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牛羊乳解密》牛安靜,羊愛叫,討厭人躲在背後,吃薰衣草產乳有花香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7月04日12:28 • 發布於 07月04日03:19 • 上下游新聞

無論鮮奶或羊奶,都是國人重要蛋白質來源,但你是否曾好奇:不同的奶味道為何不同?如果餵牠們吃薰衣草,牛奶是否會有花香?如何判斷羊與牛是快樂還是生氣?讓台灣動物科學權威、台大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徐濟泰,為你解開乳品的秘密。

牛奶、羊奶味道不同,與動物特性、飼養過程有關,圖為全球最常見的乳牛品種「荷斯登」。(攝影/林怡均)

Q1:每頭牛、羊都會產奶嗎?

只要是母牛羊都會泌乳,但各種牛、羊產出的乳量不同。肉用牛(例如安格斯牛)的泌乳天數通常只有三個月;乳用母牛的產量高、泌乳天數長,因此才會作為乳牛。

全球最常見的乳牛為黑白相間的「荷斯登」乳牛,泌乳時間長達 305 天,產乳量豐沛、風味較稀,另一種常見乳牛為娟珊牛,產乳量僅為荷斯登的 80%,但乳脂肪及蛋白質含量都較高,味道香濃,其他產乳量越低的品種,生乳風味的香濃程度更高,例如:水牛、黃牛。

羊則分為綿羊及山羊,綿羊產乳量低,但固形物含量高,奶質「很濃」,適合製作加工品。山羊產乳量高,因此全球乳羊多為山羊,台灣的乳山羊以阿爾拜因、撒能為主,也有乳肉兼用的努比亞山羊,努比亞山羊乳脂肪量高,但產乳量略低,而台灣的黑山羊產乳量更低,完全無法作為乳羊。

國內羊乳來自乳山羊,主要品種包含阿爾拜因、撒能、努比亞等。(攝影/林怡均)

Q2:乳牛、羊是被強迫受孕的嗎?

許多動物權團體強調,牛羊乳是強迫受孕的產物。徐濟泰說明,酪農無法強迫任何動物懷孕,動物本就會自行交配,傳統牧場的做法是將公母牛羊圈養、自然受孕配種,然而,自然受孕配種較不利於牧場管理。

以牛為例,母牛體重約 600 公斤,公牛體重則約一公噸且兇悍,在母牛發情時會更暴躁,領域意識強,會將牧場裡的母牛視為後宮,一旦有人靠近母牛,公牛會出現攻擊行為,「以前有酪農被公牛撞死」,於是牧場才改為人工授精,也能幫助品種改良。

Q3:母牛懷孕期間也要泌乳?喝牛羊奶=剝奪牛羊寶寶的食物?

徐濟泰說明,乳牛懷孕到分娩約 280 天,分娩前一個月,子宮裡的牛寶寶如吹氣球般快速成長、需要大量營養,但同時會壓縮牛媽媽一半的瘤胃空間,使母牛處於半飢餓又大量輸出營養的狀態。酪農多會在乳牛分娩前兩個月會進行「乾乳」,意即不榨乳來降低乳牛的負擔。

部分動物權團體提倡不喝牛羊奶,把牛羊媽媽的愛還給犢牛和羔羊。徐濟泰表示,自然狀態下,牛和羊本就會有斷奶期,以牛為例,出生一週內的小牛喝初乳,接下來則和人一樣喝配方奶粉。對比於生乳,配方奶粉較經濟實惠,但兩者營養接近,犢牛約喝 70 至 80 天、羔羊約喝 90 天,當胃發育完全後便開始吃牧草。

Q4:牛羊奶為什麼味道差那麼多?吃薰衣草會有花香

關鍵在於脂肪酸結構。徐濟泰分析,牛羊生乳所含脂肪結構不同。乳脂肪酸可區分為「短、中、長鏈」,脂肪酸的鏈越短,揮發性越強,羊乳多為「中鏈脂肪酸」、牛乳則多為「長鏈脂肪酸」,因此羊乳的氣味會比牛乳來得明顯、濃烈。

牛羊吃下的食物也會影響牛羊乳的風味。徐濟泰說明,「生乳的味道是可以客製化的」,榨乳前半小時餵乳牛吃青芻玉米,生乳便會出現玉米的香氣,若讓牛吃薰衣草,產出的生乳也會帶有花香味,反之,如果讓牛吃高麗菜、大蒜等,牛奶也會變臭

Q5:牛羊奶誰比較營養?喝羊奶會瘦身?

羊乳與牛乳營養差異不大,羊奶的蛋白質、脂肪、鈣質以及維生素 B 含量略高於牛乳,乳糖含量則低於牛乳。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王建鎧表示,與牛奶相比,羊奶口感細緻、更容易消化,原因和酪蛋白及乳糖有關。牛乳含有高濃度的酪蛋白 alpha-S-1,羊奶則無,喝牛乳會拉肚子或脹氣的人,有一種是對牛乳酪蛋白過敏,這種人改喝羊奶就不會不適;另一種人是乳糖不耐症,這種人喝羊乳時症狀也會比較輕,因為羊乳乳糖是牛乳的 70%至80%。

徐濟泰補充,攝取羊奶後,羊奶所含中鏈脂肪酸被身體吸收,血液將直送肝臟,也會幫助蓄積的脂肪燃燒,東海大學研究便發現,中鏈脂肪酸加入飼料,能提高豬隻的瘦肉率,因此,對於有減肥、瘦身需求的人,羊奶是非常好的選擇。

Q6:羊奶為什麼比較貴?

台灣乳牛單日泌乳量可達 25 公升,但乳羊單日泌乳量僅 2 至 4 公升,若想得到一公噸的生乳,40 隻乳牛即可滿足,但乳羊則需 250 頭至 500頭。

此外,牛有 4 個乳頭,羊僅有 2 個乳頭,光是榨乳工序就多了一倍。所幸近年在農民努力之下,部分乳羊場的產乳量可提升到6 公升/日,但還是比乳牛少很多。

每隻山羊的生乳產量遠低於乳牛,且因生理結構不同,所以榨奶更繁瑣、成本高。(攝影/林怡均)

Q7:如何知道牛跟羊的心情?

眼神、耳朵、聲音都可以判讀。徐濟泰分析,牛和羊的個性相比,牛顯得安靜,羊則顯得聒噪,牛舍裡相對安靜,通常是受傷時呻吟,或是被嚇到時會有聲音,抑或是放牧時,犢牛探索跑遠,肚子餓找不到母親時,才會發出聲音。

牛即便生氣也不會叫喊,頂多鼻孔噴氣,例如:西班牙鬥牛,皮孔抖動便是情緒高張、生氣的表現。

羊舍裡則會不斷傳出各種聲音,徐濟泰直言,「任何事情都會可能會讓羊咩咩叫」,但若仔細聽,羊的叫聲是有差異的,平時羊玩耍時,會發出較柔軟的叫喊聲,被困住時的求救聲則偏細,而當人走進羊舍時,大量的羊同時叫喊,通常是為了吸引注意,意思大致為:「我餓了,要吃飯」。

羊經常發出各式各樣的聲音( 攝影/A little )

走進牛舍時,牛投來的眼神也透露著心情。徐濟泰說明,牛在放鬆狀態下,眼睛是明亮、黑溜溜的,但當陌生人走近時,牛的眼睛會出現部分眼白,牛耳也會直立或是向前擺,呈現警戒狀態;牛的耳朵向後揚,意味著放鬆、心情好,但當牛不舒服、生病、悲傷時,牛的耳朵會下垂。

牛和羊情緒表達方式不同,討厭的行為卻一致。徐濟泰表示,牛和羊都不喜歡身後有人或物,也不喜歡眼睛之上有事物,因此,人若靠近牛或羊時,必須從正面走進,並「放低姿態」,蹲下、手以低於牛羊眼睛的位置靠近,牛和羊會以鼻子、舌頭探索。

徐濟泰示範,靠近牛時必須正面靠近、放低姿態,手則要低於牛的眼睛接近。(攝影/林怡均)
當牛出現眼白、豎起耳朵,意味著警戒。(攝影/林怡均)

Q8:牛和羊喜歡交朋友嗎?

牛和羊都喜歡群聚,徐濟泰說明,牛和羊之間會互舔、理毛,便是在示好。若有羊或牛發現好地方時,會「食好鬥相報」,成群結隊去休息。

群聚的牛羊彼此間存在社會地位差距,決定關鍵主要是體型,體型大者能優先吃飯、休息,體型較小者屬於弱勢,吃飯、睡覺順序靠後,也通常會被擠到邊陲位置。當牛跟羊之間出現衝突時,較客氣做法是以肩膀互相推撞,但若衝突變得激烈時,則會以頭去頂撞,因為頭頂是牛和羊全身最硬的部位。

乳牛間互舔意味著示好。(攝影/林怡均)
牛群會彼此分享好地方,好友們靠在一起休息。(攝影/林怡均)

Q9:動物福利飼養牛羊,具體做法是什麼?

動物福利意味著飼養必須順應動物的習性,國外採行放牧,但台灣空間有限,因此牧場必須營造適合休息的環境。

牛羊一整天時間多數時候是躺臥,牛不喜歡曬太陽,且喜歡柔軟的地面,牧場可在板鋪軟墊,讓關節不至於受傷。山羊則偏好有靠背的地方,因此在羊舍內要提供靠背,此外,羊喜歡爬高,在圍欄中間疊木頭箱子,讓羊爬到高台睡覺,也可以滿足習性。

近期國內有牧場申請動物福利標章,許多牧場裡都備有毛刷,刷下巴可以舒緩乳牛壓力,讓牛的心情更好,且社交地位較低的乳牛也能得到安慰。

豐富化飼養可以增加牧場的動物福利,讓牛過得更好。(攝影/林怡均)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明起連3天天氣不穩「週日最糟」! 南海熱帶擾動恐升級熱帶低壓

自由電子報
02

高雄漢來雙人房520元標錯價 Agoda認訂單有效

中央通訊社
03

亞馬遜雨林為何沒雨了,科學家找到答案

科技新報
04

北市高中教師「課堂播九三閱兵」 學生反感竟被嗆「不喜歡出去」

太報
05

最高1千萬!6張中獎發票沒人領「消費明細曝光」 今天錯過就充公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