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沙威瑪VS皇宮御膳!蘇丹的吃貨日記曝光:御廚部隊1500人,一窺土耳其美食橫掃全球的終極秘密!
土耳其料理與中國料理、法國料理,被視為世界三大菜系。原因無他,三者皆承襲自歷史悠久的宮廷菜。鄂圖曼帝國國祚長達六百年,領土廣大,來自世界各地的佳餚美饌被端上蘇丹的餐桌,至今仍深深影響當代土菜
專題尚在企劃時,最初曾考慮定名「尋找沙威瑪!!」,內容沒如今這般有營養,僅計畫尋遍伊斯坦堡各個烤肉的阿伯,帶領讀者吃遍城中香氣四溢的小攤。童年時,夜市的沙威瑪攤車使我著迷,層層疊疊的雞肉就著熱呼呼的烤爐旋轉,刀身劃過,肉汁如雨痕流下,肉屑則如雪花飄落;搭配隨意加熱的普通麵包,與生菜絲、美乃滋、番茄醬、胡椒粉,即美味得不可思議,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土耳其經典小吃。
然而,一個小吃各自表述,小時候心心念念的沙威瑪(Shawarma),細想應是土耳其旋轉烤肉(Döner Kebab)的德式變體版。類似例子不少,畢竟土耳其菜被部分學者視為世界三大菜系之一──準確地說,是繼承鄂圖曼宮廷菜的土耳其料理。
傳統上,鄂圖曼料理依循突厥牧民祖先的飲食習慣與伊斯蘭教義,著重小麥製品與羊肉野味等。入主伊斯坦堡後,鄂圖曼料理才在托普卡匹皇宮中變得愈發精緻。其實不難想像,皇宮第二庭院內的宮廷廚房占地廣大,廚房職員恰如一支部隊,擁有負責烘焙、甜點、酸菜與酸奶酪等料理的專家,其中最大的改變包括以稻米(與其他穀類)所煮成的抓飯類餐點,及日後影響甚廣的熱飲咖啡。
蘇丹及其他王室成員的喜好,對帝國境內的飲食趨勢帶來決定性的影響。比如喜愛濃郁香料的蘇萊曼一世,促使宮廷御廚更廣泛地使用肉桂、小茴香與番紅花;後宮女性也將甜點推升至另一個層次,巴克拉瓦(Baklava)與土耳其軟糖(Lokum)的精緻化可見一斑。
一眾皇室高官帶頭成為吃貨的同時,也間接刺激境內的貿易與農業。根據食物史家瑞秋‧勞丹《料理之道》的統整:「十七世紀中葉,一年有兩千艘船停靠在伊斯坦堡,上面載有來自埃及的小麥、稻米、糖與香料,黑海以北的牲畜、穀類、油料、蜂蜜與漁獲,以及愛琴海島嶼的葡萄酒。」
伴隨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宮廷御廚持續精研各地的食材與料理手法,揉合安那托利亞、波斯、阿拉伯、巴爾幹及地中海等地風味,估計也同步繼承拜占庭料理元素,創造不分民族皆能接受的鄂圖曼料理,無怪乎當代土耳其料理依舊影響甚遠。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在伊斯坦堡尋找鄂圖曼》2025年4月號 第158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