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腰長期穿戴 恐產生「靠腰依賴症」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容易導致下背部痠痛,許多人會穿戴護腰,來減輕腰部負擔。食藥署今(6)日提醒,一般民眾都應短期使用護腰,除非醫師指示,否則不建議長期穿戴;護腰效果並非戴上就有效,保護關鍵在於正確選購與適當使用,並搭配日常保健及運動,才能避免產生「靠腰依賴症」。
食藥署今日召開例行食藥安全管理說明記者會,宣導「護腰撐腰不靠腰,專家教你腰有保庇!」主題。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威廷指出,護腰雖能對腰椎及腰部軟組織提供支撐和保護,但並非萬靈丹,除了極少數特殊情況,一般民眾都應短期使用護腰。如果長時間配戴,反而會讓腰部肌肉因缺乏使用,導致核心肌群功能下降,最終變得無法脫離護腰。
林威廷表示,護腰建議在疼痛加劇或從事可能引起疼痛的動作時才使用,除非依醫師指示,否則不建議長期穿戴。民眾在休息時應取下護腰,並搭配規律運動,例如死蟲式運動、鳥狗式運動、深蹲、舉握等,訓練腰部肌肉,才能增強腰椎周圍肌肉的穩定性,以免腰部肌肉萎縮。若是重訓下肢肌群,也可以戴護腰預防腰椎受傷。
林威廷說,挑選護腰,以鬆緊度不影響呼吸且感覺舒適為原則,手術和嚴重突出應選擇硬式腰背支架,壓迫性骨折應選擇胸腰椎支架,一般下背痛、肌肉拉傷和輕度退化則選軟式腰帶。但若出現發燒、下肢無力、嚴重疼痛VAS>7/10、體重下降、大小便失禁等情況應立即就醫,不應僅使用護腰。萬一是椎間盤感染就會發燒,癌症骨轉移也會腰痛等情況,體重下降,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通常代表突出壓迫得蠻嚴重,要積極手術介入。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護腰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使用護腰前,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產品,並詳閱原廠使用說明書,遵照指示正確使用。尤其,民眾在選購護腰等醫療器材時,應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標示不清的產品,以免使用效果不佳甚至造成傷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