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隊友! AI助攻氣象署 颱風路徑預測更精準
80 觀看次數楊柳颱風持續靠近台灣,外界最關注颱風到底怎麼走,尤其路徑預報的準確度,當然更重要!除了傳統預報、氣象預報員的判斷之外,有AI模型當作輔助工具,也會更有參考價值,氣象署過去做過統計,比較傳統物理模型以及AI模型的誤差,確實有AI工具的加入,預報更加精準。
這個AI確實在路徑上面有滿不錯的表現,AI當道我們都知道,但你能想像它也能成為氣象預報的重要戰力之一嗎,像是將在8月中侵襲的楊柳颱風還沒抵達家門口前,怎麼走就是關鍵,根據氣象署提供資料,8月7日前颱風實際走的紅線部分,以及各式模型給的路徑預測,AI模型明顯較為收斂集中,反觀歐洲美國傳統模型,有如天女散花看法很分歧。
主任說:「人工智慧模型當然現在看起來,看起來在未來的應用上,是有非常大的潛力,今年的話其實我們多加了3組,微軟的人工智慧模型,所以今年比較起來的話,總共已經有18組。」這18種AI工具助一臂之力,絕對不是口說無憑,中央氣象署做了統計,去年一整年西北太平洋颱風,傳統模式的路徑預報與實際路線中的平均誤差,幾乎都比AI模型還要高,也就是說在3天內,AI模型準確度,確實更有參考價值。
組長說:「路徑上面的表現確實是不錯,但是當然解析度還是比較差,希望可以更精細,加上輝達AI的應用。」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氣象署的AI工具也要各司其職,看颱風走到哪決定請誰出場幫忙,若颱風已在台灣外海打轉,此時的天氣重點可能並非路徑,而是各地區實際的風雨預報。
神隊友就是它,輝達推出的生成式AI「CorrDiff」,像是登陸前夕的颱風丹娜絲,在沒使用AI模型狀況下,彷彿畫質比較低的照片,很難看出實際登陸點,但出動AI模型後,尺度從25公里降到2公里,解析度更精細,颱風眼風雨變化都清晰可見,老師說:「估狗輝達歐洲中心都有在推,預報員不是完全只靠AI整合傳統新的。」
說AI是精準預報大功臣,可能有些過譽,但確實是錦上添花的小兵之一,有了各國傳統預測,國內預報員人工專業判斷,再加AI助攻增添即時戰力,往越來越準確的氣象預報前進,能提早防範風雨降低災害。
【延伸閱讀】
◆ AI預測颱風百分百準確? 專家:AI修正非天下無敵
◆ 輝達AI讓颱風預報更精準! 黃仁勳CorrDiff助攻
自動播放下一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