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戰爭前兆?美低調擴大對台軍援與合作 國會報告揭最新進度
美國國會智庫機構之一的「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在7月底發布1份報告,深入檢視近年美國對台軍事援助與安全合作的發展趨勢。報告指出,美台之間的軍事合作正穩步擴展,雙方在美國及台灣本地的聯合訓練活動雖多未公開,但整體合作呈現加深趨勢。尤其自2023年起,台灣正式參與美國「國際軍事暨訓練計畫」(Internat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IMET),進一步提升兩軍聯合作戰與戰力互通的能力。
據《中央社》的報導,CRS指出,歷來美國對台軍售是強化台灣防衛能力的主要手段,大多透過「外國軍事銷售制」(Foreign Military Sales,FMS)進行。自2015年到2025年,美國行政部門向國會通報的FMS總額超過28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8372億元。
除了傳統的FMS管道,2021至2023年間的第117屆美國國會還通過《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提供美國政府更多對台軍援的工具。這項法案首次允許動用「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PDA)直接從美國國防部庫存提供台灣軍備與服務,以改善FMS交付速度過慢的問題。自法案實施以來,美國行政部門已宣布3筆對台PDA軍援計畫,總額達15億美元。
此外,《台灣增強韌性法》也首次讓台灣納入「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FMF)體系,使台灣可透過貸款或補助方式購買美製武器。美國國會也據此撥款,進一步強化對台軍事援助的資源基礎。
在雙邊安全合作方面,報告特別點出台灣加入IMET計畫的重要性。這項計畫使台灣軍官得以與來自其他美國盟國的軍人一同在美受訓,增進國際軍事交流與合作。前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副助理國務卿芮斯尼克(Mira Resnick)曾向國會表示,台灣參與IMET可在美國整體國防教育體系中享有大幅折扣,估計每年可為台灣節省數百萬美元,進而讓這些資金重新分配至其他國防開支項目。
長期研究台灣與兩岸情勢的美國學者善學(Thomas Shattuck)也撰文指出,透過IMET計畫,台灣軍官能與多國軍人一同接受訓練,深化跨國合作經驗。
報告還觀察到,台灣正逐步強化自身軍事備戰能力,並顯著提升國防預算。CRS估算,自2019年至2023年,台灣國防預算平均每年增長近5%;2024年則預計投入相當於GDP的2.5%,總統更已表示有意在當年將國防支出拉升至GDP的3%以上。
儘管軍備投入持續增加,報告仍指出台灣在實現防衛目標過程中面臨諸多內部挑戰。除了政策制定者對如何有效嚇阻中共武力犯台意見不一外,近期行政部門與由在野黨主導的立法院之間的預算爭議,也引發外界對台灣是否能穩定獲取足夠軍事資源的疑慮。
另一方面,台灣國軍在人員招募、訓練與留任方面也遭遇瓶頸;部分觀察者進一步指出,民防體系仍有不足,對能源、糧食、水源、通訊等基礎設施的防護亦不夠完善,恐在戰時成為易受打擊的弱點。
報告還提及,社會層面上,目前尚不清楚台灣民眾在面臨兩岸戰爭時,願意承擔的經濟與生命安全代價為何,顯示整體國防備戰除硬體之外,亦需考量民心士氣與全民防衛意志。
美國國會研究處隸屬國會圖書館,是一個提供國會議員與其幕僚客觀、中立甚至機密性政策研究與分析的機構,其發布的報告對美國國內政策走向與對外戰略思維均具參考價值。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