度思考,不應將兩岸議題政治化,「無論哪一國旅客,只要願意來台,我們都應該歡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