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台灣夜市的「涼圓」,原來有個日本雙胞胎?夜市涼圓身世大公開

旅讀

發布於 08月21日12:06 • 文_ 和菓子/ 旅讀 圖_ 和菓子/ 旅讀、李智凱/ 旅讀 繪_Chat GPT 生成

原來,在台灣夜市中常見的涼圓,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名字、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做法。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涼圓,都是你我童年快樂的夏日回憶,涼涼的、圓圓的,始終沒有改變。

夏天到了,幾乎只能在夜市還有小攤販買到的涼圓,顆顆晶瑩剔透且渾圓飽滿,整齊地排放在一個鐵製的圓盤上,下面會有一整塊的大冰塊冰鎮著,講究一點的還會用布把整塊冰塊包起來。我最初印象的涼圓只有兩種口味,暗紅色的紅豆還有淺黃色的綠豆,大約在進入90年代以後,涼圓開始變得五花八門而且七彩繽紛,首先衍生出來的花生、芋頭是任何台灣甜點都必不能少的台派口味,再來的草莓與哈密瓜為涼圓增添了粉嫩可愛的色彩,而後的葡萄、梅子、百香果還有抹茶與巧克力,更是一口氣增加了涼圓的各式選擇。

©和菓子/ 旅讀

一種涼圓,幾種名字

童年到夜市,總是會央求媽媽買涼圓給我,我猜想,「涼圓」的意思應該就是「冰涼的圓」吧。長大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涼圓的稱呼有區域性的區別,有些地方會稱為涼丸、中南部則多稱為涼西丸、涼沙丸、涼西圓或涼沙圓。以嘉南地區慣用的台語試著發音,我們能夠明白涼圓與涼丸各自讀作「liâng-înn」與「liâng-uân」,涼西和涼沙都是讀作「liâng-se」,我因此認為所謂的涼西和涼沙的原始來源相同,指的應是「冰涼的豆沙」,正確的台語漢字應為「涼沙圓」(liâng-se-înn)和「涼沙丸」(liâng-se-uân)。主流上,北部多使用「涼圓」,中南部多使用「涼西丸」,「西」(se)因為與「豆沙」(tāu-se)的「沙」同音,在過往不拘泥台語正字的年代,很可能因為同音而被誤寫為其他寫法。

仔細追溯涼圓的歷史,在我能夠找到的現存文獻,日治時代似乎沒有確切的報導記載,現存的販售老舖大約多為60~70年左右光景,時間似乎都指向戰後時期。這個理應是更早年代的生活實物,因為缺乏正式的文獻證據,在口述調查後,終於證實日治時代的涼圓存在。不過,如果在彰化、嘉義一帶提及「涼圓」二字,有很高機率會被認為是有豬肉有香菇的「涼肉圓」。後來到了日本念書,某一年夏季時很偶然地在和菓子店舖看到了葛饅頭:「咦?涼圓!?」

傳統的台式涼圓攤專注於紅豆、綠豆兩種口味。

創新的涼圓攤口味五花八門又七彩繽紛,每一種一定要來上幾顆。

台北艋舺夜市的涼圓攤。

涼圓的異國雙胞胎

幾乎和涼圓如出一轍的葛饅頭,幾乎要讓他鄉異國的我落淚了。同樣是水晶般的透明外皮,約略高爾夫球大小的半圓型,比起台灣的涼圓略大。葛饅頭的口感滑潤帶著點彈韌,內餡多是包裹著豆沙,偶爾也能見到貌似綠豆模樣的白鳳豆口味。它的模樣口感和涼圓就像雙胞胎一般相似,仔細品味日本的葛饅頭,確實能感覺它與台灣涼圓的差異,當然嘛,葛饅頭畢竟是葛粉做成的和菓子呀。

與台灣對饅頭想像的不同,日本對於「饅頭」一詞的解釋,預設通常是迷你豆沙包一般的甜點。葛粉是由葛屬植物根部提煉出來的粉末,感冒時服用的葛根湯也是來自同樣來源。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已把葛根納入其中,書中記錄其有「解諸毒」的功效。葛饅頭是僅有夏季限定的和菓子,在日本關西區域尤其盛行,特別是以吉野葛著稱的奈良,被認為是葛饅頭的發源地之一。

葛饅頭的做法與涼圓實際上有一點點不同。雖然葛饅頭的具體起源沒有確切定論,普遍認為它是江戶時代中期以後,隨著茶道文化流行,逐漸發展為夏季不可或缺的清涼甜品。葛饅頭的程序複雜且耗時,首先要將葛粉加入砂糖與水攪拌均勻,用毛巾過濾入鍋中後,以小火熬至透明狀,離火後迅速攪拌均勻。再取些許葛粉攤平至蒸籠布上,放上適量餡料,包起後放入蒸籠,蒸熟冷卻後再進行冰鎮,等到這個時候才是風味最巔峰的時刻。

從日本和菓子看台灣涼圓

葛饅頭有時也被稱為水仙饅頭,與梅子豆沙的水牡丹、醃漬櫻葉的葛櫻相似但有著細微區別。在日本,這種水分較多的類型會被稱為「水菓子」或「夏菓子」,通常只在4~9月夏季這段期間製作販售。有一種與涼圓、葛饅頭都極為相似的和菓子「水饅頭」,是被譽為「日本威尼斯」的水之都岐阜大垣名產。水饅頭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根據《大垣市史》記載:「約在明治三十年前後,由大垣市俵町的上田屋文七所創。」與涼圓、葛饅頭簡直是三胞胎的水饅頭,若要細分,其實真的也有著些許不同。涼圓與葛饅頭的做法必須經過「蒸」的製程,水饅頭則是靠冷卻來凝固定形,它混合了葛粉與蕨粉,傳統會放在豬口杯的小酒杯裡,因為不經過蒸製過程,口感比起涼圓、葛饅頭更加柔嫩滑順,大垣當地甚至還會將它加入剉冰當中做為「水饅冰」,非常討喜可愛。

蒸製而非凝製的台灣涼圓,因為外型、口感與做法,我認為有很高可能是源自於日本的葛饅頭。實際上的葛饅頭與水饅頭製作過程極為繁複,台灣的涼圓做法則相對方便簡易,即便是物資缺乏的日治時代,材料也不算太難以取得,不需要困難的和菓子技巧,讓台灣人也能一嘗台式的夏季菓子。

真正的葛饅頭需要葛粉才能製作,這種材料在如今的日本也相對珍稀,沒有大量種植葛類農作物的台灣更是厥如,價格昂貴的葛粉經常能見到使用其他替代品的做法,譬如地瓜粉、太白粉、樹薯粉,價格較為高昂的白鳳豆也被台灣使用顏色相近的綠豆取代。涼圓的尺寸相對葛饅頭、水饅頭更為小巧迷你,有時甚至被賦予了「涼菓子」還有「水晶糕」這種帶有意境與遐想的名稱。

也許來自遠方,也許源於自創,無論涼圓究竟誕生於日本或台灣,對所有台灣人來說,它始終是童年快樂的夏日回憶,涼涼的、圓圓的,始終沒有改變。

水饅頭

葛饅頭

涼圓

涼圓保鮮術

冷藏:為避免涼圓變硬,放置冰箱前,請先密封隔絕空氣後再冰。
冷凍:可保存較久,食用前,請先將涼圓略蒸熟至半透明狀,恢復口感後再食用。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基隆.文藝復興》2025年8月號162期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美食相關文章

01

餐具可以吃!?超商推「巧克力湯匙」 拚噱頭吸客

EBC 東森新聞
02

日本人也愛吃這一道?日本人喜愛的台灣美食TOP5

LIVE JAPAN
03

咖啡直逼買一送一!韓國安城湯麵漢寶杯麵船井杜老爺奶昔康康5週末優惠

景點家
04

迷客夏「豆漿紅茶」7-ELEVEN買得到 樂天小熊餅「北海道牛奶風味」新登場

Styletc
05

正男報食事/馬祖必吃三寶都在這!南竿「中新小吃」老酒麵線、紅糟肉、魚麵一站吃齊

鏡報
06

秋季吃蟹!飯店自助餐「帝王蟹腳」吃到飽PK鱈場蟹三吃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