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風評:「萊爾校長」為何大勝《零日攻擊》?

風傳媒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9小時前 • 主筆室
大支歌曲「辣的」批判在野黨,是由文化部補助經費。(YouTube截圖)

台灣藝人赴陸發展被約談,文化部長李遠嚷著要做「有骨氣的台灣人」。諷刺的是,當政府高喊尊嚴與骨氣時,卻大把撒錢給特定文化界人物。歌手大支拿下鉅額補助寫歌批在野黨,《零日攻擊》更獲超過1億元資助,結果整部劇粗製濫造,連美籍律師方恩格看完都直呼「大爛片」。這種被「文化政策」認證的資源分配,宣傳效果還遠不及網路自創短片「萊爾校長」的爆發力。

放眼補助款,盡是綠友友

所謂「有骨氣」的文化人,即使生活清貧,仍堅持作品的獨立性。若過度依賴補助、討好權力的人,即便手握資金也無法挽回被錢綁架的尊嚴。金錢可以解決生活問題,但尊嚴只能靠態度和獨立創作來支撐。政府補助的原意應是「鼓勵多元創作」,幫助被市場忽略卻有價值的創作者,而不是淪為「合法賞飯」的政治分贓。

近年來,民進黨政府在補助審核上明顯偏向「綠友友」。立委王鴻薇揭露,大支4年內獲得高達2000萬元補助。立法院審查文化部2.8億元追加預算,及各部會逾4億元的媒體宣傳費時,更遭在野黨批為「補助綠友友」,最後全數刪除。文化政策若淪為政治派系的提款機,「骨氣」兩字根本就是笑話。

台灣藝人赴陸發展被約談,文化部長李遠嚷著要做「有骨氣的台灣人」。(顏麟宇攝)

網紅志棋七七推出「大罷免懶人包」,貌似中立客觀的理性解析,實則戴上綠色眼鏡的偽君子。把大罷免解釋為「保衛民主」,對於在野黨「濫權」指控缺乏平衡說明,而且把大罷免起因誤導到「中共滲透論」。最後「32:0」大罷免慘敗,他的理性人設瞬間崩壞。這正顯示,當文化人為政治服務,站錯邊、上錯車,他們的專業的人設與權威性就會土崩瓦解。

《零日攻擊》夯,被評大爛片

《零日攻擊》可謂典型的荒謬案例。劇情設定以台海開戰為背景的台劇,文策院砸下億元補助,宣稱要打造國際級作品,但播出後飽受情節不合邏輯、角色塑造空洞,而遭到觀眾唾棄,連旅居台灣的方恩格都發文痛批,指其為「大爛片」。納稅人辛苦的血汗錢換來一部「政治正確卻藝術失格」的台劇,文化部與審核官員難辭其咎。

不論是大支拿公帑寫的歌,或是《零日攻擊》影集,皆遠遠不及「萊爾校長」的爆發力。國民黨文宣異軍突起,近日推出「萊爾校長」(諧音Liar 校長)的文宣短片,仿美國動畫《南方四賤客》,搭配其他充滿隱喻的象徵人物,甫推出即在網路世界神展開。「萊爾校長」在網上二創、三創不斷,即便盛傳賴政府要各家媒體勿用這個「網路熱詞」,但未受政府任何補助,至今方興未艾,已成為新興文化社會現象。

電視劇《零日攻擊》,斥資新台幣2.3億元製作,7月23日在台北舉行發布記者會。劇中邀請日星高橋一生、移居台灣的港星杜汶澤等人參與演出,話題性十足。(取自Facebook/零日攻擊 ZERO DAY)

近日,多名台灣藝人在微博轉發對岸央視的「台灣必歸」等貼文,賴政府為此展開大調查並被約談,但官方處理結果竟迴避了最敏感的「開罰」,文化部只說是「關懷」和「提醒」,陸委會則稱已完成「告知」及「告誡」。整個處理過程讓人一頭霧水——這些藝人「到底有沒有違法」?李遠呼籲所有藝人記得「我們台灣」,成為「有骨氣、有志氣」的台灣人。

缺鈣文化人,應聲蟲社會

從大支、九把刀等人,哪裡「有骨氣」?個個罹患「軟骨症」。文化人的價值在於創意、思想與批判力,而非靠補助過日子。當文化補助被政治掛帥,創作就不再是自由表達,而是一場迎合權力的表演。長久下來,文化人的思想被約束、藝術表現被局限,甚至把自我審查當作生存策略,遑論創作好的作品。

對照之下,資深藝人澎恰恰欠下2.4億巨額債務,近年來努力工作還錢,去年開始在大陸抖音平台直播賣地瓜,還賣自己的字畫,一幅可賣到300人民幣(約新台幣1500元),網友狂讚「了不起,有骨氣!」他沒有靠補助金討生活,而是靠勞動與努力換取尊嚴。這才是文化人應有的骨氣,用誠懇與堅持,而非政府的施捨庇蔭。

歷史早有前例可鑑。楊翠的爺爺、文學家楊逵曾因思想左傾遭監禁長達12年,但出獄後仍不放棄寫作,在《送報伕》等作品中,描寫基層勞工的辛苦與尊嚴;他用一生證明文化人不是靠金錢權勢,而是靠對真實的書寫贏得尊敬。又如,作家吳濁流在二戰後出版《亞細亞孤兒》,描繪台灣人在殖民與政權更替下的失根感。儘管政治環境艱難,他仍執筆描繪台灣知識分子的失落與痛苦。他們沒有靠補助生存,卻留下了永恆的文化印記。

藝術一言堂,劣幣驅良幣

政府「補助」本應是鼓勵文化創作,支持多元思想的工具,但在實際操作中,資金分配往往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民進黨所掌控的文化單位或評審機制,往往優先考慮迎合自己理念的團體,因此得到補助的往往是黨的支持者或懂得迎合政策方向的自己人,真正有創意、有深度但需要支持的創作者,反而得不到資源。

如今台灣的創作環境,卻像前蘇聯、中共建政初期,凡事「講政治」,各種惡意塗改歷史、扭曲價值觀的「樣板戲」充斥,加上天羅地網般的監控、出征,集權與恐怖主義的幽靈有再度降臨之勢。一言堂噤聲的背景下,有想法但缺資源的文化工作者,很難找到合適的曝光舞台。

民進黨政府把人民公帑當作政治派系的「文化提款機」。一方面高喊「台灣價值」,另一方面卻以補助之名,綁架文化創作,實際上只是「綠友友經濟圈」。文化政策應該保障多元創作,而非變成政治酬庸;文化人不需要政治力量的庇護,而需要社會的尊重。(推薦閱讀)風評:「不犧牲任何產業」,鄭麗君的烏托邦哲學

真正的「骨氣」,不是喊口號,而是敢於獨立思考、堅守創作自由。當文化補助與政治利益深度綁在一起時,文化人的靈魂就只剩下「軟骨症」了。試想,什麼樣的文化人能留下歷史社會的深刻印記?是憑藉「自身尊嚴」而發光發熱的文化工作者?還是那些「奉旨討飯」、「奉旨圍事」的文化乞丐與文化流氓?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婦人包水餃…手捲入絞肉機亡 郵差嚇壞:喊掛號沒反應

EBC 東森新聞
02

明年起育嬰留停能以日申請 家庭照顧假一小時也能休

中央通訊社
03

路名含「這2字」涉歧視!監察院出手喊查

NOWNEWS今日新聞
04

竹聯幫弘仁會砸重金租飯店找臨演拍「股票老師見面會」男師痛失6千萬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