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懷孕驗出胎兒罹罕見「巴陶氏症」,忍痛引產!羊膜穿刺風險低,高齡孕婦宜受測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10月21日03:38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懷孕驗出胎兒罹罕見「巴陶氏症」,忍痛引產!羊膜穿刺風險低,高齡孕婦宜受測

「巴陶氏症」主要成因是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出現變異,造成染色體分離不完全,導致精子或卵子染色體的數目出錯。1名卵巢早衰的王小姐,於39歲時因茂盛醫院試管療程下成功誕下健康男寶,但第2次懷孕已41歲,因胎兒罹患罕見疾病「巴陶氏症」而忍痛引產。

生殖醫學科李俊逸醫師說明,此症為第13對染色體多1條,容易導致流產、胎兒心臟病變、腦部畸形、新生兒早夭等。因高齡孕婦染色體異常風險顯著提高,建議採用「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來確認染色體數目是否正常;婦產科陳彥宇醫師也提醒,高齡婦女可在孕期17週時接受做羊膜穿刺檢查,安全性及準確率極高,孕媽咪不用過度排斥。

卵巢早衰及高齡導致不孕,經試管療程成功迎接大寶

王小姐在39歲時到茂盛醫院婦產科就診,年紀不小的她積極求孕,卻沒有好消息。經陳彥宇醫師檢查發現,她的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指數只有0.78,已屬卵巢早衰,卵子庫存數量很少,故很難自然受孕,故建議改採試管療程,於是她求助生殖醫學科李俊逸醫師,經過短短3個月的治療,竟然可以在首次取卵手術時取到6顆卵子,從中培育3顆胚胎,不過胚胎的品質欠佳,在植入2顆之後,其中1顆胚胎順利著床發育,最後讓王小姐成功產下健康男寶,讓她和先生喜出望外!

懷二胎做羊膜穿刺,驗出罕見「巴陶氏症」

2年後,41歲的王小姐想再為大寶添個弟妹作伴,於是又回到茂盛醫院就診,植入先前凍存的1顆胚胎後受孕成功。王小姐回到婦產科,由陳彥宇醫師一路產檢和照護,但在17週接受羊膜穿刺檢查時,卻發現胎兒罹患罕見疾病「巴陶氏症」,此病極易造成流產、新生兒早夭…。幾經思考,夫妻倆決定忍痛引產,試管療程只好再從新開始。

巴陶氏症屬自發性染色體異常,非遺傳性疾病

「巴陶氏症」的發生率約2萬分之1,茂盛醫院生殖醫學科李俊逸醫師說明:人體有23對染色體,每1對都是成雙數。但「巴陶氏症」者的第13號染色體卻有3條,是因為生殖細胞進行減數分裂時出現變異,造成染色體分離不完全,導致精子或卵子染色體的數目出錯。然而,這非因父母的遺傳所引起,屬自發性的異常現象。此症會導致胎兒在發育期間即患有心臟病變、腦部畸形、四肢異常、低智商、唇顎裂、小眼症等多重先天性疾病。而且,孕婦容易流產,就算胎兒能出生,多數會在很短時間內會死亡,最長也無法存活超過1年。唯,因為胎兒染色體異常率會與孕婦年紀呈正相關,所以李醫師建議:已婚婦女若有生育規劃,最好不要拖到35歲以上的高齡;若為晚婚晚生者,則可以採取試管療程時考慮接受「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來確保染色體數目是否正常。

羊膜穿刺風險低,建議高齡孕婦受測

茂盛醫院婦產科陳彥宇醫師說明,35歲以上婦女被醫學界定為高齡,是因為在統計學上顯示,他們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較高,而且高於做羊膜穿刺的風險。「抽羊水的併發症約千分之1-3,35歲以上孕婦的唐氏症胎兒機率是超過上述的機率,可以說抽羊水的利大於弊。」而且35歲以上婦女抽羊水,扣除政府給予每胎5千元的補助之後,只要再自費6千多元即可,所以會建議高齡婦女直接做羊膜穿刺檢查。像王小姐就是在17週時接受檢測,才得以發現胎兒患有「巴陶氏症」;若是年紀較輕的孕婦則可考慮非侵入性的NIPT檢測,其準確率達99.9%,能確認多數染色體的對數是否正常(唯在性染色體檢測上會有稍高機率出現假陽性)。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