ㄣ、ㄥ不分?陽明交大、台大最新研究發現:兩個發音正合併中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說話「ㄣㄥ不分」?陽明交大外國語文學系教授盧郁安與台大語言所副教授邱振豪使用超音波技術、聲學以及聽覺感知實驗,觀察說話者在發「音」(ㄣ)、「英」(ㄥ)、「深」(ㄣ)、「生」(ㄥ)等字時的舌頭姿態,發現就算特別加重語氣,台灣華語使用者的舌頭位置依然無顯著差異,顯示大家日常說話時已不太會刻意區分這2個尾音,語言正在逐漸發生合併現象。
「ㄣ」屬於舌尖音,「ㄥ」則是舌根音,2者應有明顯區別。盧郁安舉例,若以「音」(ㄣ)和「英」(ㄥ)來說 ,研究指出,在前面的母音為「ㄧ」時,舌尖的ㄣ傾向往舌根移動,與ㄥ合併,且合併的情況很普遍,所以台灣華語使用者聽到ㄥ時,因為有可能對應到ㄣ和ㄥ,導致判斷正確率下降;但聽到ㄣ時,聽覺感知正確率則大大提高。
但如果以「深」(ㄣ)和「生」(ㄥ)為例,超音波結果顯示合併的方向是從舌根ㄥ移動到舌尖ㄣ,而這個方向性也導致聽到「深」(ㄣ)時的判斷正確率下降,而聽到「生」(ㄥ)的正確率有所上升。
雖然舌頭動作幾乎一樣,但盧郁安提到,受到前面母音的影響,會讓這個字的發音出現不同程度「鼻化」,也就是聲音多了一點鼻音的感覺。如唸英的時候,「ㄧ」會比唸音時更「鼻」一點,這表示,越來越多民眾可能不再靠舌位區分,而是轉而根據母音鼻化程度來分辨 ㄣ 和 ㄥ。
盧郁安認為,說話者雖然在發音時已經出現用鼻化程度來區分的傾向,但聽話者仍主要依靠傳統的舌位線索來理解語音。而這代表說與聽之間,存在一種認知落差。不過語音變化的腳步,正在悄悄展開。所以下次ㄣㄥ不分時,別太糾結,說不定自己已經走在語言變化的最前線。
生活話題:資源回收撇步
最新消息
長者也能擁有如年輕人般的青春時光 你願意跟我去看場電影嗎?
觀傳媒
台中海洋館公車7線齊發 暢遊海線人氣景點
中華日報
72歲孝女無怨無悔照顧病父病妹數十載 孝心感動后里社區
中華日報
台南「2公尺大肥蛇」卡死魚網快溺斃 善心里長出手相救
TVBS
雲林藝術宅急便開跑! 11鄉鎮巡演盛大登場
台灣生活新聞
郭智輝陷翹班赴宴風暴 榮總院長陳威明還原真相:他只停留30分鐘
新頭殼
北港媽祖孝心獎 今年南投表揚24位學生
台灣生活新聞
高鐵延伸宜蘭環評通過 鐵道局最快年底送政院核定:拚11年內通車
CTWANT
華山官田站感恩茶會 舉辦「老人用藥守護神」邀藥師來指導
台灣好新聞
不只合歡山!台中石岡今午後也下冰雹 在地人揭景象
CTWANT
臺灣港務公司再獲ISO認證王錦榮總經理率港群展現安全標竿
勁報
桃市智慧治理全國第一 體育與動保好感度六都之冠
中華日報
新北市積極推動行人友善區與「行人優先區」守護你我交通安全
勁報
南鯤鯓代天府山門牌樓倒塌 侯博明捐1千萬元助重建
台灣好新聞
合歡山突降冰雹!瞬間一片雪白 畫面曝光
鏡週刊
噪音車重罰新制!改裝排氣管罰3600元 15日未複驗扣牌吊銷
新頭殼
打造休閒運動多功能場域 寶山鄉「公園入口拓寬改造及園區景觀步道工程」開工
台灣好新聞
桃市榮獲污水下水道建設「表現傑出獎」張善政市長:打造永續宜居城市
中華日報
流感全年化 醫:恐雙病毒夾擊 兒少更需警覺
中央通訊社
慈濟辦慈善美展暨音樂會 育成清寒學子展長才
TCnews 慈善新聞網
輔導會前處長張志範將軍獻藝八德榮家 薩克斯風勾起長輩年輕時光
中華日報
1病毒傳染力極高!嚴重恐併發腦膜炎 醫揭幼兒預防3招保命
TVBS
宜蘭地檢檢察長走訪戒癮安置機構 慰勉戒癮更生人
中華日報
愛買忠孝店確定熄燈 25年老字號9月底將走入歷史
EBC 東森新聞
花蓮縣政府推商務英語課程 帶動在地品牌走向國際
中華日報
大溪中正公園8/22正式開放!張善政盼成親子共享新亮點
中華日報
新/信陽街娃娃機台店招牌突掉 險砸傷路過學生
EBC 東森新聞
竹縣寶山鄉公所「寶山森林綜合公園」改造計畫 第一期工程開工
中華日報
桃園、嘉義攜手舉辦兒少代表交流活動 跨縣市互動實踐兒童表意權
中華日報
竹北市民活動中心突破多重關卡 力拚8月底前使照核准
中華日報
感恩改惡性 新竹監獄辦理孝道月報恩法會
台灣好新聞
允晨文化開實體書店 進駐大稻埕打造文化新據點
中央通訊社
桃園住都中心推動正光花園新城公辦都更案 招商文件草案即起公開閱覽
中華日報
家長注意!這縣市暑假提早結束 8/25就開學
EBC 東森新聞
板南線新措施引爆民怨! 議員周勝考要求北捷立即檢討改善
中華日報
市售枸杞抽驗「全都含重金屬」!藥界:法規需釐清「果乾中藥標準」
太報
許博翔抗癌勇敢追夢 病痛也阻擋不了的笑容
自由電子報
嘉義縣推公廁查詢APP 助民眾解決臨時如廁困擾
CTWANT
吃減肥菜致肺纖維化與罕病 高雄長庚為2肺病患者成功換肺
中廣新聞網
田中三民農地重劃工程動土 農民耕作效率將大幅提升
台灣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