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壓力 八縣市籲發現金、凍漲民生物價
美國對台課徵20%關稅,震驚出口產業與民生經濟,中台灣八縣市首長提出15項建言,盼中央普發現金、凍漲民生物價、保障勞工與農業,一起守住庶民生活安全線。
20%的關稅引發國內出口導向產業震盪,尤其中南部地區的機械、自行車、手工具等製造業再經歷台幣升值的困境後,又一波產業危機,對此,台中市長盧秀燕今(3)日邀請嘉義市、雲林縣、彰化縣、南投縣、苗栗縣、新竹縣、新竹市等八位縣市首長,召開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線上會議,共同商討對策。
會中大家一致指出,美國提高關稅雖是國際貿易行為,但對台灣中部產業與基層民生影響重大,恐造成產線縮減、訂單流失、就業不穩等問題,已不容忽視。
關稅衝擊=民生壓力 盧秀燕表示,台灣目前面臨「雙重打擊」:連日豪雨造成農損與災情,加上突如其來的關稅壓力,讓本就辛苦的民眾與企業雪上加霜。
她強調,台中市府已動支2,500萬元預算,協助工會出國搶單,但更需要中央出面支援,全力應變。
因此,各縣市首長在會後共同提出15項建言,特別強調幾點與民生密切相關: 普發現金1萬元:盼藉此緩解物價壓力,安定民心,幫助民眾應對接下來可能的就業與收入波動。
凍漲水電油與民生用品價格:避免生活成本上升,保護一般家庭與中小企業負擔。
保障勞工就業與基本生活:因應產線調整風險,政府應提出勞工保護與就業協助機制。
不削減地方補助款:避免地方政府無力協助民眾與產業,間接影響社會服務與福利。
保護農業與糧食安全:要求進口農產品須標示產地、落實總量管制,守住國人健康與本土農民的生計。
地方:盼中央傾聽,共度難關 八縣市首長強調,他們並非與中央對立,而是「站在民眾的角度」提出實質建議,期待更有效率的中央、地方溝通。
民眾關心的是「會不會失業?東西會不會變貴?政府能不能挺我們?」他們認為,這才是關稅問題背後的核心。
對此,中央經濟部也回應,表示美方課稅是選舉背景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府已啟動外交及經貿溝通,同時將研議相關補助與因應機制。
★立即關注《宜蘭新聞網》Line官網!宜蘭在地新聞訊息不漏接!★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