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大阪人如何迎接 2025 年世界博覽會?

換日線

更新於 04月10日08:03 • 發布於 03月31日11:41 • 宋杰/杰論日本
大阪人如何迎接 2025 年世界博覽會?

上圖為 2025 年 1 月開幕的夢洲車站。Photo Credit:宋杰 提供

生活在大阪的外國人,應該多少都來過地鐵中央線的「宇宙廣場」這個車站。這裡是大阪「出入國在留管理局」的所在地,主管包括京阪神都會區在內、整個大關西地區,與外國人息息相關的各種手續。

就在不久前,我也為了轉換簽證而造訪此地。辦完手續出來後,我順便走到附近晃晃,竟發現一片風光明媚的海港景色。我沿著鋪設得平坦整齊的石磚路散步,呼吸著迎面而來的冰冷空氣,一路上前後左右幾乎杳無人跡,感覺自己正與那特立獨行的站名「宇宙廣場」呼應一般,漂浮在偌大而空曠的宇宙之間。

這個車站若按照原定計畫,本來應該會叫「海濱綠地」站。但在 1988 年,大阪市民透過公開募集和投票等程序,賦予它「宇宙廣場」這個名字,不僅寄託了當時面向未來與未知的高遠志向,也反映出泡沫經濟鼎盛時期,日本人目空一切的傲然自信。

就在這個「宇宙」盡頭的下一站,是一座即將帶給世人夢想的島嶼 ── 2025 年 1 月才剛剛啟用的「夢洲」站,也是舉世矚目的「大阪關西世博會」(又稱 2025 世界博覽會)的會場。

「世博會」是什麼?有哪些類型?

說到世博會,台灣人可能較熟悉 2010 年的上海世博。由於緊接在 2008 年的北京奧運之後,令人聯想起上個世紀日本接連舉辦東京奧運、大阪世博,以此彰顯「大國崛起」的衝勁與姿態;因此在一些人心目中,成功舉辦「奧運+世博」,彷彿是國家跨入某個階段的勳章。

而由於日本人將「世界博覽會」翻譯為「萬國博覽會」,因此「萬博」一詞也逐漸滲入華文之中,偶爾也會看到台灣人使用。從 1851 年在倫敦舉行的萬國工業博覽會開始,世博會作為展示國威的道具已有百年歷史。

1851 年,英國倫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一景。圖/Wikipedia

值得注意的是,「世博」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並不是所有大型綜合博覽會都可以自稱世博,而是像奧運一樣,需要經過申請和評選,並取得「國際展覽局」(法語: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縮寫 BIE)的承認才行。

BIE 官方認可的世博,主要有 3 種類型:綜合型(World Expo)專業型(Specialised Expo)園藝型(Horticultural Expo)。然而在這 3 種之中,只有綜合型世博被認為是最大型的盛會,亦即綜合型世博才是「真正的」世博。正如同在許多人心中,只有夏季奧運才被當成「真正的」奧運那樣。順帶一提,2018 年在台灣舉行的台中花博,並不屬於這邊說的園藝型世博,因為其並未受到 BIE 承認,因此不能使用世博的稱呼。

在老一輩人眼裡,世博在日本專屬大阪?

太陽之塔被視為 1970 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的象徵。圖/宋杰 提供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綜合型世博是不定期舉行的,然而 90 年代透過一系列條約的制定,從漢諾威世博(2000)之後確立了「五年一度」的體制,前面說的上海世博,以及 2015 年的米蘭世博,都是承接這個傳統的綜合型世博。反之,如 2012 年在韓國舉行的麗水世博,則屬於較小規模的專業型世博,與前述的例子並不能等量齊觀,從場地規模、舉辦時間及參與人數來看,也都跟綜合型世博有一段差距。

有趣的是,經常被拿來與 1970 年的第一次大阪世博相提並論、於名古屋所屬的愛知縣舉行的「愛知世博」(2005),在過去由於複雜的新舊條約生效期間問題,法理地位可謂眾說紛紜,長期以來連日本經濟產業省都認為它「只是」專業型世博(外務省與愛知縣則認為是綜合型),過去 BIE 的官網也曾經採取模糊的標示手法(獨一無二的「國際專業型博覽會」)。

2005 年,日本愛知的世界博覽會入口。圖/ThorstenS@Wikipedia CC BY-SA 3.0

後來「愛知世博」是在相關機構的協調奔走下,於 2019 年的 BIE 總會上,也就是愛知世博結束的 14 年後,才在補繳差額費用後被「追認」為綜合型世博。可能是因為這層關係,在部分老一輩的日本人 ──或至少大阪人 ──眼中,世博在日本是專屬於大阪的,因而多了一份親切感,甚至是自豪感。

人工島夢洲為何被視為「負面遺產」?

即將作為 2025 年大阪關西世博主會場的夢洲,與鄰近的舞洲、咲洲等海埔新生地,原本是上世紀 80 年代為紀念大阪市建制百年的「科技港大阪計畫」(テクノポート大阪計画)中,預定投資 7 千億日圓建設的臨海新都心。其目的是為了紓解經濟過度集中在梅田、難波南北雙中心軸線的飽和狀態,因此肩負著強化東西軸線的平衡機能。

然而,在泡沫經濟破滅後,「科技港大阪計畫」陷入停滯,大阪本來想透過申請 2008 年的奧運、將夢洲改建為奧運村來扭轉頹勢,卻又輸給亞洲的競爭對手北京。

自此,灣岸地區大片土地開始閒置,政府本想透過稅制優惠來招商引資,卻又不敵成本低廉的新興工業國而欲振乏力。屢遭挫折的結果,是夢洲這座距大阪市中心 10 公里、開車半小時距離的人工島,除了西側小部分的太陽能發電廠、東側的貨櫃碼頭之外,約 200 公頃的廣大中心地帶幾乎一片死寂,甚至廣被稱為平成時代開發爛尾的「負面遺產」。

日本媒體常用「地盤沈下」這個專有名詞,來形容關西整體景氣的低落。而夢洲的失敗,不僅反映了大阪經濟的淪陷,也似乎暗喻了日本國運的浮沉。

因此,我們不難想像,大阪人是以怎樣的心情迎接這次的世博會。

不過,身在當地的我,仍可從一些數據及周遭輿論,捕捉到「暗潮洶湧」的情緒與熱度。下一篇文章,我將為讀者朋友們進一步帶來現場觀察。

【延伸閱讀】

●別於主流「唱衰論」,直擊學生積極響應、在地人心中真正的「大阪世博」
●令人又愛又恨的大阪:日本曾經的第一大城,如今為何既「陰暗」又燦爛?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