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萊爾校長」為何大勝《零日攻擊》?
台灣藝人赴陸發展被約談,文化部長李遠嚷著要做「有骨氣的台灣人」。諷刺的是,當政府高喊尊嚴與骨氣時,卻大把撒錢給特定文化界人物。歌手大支拿下鉅額補助寫歌批在野黨,《零日攻擊》更獲超過1億元資助,結果整部劇粗製濫造,連美籍律師方恩格看完都直呼「大爛片」。這種被「文化政策」認證的資源分配,宣傳效果還遠不及網路自創短片「萊爾校長」的爆發力。
放眼補助款,盡是綠友友
所謂「有骨氣」的文化人,即使生活清貧,仍堅持作品的獨立性。若過度依賴補助、討好權力的人,即便手握資金也無法挽回被錢綁架的尊嚴。金錢可以解決生活問題,但尊嚴只能靠態度和獨立創作來支撐。政府補助的原意應是「鼓勵多元創作」,幫助被市場忽略卻有價值的創作者,而不是淪為「合法賞飯」的政治分贓。
近年來,民進黨政府在補助審核上明顯偏向「綠友友」。立委王鴻薇揭露,大支4年內獲得高達2000萬元補助。立法院審查文化部2.8億元追加預算,及各部會逾4億元的媒體宣傳費時,更遭在野黨批為「補助綠友友」,最後全數刪除。文化政策若淪為政治派系的提款機,「骨氣」兩字根本就是笑話。
網紅志棋七七推出「大罷免懶人包」,貌似中立客觀的理性解析,實則戴上綠色眼鏡的偽君子。把大罷免解釋為「保衛民主」,對於在野黨「濫權」指控缺乏平衡說明,而且把大罷免起因誤導到「中共滲透論」。最後「32:0」大罷免慘敗,他的理性人設瞬間崩壞。這正顯示,當文化人為政治服務,站錯邊、上錯車,他們的專業的人設與權威性就會土崩瓦解。
《零日攻擊》夯,被評大爛片
《零日攻擊》可謂典型的荒謬案例。劇情設定以台海開戰為背景的台劇,文策院砸下億元補助,宣稱要打造國際級作品,但播出後飽受情節不合邏輯、角色塑造空洞,而遭到觀眾唾棄,連旅居台灣的方恩格都發文痛批,指其為「大爛片」。納稅人辛苦的血汗錢換來一部「政治正確卻藝術失格」的台劇,文化部與審核官員難辭其咎。
不論是大支拿公帑寫的歌,或是《零日攻擊》影集,皆遠遠不及「萊爾校長」的爆發力。國民黨文宣異軍突起,近日推出「萊爾校長」(諧音Liar 校長)的文宣短片,仿美國動畫《南方四賤客》,搭配其他充滿隱喻的象徵人物,甫推出即在網路世界神展開。「萊爾校長」在網上二創、三創不斷,即便盛傳賴政府要各家媒體勿用這個「網路熱詞」,但未受政府任何補助,至今方興未艾,已成為新興文化社會現象。
近日,多名台灣藝人在微博轉發對岸央視的「台灣必歸」等貼文,賴政府為此展開大調查並被約談,但官方處理結果竟迴避了最敏感的「開罰」,文化部只說是「關懷」和「提醒」,陸委會則稱已完成「告知」及「告誡」。整個處理過程讓人一頭霧水——這些藝人「到底有沒有違法」?李遠呼籲所有藝人記得「我們台灣」,成為「有骨氣、有志氣」的台灣人。
缺鈣文化人,應聲蟲社會
從大支、九把刀等人,哪裡「有骨氣」?個個罹患「軟骨症」。文化人的價值在於創意、思想與批判力,而非靠補助過日子。當文化補助被政治掛帥,創作就不再是自由表達,而是一場迎合權力的表演。長久下來,文化人的思想被約束、藝術表現被局限,甚至把自我審查當作生存策略,遑論創作好的作品。
對照之下,資深藝人澎恰恰欠下2.4億巨額債務,近年來努力工作還錢,去年開始在大陸抖音平台直播賣地瓜,還賣自己的字畫,一幅可賣到300人民幣(約新台幣1500元),網友狂讚「了不起,有骨氣!」他沒有靠補助金討生活,而是靠勞動與努力換取尊嚴。這才是文化人應有的骨氣,用誠懇與堅持,而非政府的施捨庇蔭。
歷史早有前例可鑑。楊翠的爺爺、文學家楊逵曾因思想左傾遭監禁長達12年,但出獄後仍不放棄寫作,在《送報伕》等作品中,描寫基層勞工的辛苦與尊嚴;他用一生證明文化人不是靠金錢權勢,而是靠對真實的書寫贏得尊敬。又如,作家吳濁流在二戰後出版《亞細亞孤兒》,描繪台灣人在殖民與政權更替下的失根感。儘管政治環境艱難,他仍執筆描繪台灣知識分子的失落與痛苦。他們沒有靠補助生存,卻留下了永恆的文化印記。
藝術一言堂,劣幣驅良幣
政府「補助」本應是鼓勵文化創作,支持多元思想的工具,但在實際操作中,資金分配往往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民進黨所掌控的文化單位或評審機制,往往優先考慮迎合自己理念的團體,因此得到補助的往往是黨的支持者或懂得迎合政策方向的自己人,真正有創意、有深度但需要支持的創作者,反而得不到資源。
如今台灣的創作環境,卻像前蘇聯、中共建政初期,凡事「講政治」,各種惡意塗改歷史、扭曲價值觀的「樣板戲」充斥,加上天羅地網般的監控、出征,集權與恐怖主義的幽靈有再度降臨之勢。一言堂噤聲的背景下,有想法但缺資源的文化工作者,很難找到合適的曝光舞台。
民進黨政府把人民公帑當作政治派系的「文化提款機」。一方面高喊「台灣價值」,另一方面卻以補助之名,綁架文化創作,實際上只是「綠友友經濟圈」。文化政策應該保障多元創作,而非變成政治酬庸;文化人不需要政治力量的庇護,而需要社會的尊重。(推薦閱讀)風評:「不犧牲任何產業」,鄭麗君的烏托邦哲學
真正的「骨氣」,不是喊口號,而是敢於獨立思考、堅守創作自由。當文化補助與政治利益深度綁在一起時,文化人的靈魂就只剩下「軟骨症」了。試想,什麼樣的文化人能留下歷史社會的深刻印記?是憑藉「自身尊嚴」而發光發熱的文化工作者?還是那些「奉旨討飯」、「奉旨圍事」的文化乞丐與文化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