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爆!人攜式刺針飛彈今年再增購1985枚 全軍總數近翻倍為對抗「這威脅」
我國申請採購多時的「人攜式刺針防空飛彈」,終於在日前的漢光演習中,首度亮相。對於現階段,高機率面對解放軍大量直升機突襲、進攻大台北的狀況下,這款武器的確是重要且必要的防衛手段。事實上,今年度的國防部預算書顯示,國軍已經斥資增購1985枚刺針飛彈,加上我國既有的數量,未來將上看四千枚以上。
在漢光41號演習期間,海軍陸戰隊66旅士官兵,透過防空演練,「順勢」向國人展示了國軍爭取籌獲已久的人攜式刺針飛彈。與此同時,在兵力、物資轉用科目中,憲兵的刺針飛彈操作手,也被觀察到扛著發射器跟隨部隊在夜色中轉移陣地。顯見這款以機動部署與操作靈活著稱的人攜式防空飛彈,將成為台灣建構縱深防禦、強化不對稱作戰的關鍵裝備之一。
國防院中共政軍所副研究員舒孝煌表示,現在的空中威脅越來越多樣化,包括小型無人機和低空飛行的攻擊直升機或運兵直升機等,負責首都防衛的部隊如憲兵或陸戰隊可能會面臨這些多樣化的威脅,而這種短程武器就可以很有效地對付這些威脅。
事實上,我國所擁有的刺針飛彈數量一直不少,包括既有的雙聯裝發射器版本、車載復仇者系統,以及由阿帕契直升機掛載的空射型。隨著單兵肩射版本正式接裝,國軍麾下的刺針飛彈系統,已達成四種載台「大滿貫」。如果一切按照期程,今年年底前,國軍所擁有的刺針飛彈總數,將達到2400枚左右。而為了擴大嚇阻力道、強化不對稱防衛能量,國軍今年確定再增購1985枚人攜式刺針,690.1億的購案也包含了發射系統和敵我識別器,預計在2031年前全數交付。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由俄烏戰爭的經驗顯示,當烏克蘭擁有大量單兵肩射防空飛彈時,即使俄羅斯空軍掌握了烏克蘭的天空,但仍不敢派遣戰鬥機低飛或武裝直升機執行密接支援任務。揭仲強調,特別是在共軍進行登陸作戰或進入國土防衛作戰階段時,這種武器雖然無法擊落高空戰機,但對於降低高度想要攻擊地面部隊的中共武裝直升機乃至攻擊機,就構成了非常大的威脅。
有聲音質疑,射程僅4.8公里、射高約4公里的短程飛彈是否值得如此大規模投資?國防院中共政軍所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表示,因為長期以來對於對抗高空目標以及反飛彈系統的投資,台灣在中高空的防禦非常強大,但在中低空方面會面臨一些問題,缺乏面對這類目標的裝備。舒孝煌補充道,陸軍購買的陸射劍二主要負責低空層較大型的無人機,但對於更小型、飛得更低的空中威脅,可能力有未逮或成本較高。
淺解我國防空網,除了自製的陸射型劍二防空飛彈,和對美採購的NASAMS系統用於對應中層空中威脅外,高空攔截亦已有天弓和愛國者系統撐起防衛網。過去相對欠缺反制手段的低層防空,現在由大量刺針飛彈覆蓋防禦面積。許智翔進一步解析,共軍若要對台投射武力,除了兩棲突擊外,同時台灣一定會面臨大量的空降和機降突擊。舒孝煌補充,如果敵軍的飛機要利用台灣的機場起飛或降落,單兵攜行的刺針飛彈可以埋伏在機場旁邊,迫使解放軍必須顧慮這樣的作戰部署是否符合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國軍於今年起也將刺針飛彈基本操作列入義務役的新兵訓練課程。揭仲表示,這能讓新兵學習基本的操作技巧,以便在戰友受傷時可以馬上接替執行任務,避免關鍵時刻因人員傷亡而影響武器效能。
不過,刺針飛彈於漢光演習的首次亮相,也出現案外案。軍事觀察家發現,軍方所展示的人攜式刺針飛彈,並未同時裝配敵我識別系統,是否是交付過程未完成、或操作訓練仍在適應階段,國防部尚未明確說明。可以確定的是,要讓刺針飛彈真正發揮效能,仍需解決裝備與使用技令完整性等關鍵課題。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