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出土稀有翼龍與古烏龜,還原三疊紀末生態現場
美國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國家公園近日出土了一批罕見化石,包含一種新發現的翼龍「原翼掌龍」(Eotephradactylus mcintireae)的頜骨化石,以及超過1200件動物遺骸,這是目前北美發現年代最早的翼龍記錄。這項由史密森尼國家自然史博物館領導的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新翼龍「原翼掌龍」生活於約2億900萬年前的晚三疊紀,體型小巧,據推測可停棲在現代人類的肩膀上。研究人員表示,這具化石特別之處在於牙齒仍嵌於頜骨,顯示牠以當時河流中魚類為主食,許多魚擁有裝甲般的鱗片,翼龍牙齒頂端也因此明顯磨損。該地還同時發現古老烏龜、巨型兩棲類、甲冑鱷魚類親緣動物、青蛙及大量魚類、動物糞化石等,共涵蓋16大類脊椎動物,是目前少見可重建完整三疊紀生態系的化石寶庫。
體型小巧可停棲在現代人類的肩膀上
此化石層屬於上層秦爾層(Chinle Formation),209萬年前,這片現今亞利桑那東北的地帶位於泛大陸中部、赤道以北,氣候半乾旱,河道密布,偶有洪水爆發,將沉積物和火山灰沖入河流,快速掩埋生物遺骸。研究團隊指出,此地層提供了三疊紀末期(大滅絕前)陸生動物社群的重要化石紀錄,彌補了現有化石紀錄的缺口。
三疊紀末全球劇烈火山爆發導致生物大滅絕,75%物種滅絕,恐龍等新興生物趁勢崛起。這次發現的化石床,正好呈現滅絕事件前夕多樣化動物如何共存,對理解中生代初期生態變遷具有關鍵意義。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Brian Engh (CC BY 4.0)
參考論文:
1、Unusual bone bed reveals a vertebrate community with pterosaurs and turtles in equatorial Pangaea before the end-Triassic extinctionPNAS
延伸閱讀:
1、德國發現新翼龍物種 豐富侏羅紀空中生態拼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