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兩廳院「青銀共創」翻轉世代想像 「青銀有約:秋天思辨版」開放報名

大媒體

更新於 08月31日15:18 • 發布於 2天前 • 大媒體新聞網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青銀共創」為兩廳院2025年樂齡計畫三大子計畫之一,計畫以藝術做為共融媒介,讓年齡差異不再是隔閡,創造跨世代合作與文化參與的新場景,回應超高齡社會帶來的代間溝通挑戰。

今年樂齡計畫中的「青銀共創」系列,首度走進劇場後台——佈景製作室,邀請來自18至35歲及55歲以上的青銀世代共創「人生道具盒」,四週課程以記憶為材料,從汲取靈感、建構敘事、到設計製作,過程中青銀世代互相分享故事也交換觀點,將物件共創翻新為故事容器,透過藝術的力量,不僅活化感官與心智,更打開跨世代的對話管道,重新理解彼此。

▲青年與長者攜手完成「人生道具盒」,重新詮釋物件的情感與時間感。(圖/鄭達敬攝)

國家兩廳院藝術推廣組組長王萱儀表示,今年跳脫藝術演出的形式,以實體製作為主,佈景製作室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故事和歷史的場所,在這次活動也成為跨世代分享生活記憶的道具盒製作所。這些跨世代的共創不僅能打開對話,也能透過道具盒製作重塑自己與他人的生命經驗,讓參與者在藝術中找到靠近彼此的方式。

「青銀共創」歷時四週,課程從拼貼、靜物觀察到分組共創逐步推進。由物件劇場藝術家曾彥婷擔任導師,以十二張字卡引導學員投票並分組,如「釋放」、「迷惘」、「選擇」、「受傷」等詞成為創作起點;有小組以「選擇」延伸討論是否踏入婚姻,將抽象詞彙化為生命片段。

▲青銀共創計畫今年跳脫藝術演出的形式,以實體製作為主,讓參與者以更具體的共創模式中溝通彼此的生命經驗。(圖/周嘉慧攝)

最終,參與者攜手完成了一只「人生道具盒」,既像小型舞台,也像人生行李箱,盛裝著記憶與交流的軌跡。青年與長者不只是並肩參與,而是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在翻新與做舊的過程中,重新詮釋物件的情感與時間感。

在「青銀共創」的四週課程尾聲,參與者分享了感受與收穫。一位樂齡參與者擔心一開始會與年輕人產生代溝,但在共創過程中,她打破了自己的框架,發現年紀不同的人不一定會跟自己不一樣,高興地看到了彼此之間的共鳴。

▲在「青銀共創」的四週課程的尾聲,青年和樂齡參與者們分享了各自的感受與收穫。(圖/鄭達敬攝)

樂齡計畫年度另一項子計畫「青銀有約」,今年以「有意義的參與」為主題,邀請青銀夥伴在劇場中相遇,於上半年已結合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演出展開三場跨世代體驗活動。11月登場的「青銀有約:秋天思辨版」,邀請參與者欣賞兩廳院秋天藝術節作品《再見狗日子》,並由藝術家王宇光與陳韻文帶領帶領青年與樂齡共同探討價值觀與世代溝通,9月8日起開放報名,歡迎踴躍參與。

相關連結:樂迷朝聖 兩廳院夏日爵士戶外派對壓軸登場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台中海洋館票價太貴?議員喊市民免費入場 觀旅局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02

出國旅遊注意!護照「忽略1事」恐無法登機

民視新聞網
03

外國人最愛的1夜市如今慘沒落!內行揭背後原因

民視新聞網
04

「保護行李」神操作必做關鍵事!旅遊網紅實測獲救2次

造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